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甘肅省會寧縣楊崖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會寧730799)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奶牛前胃弛緩
楊志勇
(甘肅省會寧縣楊崖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會寧730799)
奶牛前胃弛緩,是由于前胃神經興奮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飼草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運送,引起的消化不良的疾病。在中獸醫(yī)屬于脾虛不磨、脾虛慢草的范圍,為奶牛的常見病之一。臨床上表現反芻減少或停止,吃少量優(yōu)質干草或停止草料,精神沉郁,前胃蠕動弱。
會寧縣城周邊散養(yǎng)奶牛從幾頭到10幾頭不等,大多數養(yǎng)殖場環(huán)境衛(wèi)生差,飼草料單一,露天堆放干草,個別奶牛年齡比較大,奶牛前胃遲緩病時有發(fā)生。筆者前后治療奶牛前胃遲緩36例,治愈32例,治愈率88.9%,有效3例,1例并發(fā)其他病死亡。
飼料單一,長期飼喂粗纖維或難以消化的飼草如干玉米秸稈;飼料變質,吃冰凍或發(fā)霉變質的飼草料,或精料多,干草少;饑飽不均,突然變換飼草料,不喂預混合飼料,或濃縮料隨意加麻渣等蛋白飼料;瘤胃積食,瘤胃臌氣,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及酮病等疾病的過程當中,常常繼發(fā)前胃弛緩。另外治療用藥不當,長期大量應用磺胺類和抗生素藥物,破壞瘤胃內菌群共生關系,發(fā)生消化不良,呈現前胃弛緩。
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吃少許精料或干草,聽診瘤胃蠕動音弱、慢,瘤胃內容物半充盈。鼻鏡干燥,口腔酸臭,舌苔白,流口水,反芻減少或停止。腹圍變小,體廋毛長,排糞量少。便秘或腹瀉,產奶量下降,一般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機能都正常。
根據臨床癥狀和詢問畜主初步診斷為前胃弛緩。
實驗室檢查:用胃管采集患牛瘤胃內容物,PH試紙測定,結果PH為5.5,;粗紗布過濾,用改良Neubauer計數板鏡檢,計數發(fā)現,纖毛蟲活性明顯降低,數量為13萬個/mL.
4.1 對輕度的前胃弛緩采取“饑餓療法”,停食飼草料1-2d,自由飲水。等瘤胃機能恢復后,給予少量優(yōu)質苜蓿草。
4.2 促反芻液500ml*2=1000mL,1次/d,靜脈注射。促反芻液(蒸餾水500mL、氯化鈉25g、氯化鈣5g、安鈉咖 1g)。
4.3 糾正酸中毒10%碳酸氫鈉溶液500mL,1次/d,靜脈注射。
4.4 中藥:四君子湯加味,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黨參 100g,白術 75g、茯苓 75g、炙甘草 25g、陳皮40g、黃芪 50g、當歸 50g、大棗 200g、木香 25g、檳榔 40g、炮姜 20g、山楂 30g、神曲 30g、山藥 30g。
4.5 中成藥:姜酊 250mL, 馬錢子酊50mL-100mL,龍膽酊500mL,加水適量,一次灌服。酊劑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根據癥狀聯(lián)合應用,聯(lián)合應用時,各自的量要減少,但效果增加。如馬錢子盯和龍膽酊的配伍適用:馬錢子酊20mL-40mL、龍膽酊 100 mL-150mL,加水適量,一次灌服。
4.6 民間土法:醬水來源及功能:醬水是由蔬菜葉、蘿卜發(fā)酵而成是甘肅中部地區(qū)大多數農業(yè)區(qū)群眾愛吃的一種酸性調味品。其味酸甘,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和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和調節(jié)胃腸的功能,無任何毒副作用。取植物油500mL加熱至冒煙倒入醬水2.5kg(其中混有菜葉和蘿卜)加溫后1次灌服,2次/d(早晚灌服)。
會寧縣會師鎮(zhèn)唐家川村散養(yǎng)戶楊某飼養(yǎng)的一頭黑白花奶牛,5歲,生完牛犢2個月。7天前慢草不食,產奶量下降很快,請當地獸醫(yī)治療,用健胃散,濃鹽水,糖鈣療法。效果不明顯。詢問畜主:飼草主要以干玉米秸稈、麥草為主,精料玉米面、胡麻渣。臨床檢查發(fā)現患牛精神沉郁,體廋毛長,反芻減少,吃少許干草,不食精料。瘤胃蠕動次數減少、弱??谇凰岢?,舌苔白,流口水,糞便少,顏色發(fā)黑。初診為前胃弛緩。用藥如下:10%碳酸氫鈉溶液500mL,,促反芻液500mL*2,,25%葡萄糖溶液500mL、10%葡萄糖酸鈣500mL、維生素c10mL*5支,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2、復合維生素B10mL*5支,1天1次,一次分組靜脈注射,連用3天。中藥四君子湯加味:黨參100g,白術75g、茯苓 75g、炙甘草 25g、陳皮 40g、黃芪 50g、神曲 30g、山楂 30g、當歸 50g、大棗 200g,水煎去渣內服,每天1劑,連服2-3劑。第2天吃少許干草,排少量糞便,尿量多,色黃。3天后吃草正常,7天后逐漸增加精料喂量。
急性前胃弛緩,又稱單純性的消化不良。加強飼養(yǎng)管理,飼草料盡量多元化,飼喂苜蓿草、青貯、豆粕等蛋白質含量高,易消化的飼草料;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發(fā)病后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繼發(fā)前胃弛緩的疾病,要綜合診斷,除去原發(fā)病,前胃弛緩病就迎刃而解。
S853.33
B
1003-8655(2017)04-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