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娟
(遼陽市第八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1)
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應用效果及優(yōu)勢探析
杜翠娟
(遼陽市第八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1)
目的探析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應用效果及優(yōu)勢。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螅ㄊ罩螘r間: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2組患者治療前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對照組室性心律失?;颊哌M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咴诔R?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胺碘酮治療。對比2組室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熆傆行逝c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值<0.05。結論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應用效果顯著且用藥安全。
胺碘酮;常規(guī)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應用效果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種心血管病急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在對患者日常身體造成傷害的同時還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1],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旨在探析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應用效果及優(yōu)勢,以我院80例室性心律失?;颊邽檠芯繉ο螅韵率窃敿殘蟮?/p>
1.1 基線資料: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80例患者均符合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
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40例室性心律失?;颊邽橐唤M。對照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16;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63.45±5.68)歲;病程在2個月~5年,平均病程(2.13±1.12)年。觀察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17;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63.26±5.42)歲;病程在3個月~6年,平均病程(2.42±1.26)年。對照組和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叩幕€資料(性別比例、年齡大小以及病程時長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入院時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心電圖、胸片以及甲狀腺功能檢查等,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相關藥物10 h以上。
1.2.1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即給予倍他樂克藥物治療,以2次/天,12.5毫克/次的用藥頻率進行服藥,在治療期間根據(j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調整范圍在25~50 mg。
1.2.2 觀察組——常規(guī)治療+胺碘酮治療: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咴趯φ战M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胺碘酮治療,胺碘酮的用藥頻率為3次/天,200毫克/次,連續(xù)用藥一周后將用藥頻率改為2次/天,2周后將用藥頻率減至1次/天。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觀察2組室性心律失?;颊咧委熀箢^暈、呼吸困難、心悸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判定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觀察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2 療效判定標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個標準,具體判定標準如下:顯效標準——治療后,患者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數(shù)量減少超過70%,同時患者呼吸困難、頭暈、心悸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標準——患者治療后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數(shù)量減少超過50%,同時上述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標準——治療后患者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數(shù)量沒有減少且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室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治療總有效率=(40例-無效例數(shù))/40例×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18.0版處理,用%表示2組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熆傆行始安涣挤磻l(fā)生率,使用卡方檢驗。若P值<0.05,則表示2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比較存在明顯差別。
2.1 對比2組室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治療效果。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缦拢?4例(60.00%)顯效,15例(37.50%)有效,1例(2.50%)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39/40)。對照組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缦拢?1例(27.50%)顯效,13例(32.50%)有效,16例(40.00%)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24/40)。觀察組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熆傆行逝c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更高,P值<0.05。
2.2 對比2組室性心律失?;颊叩牟涣挤磻l(fā)生情況:觀察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治療后共有1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癥狀為皮疹及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5%(1/40)。對照組室性心律失?;颊咧委熀蠊灿?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以及皮疹,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8/40)。2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經(jīng)對應治療后均得到恢復。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P值<0.05。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心室顫動等,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2],發(fā)病原因主要為心律紊亂,發(fā)病人群主要為老年人群,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3],隨著老齡化的加重,該病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目前已經(jīng)成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疾病。
常規(guī)治療中使用的倍他樂克(選擇性心臟β1受體阻滯劑)具有脂溶性[4],倍他樂克進入人體后可阻斷或降低交感神經(jīng)對心臟的作用,抑制房室傳導,進而使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減慢。
胺碘酮作為碘化苯呋喃衍生物[5],具有較好的抗交感神經(jīng)、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以及抗腎上腺等功效,同時還能促進周圍和冠狀動脈擴張,使心肌耗氧量降低。胺碘酮具有的藥理作用為抗心肌缺血,擴張血管以及減緩患者的心律[6]。胺碘酮進入人體后生理吸收速度較慢,半衰期較長,通常藥物起效時間約1周[7],因此,該藥物可在患者的脂肪、肺部、肝臟以及皮膚等臟器及組織上廣泛分布,充分發(fā)揮藥效。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將我院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00%,同時觀察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25%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0%,2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P值<0.05。
根據(jù)本次研究結果可得,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顯著,雖然治療后有少許的不良反應發(fā)生,但經(jīng)過對癥治療后均恢復正常,說明藥物相對安全。
[1] 張育輝.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36(1):25-26.
[2] 沙坤.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5):183-184.
[3] 劉國利.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5,21(32):143-144.
[4] 魏麗波.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37例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29):23-24.
[5] 朱振清.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4):78-79.
[6] 黃國柱.胺碘酮治療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5,37(1):60-61.
[7] 李金花.胺碘酮治療老年室性心律失常25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5,24(4):95-95.
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30-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