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明 趙真真
(1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2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1)
抗凝藥物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在腦梗死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姚廣明1趙真真2
(1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2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1)
目的分析抗凝藥物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在腦梗死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腦梗死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與血清CRP(C反應蛋白)濃度變化情況及總有效率。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1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1.90%,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結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在腦梗死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阿托伐他汀鈣;腦梗死;血清CRP濃度
腦梗死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若不能及時給予患者有效藥物治療來促進其腦組織供氧、供血恢復,患者易留下嚴重后遺癥,或死亡。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腦梗死治療中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的應用效果,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4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3~82歲,平均(63.25±2.11)歲;合并高血壓3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高血脂18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4~82歲,平均(63.26±2.09)歲;合并高血壓38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高血脂19例。兩組研究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在發(fā)病72 h內(nèi)來院就診,且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②本次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或患者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排除標準:①合并顱腦出血及其他病變患者。②心源性腦栓塞患者。③活動性潰瘍患者,或近期有手術、內(nèi)臟出血及創(chuàng)傷患者。④近期接受影響血小板功能藥物患者,或近期服用抗凝藥物患者。⑤不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給予基礎病治療,調(diào)整患者血壓、血糖及血脂水平,并給予抗氧自由基、擴張腦血管治療。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治療,給予腸溶阿司匹林0.3 g靜脈滴注,7 d后劑量換為0.1 g,每次1次;同時給予0.4 mL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給藥7 d。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用氯吡格雷,每天75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鈣,每天20 mg,口服。兩組均連續(xù)用藥6個月后進行效果評價。
1.4 觀察指標:詳細觀察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前后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變化情況。根據(jù)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對研究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NHISS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jīng)缺損程度越嚴重。
1.5 療效判斷[3]:患者NHISS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為基本痊愈;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為顯著進步;評分減少18%~45%,為進步;評分減少低于17%,或惡化、死亡,為無效??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用SPSS19.5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前后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變化情況:治療前,觀察組NHISS評分為(24.78±2.67)分,血清CRP濃度為(7.02±0.51)mg/L;對照組NHISS評分為(24.82±1.54)分,血清CRP濃度為(7.01±0.48)mg/L,患者兩組患者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t=0.036、0.035,P=0.972、0.973);治療后,觀察組NHISS評分為(7.29±0.67)分,血清CRP濃度為(3.47±0.74)mg/L;對照組NHISS評分為(14.73±1.43)分,血清CRP濃度為(7.01±0.32)mg/L,觀察組患者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t=11.530、8.211,P=0.000、0.000)。
2.2 兩組研究對象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基本痊愈18例,顯著進步14例,進步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10%;對照組基本痊愈6例,顯著進步13例,進步7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61.90%,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χ2=7.68,P=0.006)。
腦梗死是導致中老年人殘疾或死亡的常見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該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颊吣X組織長時間處于缺氧、缺血狀態(tài),可造成腦組織壞死,損傷神經(jīng)功能,預后不佳[4],臨床在短時間內(nèi)改善患者腦組織缺氧、缺血現(xiàn)象,促進其神經(jīng)功能恢復是改善其預后的重要內(nèi)容。
抗凝療法為腦梗死常用治療方法,常用藥物包括腸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其中腸溶阿司匹林可促使血小板內(nèi)環(huán)氧合酶乙?;?,促使血栓素A2合成減少,同時可對其誘導下的血小板集聚發(fā)揮不可逆抑制效果,對血栓形成加以抑制,促使血栓溶通。低分子肝素為普通肝素,通過亞硝酸分解、濃集與純化所得,其有較強的抗因子Ⅹa與較弱抗凝血酶作用。阿托伐他汀是臨床抗氧化、減輕氧自由基損傷的常用藥物,能夠降低腦梗死患者腦組織炎性反應,減輕患者腦水腫程度,保護局部腦組織;另外,阿托伐他汀還可抑制一氧化氮神經(jīng)毒性,改善患者神經(jīng)元毒性損傷程度;阿托伐他汀鈣屬于一種輕甲基戊二酸單酚輔酶 A 還原酶抑制劑,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在高膽固醇血癥及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有良好的對抗作用,能夠降低血漿CRP濃度,發(fā)揮藥物的抗炎作用,也可一定程度降低腫瘤換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5-6]。阿托伐他汀鈣與抗凝藥物聯(lián)合治療腦梗死,藥物的協(xié)同作用理想,可進一步提高藥物抗血小板凝聚、調(diào)節(jié)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在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恢復中作用良好。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HISS評分、血清CRP濃度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抗凝藥物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濃度,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療效確切,臨床推廣價值高。
[1] 王芳.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6):232-233.
[2] 朱杰權,許曉躍,諸蘇杭,等.阿托伐他汀鈣聯(lián)合氫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4):91-92.
[3] 薛銀峰,楊天帥.疏血通聯(lián)合丁苯肽對腦梗死的治療效果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6,5(4):179.
[4] 懷曉明.試論聯(lián)用疏血通和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的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3):111-112.
[5] 凌孟暉,吳敏玲,江慧玲.低分子肝素鈣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旬刊,2012,3(26):17-18.
[6] 黃云生.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21(22):117-118.
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30-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