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淑
摘要:應試教育的硬傷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只有聽從老師的灌輸,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互動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方略。本文宏觀層面把握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師生互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建議和措施,力求幫助地理教學更好的提高質量,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地理;互動教學
一、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多項互動教學模式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豐富,師生之間的教學模式突破了舊式的講授教學單一的方式,向著多元化課堂教學的方向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帶入感增強,學生由視覺聽覺,向著多重感觀并重的接受轉換。多媒體的出現(xiàn)能夠很好地彌補教材的不完整和不能及時更新的缺陷,同時也能讓同學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和無法用語言描繪的地理景色。但是我們在面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帶來顛覆性的課堂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不是教學的主題,多媒體不等于真正的教學過程。
多媒體教學只是手段,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才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將這種雙向交流的互動模式融合于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手段,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和學生都能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當中來。地理教學當中有很多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在一個由綜合多媒體形式搭建的課堂平臺上,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地質變化的情況,看到地理現(xiàn)象的圖片、視頻,能夠通過電影和其他影視作品的片段感受不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初中生的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尚未成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輔助工具和具備地理學科特色的上課形式,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如在講解季風的特點時,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將無形的“風”展示在“有聲有色”的大屏幕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地理知識,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地形地勢的講解過程,通過模型輔助教學,既減輕了教師的講課負擔,也能將復雜枯燥的地理知識用成形象直觀方式展示在課堂上。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電子白板的工具性,幫助學生探究學習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這并不是讓學生進行隨意的猜測與臆想,而是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與幫助,以提高學生探究的質量和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電子白板的工具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解“長江的開發(fā)”時,可以向學生展示“長江流域水系”圖,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找出長江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的省與自治區(qū)及直轄市和長江干流流經(jīng)地形圖等。然后教師將學生合理分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緊接著教師選派小組代表進行交流,并將探究的結果填繪在電子板圖上,讓其他各組學生討論其探究結果的正確性及不足之處,并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將學生探究的過程進行回放,讓學生對剛才所學知識進行溫習回顧,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以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四、結合社會焦點,開展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學習中,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沈陽的全運會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在全運會開幕之際,長達數(shù)個月的火炬?zhèn)鬟f活動將全運圣火和全運精神傳送到沈陽的各個角落,教師將地理學習中的區(qū)域地理知識與社會焦點相結合,從沈陽全運火炬在省內傳遞的路線圖上,選取幾個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掛圖供學生參考。學生在掛圖上根據(jù)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區(qū)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點。類似這樣的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知識,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五、注重課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結束后,教師仍然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仍然要關注生生互動。教師要指導學生回顧預習學案,并對其中學生完成較差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課下討論,讓學生對預習學案進行完善。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各小組將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寫到學案上,先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內部討論和互動,小組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學案交由教師進行指導評價。堅持課下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能夠有效地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此外,初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建構還有其他形式,無論采用哪種模式,必須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要為互動合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放下身段,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合作,建立科學的小組學習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互動合作欲望和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提高初中地理合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局限于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應該培養(yǎng)他們“互動合作”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對地理的興趣。而作為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對教材進行研究,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進行研究,結合這些研究,來啟發(fā)學生“互動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愉悅地聽課、透徹地理解,使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綻放光芒。
參考文獻
[1] 鄭翠利.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策略探討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 崔立武.如何讓試卷評講課更有效[J].中學教學參考,2013(13)
[3] 白劍俠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J].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適用),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