張毅
摘要:核心素養(yǎng)是素質(zhì)教育模式下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的英語書面成績時,還應了解學生的英語自主思考能力,他們能否在課后輕松展開口語對話,英語的任務能否自主的完成,對英語的理解能否深入淺出,而不是僅從學生的英語書面填寫中去分析其英語水平。高中英語的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礎的詞匯記憶、句式分析能力,他們的閱讀理解卻參差不齊,閱讀教學應改變墨守成規(guī)的形式,通過多元化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可自由的闡述閱讀的觀點,表達閱讀的意見,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引言: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備英語的層次化理解能力,在閱讀中盡情想象,結(jié)合英語的有關元素將新知識點融會貫通,激發(fā)對英語的創(chuàng)意思維,目前英語閱讀中還存在較與學的問題,教師應明確閱讀教學的不足,填補學生的認知空缺,按照閱讀的流程展示開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培育計劃,強化英語閱讀的有效性。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
高中時期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為繁重,他們已經(jīng)著手準備高考,此時缺乏英語的細致閱讀耐心,英語的閱讀中囫圇吞棗,且教師對英語的閱讀認識也不深,通常概略性的閱讀后,就急匆匆的展開重點的知識解讀,學生在學習中閱讀的時間少,又沒有歸納到英語的重點問題中,課余時間做聯(lián)系而少閱讀,甚至直接的略過英語的閱讀,采取中文的翻譯形式說明該閱讀素材的意思,針對特定的句式、前后語句的意象解說很少,學生通讀文章下,閱讀的記憶不深,導致很多學生再次翻閱英語的課本時,閱讀頁面的內(nèi)容感到陌生。
2.課外拓展教學,忽視文化知識的熏陶
英語是國際語言的溝通形式,除了漢語在國際上較為普及外,英語的應用范圍較廣,學好英語是必要的,而教師只看到了英語短時間的考察指標,對英語中的一些枯燥內(nèi)容重復的講解,但缺少英語文化知識的導入,學生對于英語有關的文化信息知之甚少,這也是高中時期學生仍舊沒有達到英語入門水平的原因之一,他們被動的學習,始終與英語知識有距離感,學習過程枯燥,對有關的文化背景一無所知,這樣呆板的學習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停滯不前。
3.閱讀策略欠缺,學習能力發(fā)展受阻
閱讀教學的形式單一,學生閱讀的方法也很單一,閱讀的習慣沒有養(yǎng)成,教師單方面的認為英語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答題,只要題能夠答對,學生是否具備閱讀能力并不重要,一些閱讀的題型較為獨立,比如一些相似詞的填補,學生只要理解改詞的詞義,明確改詞在何種情境下來運用,理解改詞定位的一句話就能夠答對,而無需統(tǒng)關全文,閱讀的傾向性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式
1.問題導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在閱讀中自然衍生的疑惑,轉(zhuǎn)化成直觀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思考分析,掌握文本的大意,消除閱讀的困惑。例如:教學詩歌《Brother》和《Summer》這兩首cinquain時,教師提出閱讀引導疑問:“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 and his brother?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summer? What are your feelings after reading?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key sentenc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學生的解讀不一,且相關的問題較為開放,需要學生深切的去體會才能夠回答,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閱讀反饋,不僅在思維碰撞下,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還能夠糾正學生的語言表述錯誤,強化學生的閱讀表述能力。
2.思維引領――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
在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思維引領工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提問的時候,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不應直接說出問題的答案,而是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步一步讓學生回答,當學生無法回答的時候,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示,學生在教師的啟示下回答出問題。詩歌在創(chuàng)設情景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詩歌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對一件事、一份情或一個特定場景的描述,激起學生的無限想象。例如,在教學上面所提及的那首詩歌《Summer》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Whether the writer likes summer or not and why?”,體會詩人的語言,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腦海里勾勒一幅畫面,體味詩人那份淡淡的夏日清新。
3.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
情感體驗主要是指: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那些既適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又有利于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能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對這些素材進行多元的解讀的素材,同時啟發(fā)學生把理解和體驗外化,用個性化的語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讓自己的情感在教師的引領下得到升華,進而形成文化意識。在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八Unit4《Pygmalion(皮格馬利翁)》課中,教師以問題導向“What other things show one's status in society apart from how one speaks?”來帶領學生去品評文章的語言,從而對不同文化社會背景進行思考。其改編作者肖伯納的幽默和犀利同樣具有獨特的魅力:來自社會下層的賣花女,與上層社會的皮克林和希金斯教授的對話和他們各自具有的代表性語言,表明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一個人的自身素養(yǎng)和所處階層。這些文化的比較在潛移默化之中體驗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形成了文化意識。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是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潛能的必然途徑,教師應結(jié)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推動學生走上主動的閱讀舞臺,強化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實踐探究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為例[J].英語教師,2017(05).
[2]程曉堂,趙思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zhì)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
[3]宗兆宏.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 .以牛津高中英語M8 Unit4 Reading 同課異構課為例[J].英語教師,2016(24).
[4]廖國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亞太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