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秋(四川省內(nèi)江市朱元秋中醫(yī)診所,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從養(yǎng)正積自除論治卵巢腫瘤1例
朱元秋
(四川省內(nèi)江市朱元秋中醫(yī)診所,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養(yǎng)正積自除是針對脾腎不足和正氣虛弱的積聚患者而設立的一種治療法則。此類患者在臨床治療上,無論其有形還是無形,察其緩急后,皆當以維護正氣為主。若虛中夾有積滯,則宜在扶正的基礎上少加佐使。如果在治療中過度使用破堅散結祛邪之藥治療,則可能積聚未去而正氣更衰,甚至氣愈消,疾愈大。筆者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運用養(yǎng)正消積法治愈1例卵巢腫瘤患者?,F(xiàn)介紹如下,與同道分享。
患者,女,39歲,2009年1月7日初診。患者因小腹疼痛,并在右側(cè)小腹觸及一腫物。遂去某醫(yī)院進行婦科B超檢查,診為右側(cè)卵巢腫瘤(大小約4.3 cm×5.5 cm),醫(yī)生建議其手術治療,以免除后患。由于患者懼怕手術,經(jīng)單位同事介紹,前來尋求中醫(yī)診治。癥見:右側(cè)小腹疼痛,遇寒加劇,得溫則舒,同時伴右側(cè)大腿酸痛,平素畏寒怕冷,舌質(zhì)淡紅,苔白潤,脈沉弦尺弱。辨證為陽虛夾寒伏瘀而致。治以:扶陽益氣,化瘀軟堅。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藥用:桂枝10 g,茯苓15 g,桃仁10 g,赤芍15 g,丹皮10 g,黃芪20 g,黨參15 g,炮山甲10 g,丹參20 g,玄參10 g,牡蠣30 g,白術15 g,小茴香10 g,附片(先煎)20 g。12劑,水煎服。
2月2日復診:小腹痛略減輕,但是近1周,胃脹腸鳴,大便溏,口不渴,小便清,仍畏寒怕冷,舌淡紅,苔白潤,脈沉緩尺弱,B超檢查右側(cè)卵巢腫瘤未縮小,反而增大。
綜合脈證分析:此患者乃病在三陰,是脾腎虛弱之人,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沖任失調(diào),氣血不和,則寒凝血瘀之邪滯得以居之。《經(jīng)脈別論》中有“勇則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成病”。故此證的治療,應當先扶正氣,而后治其?。凰^養(yǎng)正而積自除,當為此等證而設。方用:附子理中湯加味治之。
藥用:附片(先煎)20 g,肉桂10 g,黨參20 g,白術15 g,炙甘草6 g,干姜10 g,砂仁10 g,陳皮10 g,小茴香10 g,淫羊藿15 g,杜仲15 g。12劑,水煎服。
2月27日復診,小腹痛大有好轉(zhuǎn),腹中包塊縮小,胃脹便溏消失,仍感疲倦乏力,舌淡紅苔潤,脈沉緩。后在上方基礎上先后加入黃芪、當歸、川芎、赤芍、菟絲子等稍作加減,連服20余劑,各種不適癥狀消失,B超檢查卵巢腫瘤消失,隨訪至今未見復發(fā)。
清代著名醫(yī)家鄭欽安認為:“用藥一道,關系生死,原不可以執(zhí)方,亦不可以執(zhí)藥,貴在認證之有實據(jù)耳。實據(jù)者何?陰、陽、虛、實而已?!惫P者臨床運用益氣化瘀軟堅法隨證化裁也曾治愈多例婦科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故開始就套用成方化裁,自以為必效,結果卻事與愿違。本案患者初診辨為陽虛夾寒伏瘀之證應屬無誤,用藥也考慮了正虛,但是方中過多加入了化瘀軟堅之藥,致疾未去而正氣更衰,所以治療效果不佳。后運用養(yǎng)正消積之法,從患者脾腎虛弱之根本入手,運用附子理中湯化裁方得以顯效。方中運用附子、干姜、肉桂之辛熱,黨參、白術、炙甘草之甘溫,以溫脾暖腎,復虛弱之元陽,除陰冷之邪滯;淫羊藿、杜仲、菟絲子調(diào)補肝腎、補益精氣;砂仁、陳皮、小茴香調(diào)中化滯行氣;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諸藥合用,使正氣恢復,沖任脈通,氣血調(diào)暢,而積自除。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