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吉林省延邊腦科醫(yī)院心理科,吉林 延邊 133000)
青少年抑郁癥的心理干預分析
李 穎
(吉林省延邊腦科醫(yī)院心理科,吉林 延邊 133000)
當前,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承擔的壓力也在持續(xù)增加,加上很多人對心理健康不重視,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青年少正處于學校環(huán)境向社會環(huán)境過渡的階段,這一時期其人際關系、擇業(yè)壓力等都比較大,容易出現抑郁癥的傾向,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抑郁不僅會抑制人的情感,還會影響人的注意力、思維、想象、社會關系、行為等。為此,應當加強對青少年抑郁癥的心理干預,幫助其重塑健康,為其后期發(fā)展清除障礙。
青少年;抑郁;心理干預;措施分析
抑郁癥主要與自我認知、壓力、人格、歸因等有關,由于發(fā)病復雜,病情會累及到患者的情緒、行為、觀念等各個方面,很多患者無法及時接受心理治療,這也給其病情的康復增加了難度。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除了應用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正確看待生活壓力[1],結合心理干預措施,來起到較好的抗抑郁效果。為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抑郁癥的心理干預措施,希望能夠為重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做出一些努力。
1.1 人格因素
人格素質在抑郁癥狀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特定人格素質是導致抑郁加重的主要原因,如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焦慮、神經質、沖動、完美主義、強迫等。相關研究表明,不良的人格會增加抑郁癥的癥狀表現。
1.2 歸因因素
歸因的風格與抑郁之間也有著直接的聯系,歸因方式甚至可以作為預測抑郁癥發(fā)生的指標。正性時間的歸因能夠幫助減輕抑郁,若患者改變自己對正性時間的歸因,有望恢復情感。消極的歸因方式,不僅僅會導致抑郁,還會導致強迫或者焦慮。
1.3 環(huán)境因素
抑郁的產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環(huán)境因素,青少年普遍面臨著家庭、人際交往、學業(yè)等壓力,這也是其患病幾率大的主要原因。相關數據表明,雙親親密度及社會支持度不高的青少年,其自尊會比較低,另外家庭環(huán)境中過多的拒絕、冷漠、貶低、否認以及偏愛等,也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
1.4 自我因素
自我因素包括自我期望、自我評價、自我意識等[2],低自信的青少年抑郁水平較好,若存在過多的自責意識,那么也會影響其自我認知方式。擁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其自我概念會明顯高于抑郁個體,尤其表現在家庭自我以及班級自我兩個維度中。
2.1 糾正家屬對抑郁癥的認知
很多抑郁癥患者家屬會不理解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這是非常普遍的。為此,在進行心理干預之前,應該對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明確抑郁癥的危害、病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法等,糾正家屬對抑郁癥的認知,鼓勵其自行查閱有關抑郁癥的知識,更好的理解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2.2 認知治療
進行心理干預時,應該先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找到導致其抑郁癥病發(fā)的原因,如心理及社會因素等。認知治療的內容在于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的抑郁情緒,轉變對疾病的了解,改變歸因方式,克服完美主義,逐漸緩解壓力,減少負性情緒。同時,矯正后,向患者重新講解有關抑郁癥的知識,建立正確的健康認知系統(tǒng),使患者可以改正不合理信念。認知治療應每周至少1次,每次持續(xù)60 min左右[3]。
2.3 放松治療
根據患者的要求,制定針對性的放松訓練計劃,注意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展開,并播放一些節(jié)奏舒緩的輕音樂,使患者放松身心。專業(yè)治療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耐心的語言指導,采用誘導和啟發(fā)的形式,來幫助患者認識到自身觀點的錯誤之處,能夠主動訴說身體的不適之處,建立起雙向情感。治療人員應該適當的進行暗示,或者結合一些運動或 者娛樂方式,來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糾正其不良情感和行為。放松治療應每日1次,每次維持30~40 min。
2.4 培養(yǎng)興趣愛好
幫助患者培養(yǎng)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治療人員應該及時對患者的成績做出肯定,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另外,指導患者多與人進行交流,更好的融入社會,并增強社交能力,重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2.5 藥物治療
口服左洛復,50 mg/次,連用2個月,若效果不佳,可適當增加藥物,但最多不超過200 mg。重度或者中度抑郁癥患者需要服用氟西汀、帕羅西汀藥物治療,或選用阿米替林[4]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治療。
當前,很多文獻雖然對抑郁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其內容更多的是從一個側面進行解釋,毫無疑問會存在局限性。很多文獻將抑郁癥歸結為壓力、社會支持或者認知評價等一個層面,缺乏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的分析,這是當前眾多研究的不足之處。為此,應當加強對抑郁癥的分析,了解更多抑郁癥的人群,在早期對患者進行及時干預,幫助其恢復心理健康。
[1] 李映娟.護理干預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04(07):668-669.
[2] 許曉英,張 易.應用藥物聯合心理干預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06(14):7-8.
[3] 彭紅波.心理干預聯合藥物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0(09):1538-1539.
[4] 葉飛英,劉月霞,王鋒銳,等.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及干預策略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4,07(21):109-110.
本文編輯:吳宏艷
R74
A
ISSN.2095-6681.2017.07.13.02
李穎(1980-),女,吉林圖們市人,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心理咨詢,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