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秀
(遼寧省朝陽縣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遼寧 朝陽 122000)
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出現的管腔狹窄、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心臟病,近些年來其發(fā)病率有明顯的升高趨勢,在臨床診斷上,一般通過臨床癥狀、高危因素評估、心電圖檢查等進行確診[1]。心電圖ST-T段改變被臨床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重要依據,心電圖檢查非常簡單、快捷、無創(chuàng),因而在診斷冠心病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采用心電圖ST-T段改變進行冠心病診斷中還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因此其診斷價值遭受到質疑。冠狀動脈造影作為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其能獲得準確的左右冠狀動脈及分支的狹窄情況,預測疾病的進展[2]。為探索心電圖ST-T段改變在冠心病中的診斷價值,特回顧性分析我院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從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間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選出6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和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為診斷金標準,根據診斷結果將患者分入到冠心病組和非冠心病組,冠心病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在52~76歲,平均(64.0±4.5)歲。非冠心病組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在54~75歲,平均(64.7±4.6)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冠狀動脈造影:選擇橈動脈入路進行多個體位的左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若管腔狹窄≥50%則為陽性,并進行各個冠狀動脈狹窄情況進行評估。
1.2.2 心電圖檢查:患者入院當日、次日以及第3天分別接受1次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電圖檢查,讓患者平臥接受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數據的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ST-T段改變情況對比:經冠狀動脈造影,將60例疑似患者分為冠心病組(35例)和非冠心病組(25例)。冠心病組患者的心電圖ST-T段改變的陽性率為57.14%(20/35),非冠心病組為48.00%(12/25),冠心病組患者的陽性率更高,但與非冠心病組對比差異不明顯,χ2=0.490,P>0.05。
2.2 兩種檢測方法的結果對比: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35例為冠心病,占58.33%(35/60);非冠心病患者25例,占41.67%(25/60)。心電圖檢查的陽性率和陰性率分別為53.33%(32/60)和46.67%(28/60),心電圖ST-T段改變對冠心病的診斷敏感性為51.43%(18/35),特異性為44.00%(11/25)。
2.3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心電圖檢查結果的相關性:經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陽性的35例患者中,單支病變的有15例,其心電圖檢查的陽性率為46.67%(7/15);多支病變的有20例,其心電圖檢查的陽性率為80.0%(16/20),經對比檢驗,χ2=4.227,P<0.05。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有較大改變,且生活工作壓力增大,這一變化又使得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明顯提高。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冠心病將可能成為全世界發(fā)病率以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而早期診斷冠心病并早期干預治療,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臨床上對冠心病的診斷一般通過高危因素評估、臨床癥狀、心電圖ST-T段改變來進行綜合診斷。
健康人的心電圖在ST段表現出電位狀態(tài),若心肌缺血,那么就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損傷的部位與出現變化的導聯(lián)與ST-T段改變有關,一般是:損傷性的ST段改變和缺血性T波變化。當經心電圖檢查顯示出現ST-T段改變,那么表明出現心肌缺血癥狀,而這又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指標,并且ST-T段改變的不同會表現出缺血部位的不同,如表現出ST-T段出現水平或是下垂式的下降,那么表明心內膜下出現缺血癥狀;T波倒置以及對稱性的T波表現出心肌內缺血;ST-T段下降、下降程度則表明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的嚴重程度。但是并不是只有冠心病會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出現心電圖ST-T段改變,因而單獨采用ST-T段改變來進行冠心病的診斷在力度上還顯不足,必須結合其他相關指標進行綜合診斷,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心電圖ST-T段在冠心病中的診斷價值遭受到質疑,且ST-T段改變非常敏感,很容易遭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電極的干擾、體位、飽腹、疼痛等等均可能產生一定影響,而高血壓、心肌病、心包炎等患者也可能表現出ST-T段改變。同時,人體的冠狀動脈具有非常強的儲備能力,在劇烈活動時,其供血量會迅猛增加,卻不會出現心肌缺血癥狀[3]。而在冠狀動脈出現狹窄后,會采用小冠狀動脈儲備,通過擴張小冠狀動脈來維持冠狀動脈需血量的穩(wěn)定,因此缺血部位的心肌也有良好的側支循環(huán)來改善血液供應,在運動狀態(tài)下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血氧供求的失衡,進而影響到心室的復極時間和復極順序,從而出現一過性、、可逆性的ST-T段改變,在患者休息或是用藥后即可恢復正常。因而不少冠心病患者在靜息下心電圖ST-T段也是正常的,甚至不少多支冠狀動脈病變患者的也會表現出靜息心電圖ST-T段正常。
冠狀動脈造影則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其是通過X線技術對心臟及血管進行觀察的一種檢查方法,是心導管插入術,心臟導管插入手術不僅可以診斷心血管疾病,同時也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4]。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準確性非常高,且有助于臨床醫(yī)師正確判斷患者的病變程度,但是其價格高昂,且是有創(chuàng)檢查,因而探尋更為簡便安全有效的診斷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結果顯示:心電圖ST-T段改變對冠心病診斷的陽性率57.14%略高于對非冠心病的診斷陽性率48.0%,P>0.05,對冠心病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51.43%、44.0%,指出心電圖ST-T段改變在冠心病中的診斷價值不高,會出現較多的假陽性、假陰性病例。其對單支病變的陽性率46.67%顯著低于對多支病變的陽性率80.0%,P<0.05,證明在冠心病的診斷中,心電圖ST-T段改變對于多支病變的診斷價值更高。也有學者提出可以采用動態(tài)心電圖ST-T段改變輔助進行冠心病的診斷,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心電圖ST-T段改變在冠心病的診斷中價值有限,不能單一用來進行冠心病的診斷,需綜合多種方法來予以確診,同時在進行心電圖檢查過程中,應盡量將可能影響到ST-T段的干擾因素排除,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輔助臨床診斷。
[1]王曉雅,徐燕爽.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618-619.
[2]黃紅,王大杰,孫萬峰,等.常規(guī)心電圖ST-T段壓低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3,53(9):36-37.
[3]黃偉,楊明施,肖雪輝,等.心電圖ST-T缺血性改變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0(7):760-763.
[4]林繼華,姚靜.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