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松 劉月紅
(1 沈陽市胸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4;2 遼東學院醫(yī)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的療效
劉玉松1劉月紅2
(1 沈陽市胸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4;2 遼東學院醫(yī)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對比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的基礎上加入左氧氟沙星,觀察組在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入莫西沙星。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不同時期的痰菌轉陰情況以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使用莫西沙星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3.3%,二者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治療耐藥性肺結核中,使用莫西沙星能夠有效的提高痰菌轉陰率,療效顯著,可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莫西沙星;左氟沙星;耐藥性肺結核;療效對比
耐藥性肺結核是當前世界范圍一個重大的傳染性疾病。在我國,根據(jù)結核病流行病調(diào)查結果顯示,我國肺結核的耐藥率已經(jīng)達到了27.8%,并且就目前發(fā)展狀態(tài)來看,依然處于上升狀態(tài),這種情況使我國的醫(yī)療資源遭到了嚴重的浪費,同時給也給患者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經(jīng)濟壓力和精神壓力[1]。在我國當前的醫(yī)學研究中,耐藥性肺結核已經(jīng)成為了臨床呼吸科治療的重點方向,下面就具體對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的療效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35~50歲,平均年齡(43.6±4.5)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在33~52歲,平均年齡(45.2±2.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兩組都使用丙硫異煙胺片、利福噴丁膠囊以及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片口服,然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每次加服0.4 g莫西沙星片,每天1次,對照組每天加服1次0.4 g的左氧氟沙星片,各組分別堅持12個月,在此期間,每月對各組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規(guī)、腎功能等進行檢查,然后根據(jù)不同患者的情況酌情進行藥量的調(diào)整。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效果可以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種情況,顯效是指臨床癥狀消失,痰結核菌轉陰,通過X線檢查,結核病灶空洞完全閉合。有效是指痰結核菌轉陰,或者相比較治療以前,痰結核菌指數(shù)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降低,X線顯示結合病灶沒有變化,臨床癥狀有所好轉[2]。無效是指痰結核菌一直顯示為陽性,通過X線檢查,結核病灶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的發(fā)展,臨床癥狀也有在不斷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在計量資料的時候使用x-±s進行表示,然后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使用χ2檢驗。P<0.05,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對比,觀察組最終的痰結核轉陰率為93.3%(28例),其中3個月的為46.7%(14例),9個月的為66.7%(20例),12個月為80%(24例),18個月為93.3%(28例);對照組最終的痰結核轉陰率為73.3(22例),其中3個月為26.4%(8例),9個月為40%(12例),12個月為60%(18例),18個月為73.3%(22例),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痰結核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由于在實際的治療中不合理的用藥。導致結核菌發(fā)生了變異,對一些抗結核藥物已經(jīng)有了耐藥性,并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耐藥的種類也在日漸增加[3]。因為在臨床治療中,結核桿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所以在實際的治療中花費的時間也在不斷增加,治療費用高、持續(xù)時間長,但是治愈率也沒有明顯提升。根據(jù)流行病調(diào)查顯示,耐藥結核菌和治療肺結核的難點所在,同時也是肺結核發(fā)病率不斷提高的決定因素。
左氧氟沙星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比較廣泛,是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這種藥物治療結核病,主要是在結核桿菌遺傳物質(zhì)DNA在復制的起始階段發(fā)揮作用的,在這種藥物的作用下,結核桿菌就會出現(xiàn)松弛甚至解結,在其復制的末期,又會使新合成鏈與母鏈DNA進行纏繞,形成異常結核,從而有效的實現(xiàn)抗結核桿菌的作用[4]。不過就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在治療結核桿菌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使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極有可能使結核菌旋轉酶亞基結合區(qū)的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這樣就會造成結核桿菌耐藥性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增加治愈的難度。莫西沙星作為第四代抗結核藥物,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作用于DNA旋轉酶A亞單位部位,使得肺結核的內(nèi)外桿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殺滅,而且因為莫西沙星含有甲基側鏈,能夠使藥物的殺菌以及抗菌活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在結核桿菌中,能夠很好的被吸收,并且藥物濃度也相當高,滲透性強,因此能夠有效的實現(xiàn)對耐藥性肺結核的治療。
綜上所述,通過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使用莫西沙星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二者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治療耐藥性肺結核中,使用莫西沙星能夠有效的提高痰菌轉陰率,療效顯著,可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1] 曾安津,董霞.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的療效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2036-2037.
[2] 范愛平,常繼霞.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治療的臨床療效[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5,29(6):338-339.
[3] 范愛平,常繼霞.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5,25(6):26-27.
[4] 程今朝,王金春.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30):6378.
R5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30-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