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穎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6)
6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
韓麗穎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6)
目的對6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進行闡述。方法選擇遼寧省人民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年齡65~92歲,平均年齡(73±11.5)歲,經X線、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血氣分析等項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所有病例PaO2<8.0 kPa(60 mm Hg)、PaCO2>6.6 kPa(50 mm Hg),表示有合并呼吸衰竭。在做好基礎和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針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采取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做好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監(jiān)測,加強預防,保證氣道通暢,及時處理并發(fā)癥,指導飲食和康復鍛煉。結果所有患者在精準的治療與優(yōu)質護理下,癥狀均得以控制并好轉,無1例出現護理并發(fā)癥。結論肺心病患者發(fā)展到失代償期往往合并呼吸衰竭,因此要求我們要加強監(jiān)測,對此類患者提供更加細致、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在本研究中,60例患者收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此護理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研究和推廣。
肺心?。缓粑ソ?;護理
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組織、支氣管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引起心臟疾病,當本疾病發(fā)展到失代償期主要表現為呼吸衰竭,伴有/無心力衰竭。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誘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咳痰功能障礙、吸氧不當、鎮(zhèn)靜過度等,若處理不當,可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死亡[1]。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對我科收治的6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年齡65~92歲,平均年齡(73±11.5)歲,經X線、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血氣分析等項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所有病例PaO2<8.0 kPa(60 mm Hg)、PaCO2>6.6 kPa(50 mm Hg),表示有合并呼吸衰竭。
1.2 治療措施:①積極控制感染:根據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實驗,選擇針對性強的窄譜抗生素,避免繼發(fā)真菌感染[2]。②氣道管理:保持氣道通暢,積極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③心臟功能支持:對于伴有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治療肺部疾病的同時應兼顧對心功能的支持,加入強心、利尿劑。
1.3 護理措施
1.3.1 強化護理監(jiān)測:護理監(jiān)測的內容包括皮膚、黏膜顏色變化,是否出現發(fā)紺;呼吸頻率、深度變化,是否出現呼吸抑制;神志、反應速度變化,是否出現肺性腦?。恍穆?、心率的變化,是否出現心功能衰竭。同時需要對每日出入量,痰液的變化進行觀察記錄。對危重患者嚴格做好交接班制度,掌握即刻病情,有變化隨時處理并向醫(yī)師匯報。
1.3.2 保持氣道通暢:鼓勵患者咳嗽、咳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進行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忍禑o力的患者需人工吸引,吸痰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負壓吸引壓力不宜高于2.9 kPa,每次吸痰時間不宜>15 s[3],避免造成黏膜損傷和缺氧。嚴重通氣不足的患者,在必要時采取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輔助通氣。氣管導管的套囊可有效阻止反流誤吸,應隨時檢查并保證氣囊無漏氣并壓力適中。給氣囊充氣時最好有壓力測量裝置,無條件測量壓力,需要掌握最小有效壓力技術。根據氣管導管的直徑,吸痰管的直徑不超過氣管導管的直徑1/2。人工氣道建立后,自然氣道的過濾、消毒、濕化、加溫功能消失,要進行彌補。氣道濕化液量每天不應該少于200 mL[4]。
1.3.3 基礎護理不容忽視:應重視病房內的消毒與無菌。可每日進行兩次紫外線照射,控制探視的時間和人數,重癥患者可轉入有層流消毒設備的病房。加強口腔的清潔護理,保持口腔處于合適的pH值,減少有害菌繁殖。保持床鋪的平整、潔凈,對行動不便的患者要經常協(xié)助翻身,對身體受壓部位進行按摩,防止形成褥瘡。飲食以清淡,富含蛋白、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忌油膩、刺激性食物。對有便秘的患者可使用開塞露潤滑或服用果導片治療;尿潴留的患者可進行膀胱的熱敷、按摩、水聲刺激,無效時可進行導尿。
本文所收集的60例患者,在精準的治療與優(yōu)質護理,癥狀均得以控制并好轉,無1例出現護理并發(fā)癥。
肺心病患者發(fā)展到失代償期往往合并呼吸衰竭,因此要求我們要加強監(jiān)測,對此類患者提供更加細致、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在本研究中,我們在做好基礎和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針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采取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導,加強預防,及時處理并發(fā)癥,指導飲食和康復鍛煉,收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此護理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研究和推廣。
[1] 王紅,楊愛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12(2):69-69.
[2] 楊莉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6):128-129.
[3] 楊曉容.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夜間的觀察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20):1595-1596.
[4] Vizza C,Letizia CL,Badagliacca R,et al.Venous endotelin-1 (ET-1)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plasma levels during 6-month bosentan treatment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Regulatory Peptides,2008,151(1/3):48-53.
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30-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