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彭 明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
淺談后張拉法預應力空心板梁預制施工技術
劉 軍, 彭 明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通過干汊中橋預應力空心板梁這一比較典型的施工實例,歸納了后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的施工方法,總結(jié)出空心板梁施工的注意事項,以期對類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橋梁;預應力;空心板梁;施工技術;干汊中橋
干汊中橋位于S210線寶興至磽磧電站庫區(qū),干汊中橋全長74.24m,上部構(gòu)造采用3~20m后張拉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構(gòu)造采用重力式U形橋臺配擴大基礎,雙柱式橋墩配明挖擴大基礎。主車道寬度為8m,雙車道布置;防護欄桿尺寸為1.15m×0.3m,設計荷載為汽—20級。
20m空心預制板全長1 996cm,全橋共21片,底寬124cm,高90cm,分中、邊板梁兩種,每塊空心預制板布置四束鋼絞線,每束鋼絞線由7根φj15鋼絞線組成,每根φj15鋼絞線由7根鋼絲扭繞制成。預制梁斷面見圖1。
圖1 空心預制板梁結(jié)構(gòu)圖
錨束選用ASTMA416—98、直徑為15.24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強度等級為1 860N/mm2,錨具選用XM15—7型,設計控制張拉力為195.3kN。鋼絞線力學性能見表1。
表1 鋼絞線力學性能表
2.1 預制場地的選擇
20m空心板單件最大重量約33t,對預制場地基要求較高。為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預制梁斷裂,必須對場地進行碾壓,對軟弱部位采用砂礫石置換并碾壓,最后澆筑C15混凝土10cm厚地坪。場地四周布置排水溝,以防止雨水淤積。
2.2 模板結(jié)構(gòu)
地模:采用混凝土地模,地模墊層為16cm厚的C25混凝土,表層采用高標號水泥砂漿抹面1cm且經(jīng)磨石處理,表面光滑、水平,嚴格控制其平面尺寸和平整度,表面平整度采用2m直尺檢查,不得超過允許偏差5mm。地模寬1.24m,長20.8m,兩側(cè)鑲4cm厚木條,表面刨光。地模間距120cm;地模兩側(cè)布置混凝土樁,以便支側(cè)模。
側(cè)模:采用木模,木模表面應刨光并達到規(guī)范要求的平整度以及光滑度,刨光的木模表面高低差采用2m直尺檢查,不得超過允許偏差3mm。側(cè)模應具有一定的整體性,以便于裝拆。
內(nèi)模:內(nèi)模為不等邊八邊形,采用裝配式木框和散裝木板分節(jié)預組裝,外包塑料薄膜,分節(jié)吊裝就位。內(nèi)模要求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裝拆且其結(jié)構(gòu)牢固,不得在預制過程中出現(xiàn)模板移位、裂模、爆?,F(xiàn)象。
模板結(jié)構(gòu)見圖2。
2.3 后張拉法預制工藝流程
后張拉板梁施工工藝流程見圖3。
2.4 錨孔成型與穿束
圖2 模板結(jié)構(gòu)圖
在已安裝的底板鋼筋上放出波紋管平面和立面控制點,按間距50cm焊接定位架立筋,并將固定波紋管的鋼筋圈準確焊接在架立筋上,然后擺放波紋管并逐段連接,接頭使用直徑70mm的同類波紋管,長度為(5~7)d,即40~50cm,接頭處采用膠帶裹緊密封。波紋管安裝位置要求準確、孔洞順直、曲線平順。為防止?jié)仓r由于振搗或混凝土拌和物壓力過大而造成預埋的波紋管變形或破裂,在波紋管內(nèi)穿入膠管,當混凝土終凝后將膠管拔除。錨墊板安裝應與波紋管同心,與孔道軸線垂直。
鋼絞線根據(jù)下料長度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割,并用膠帶綁扎牢固。下料長度公式為:
L=L0+n(L1+0.15)
式中 L為下料長度;L0為梁的管道加兩端錨具長度;n為張拉端數(shù)目;L1為千斤頂支承端到夾具外緣距離(包括錨墊圈,厚0.035m)。
施工采用兩端張拉,錨具選用XM15—7型;該預制板采用兩種不同長度的鋼絞線進行張拉,分別為21.282m和21.394m;錨具長度為0.055m;張拉端數(shù)目n=2;千斤頂支承端到夾具外緣距離(包括錨墊圈厚0.035m),L1=0.835m。
故下料長度為:
L1=L01+n(L1+0.15)=21.282+0.055+2×(1.5+0.15)=24.637(m)
L2=L02+n(L1+0.15)= 21.394+0.055+2×(1.5+0.15) =24.749(m)
在預應力張拉前,根據(jù)下料長度進行鋼絞線的切割下料,采用人工穿入波紋管并逐根理順,防止其互相纏繞。
2.5 后張法張拉
(1)設計要求。
張拉時,混凝土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75%;張拉控制應力應不超過預應力筋極限張拉應力的75%。該工程張拉控制應力為預應力筋極限張拉應力的75%。
張拉采用兩端張拉方式,對張拉力與伸長值實施雙控,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值應控制在±6%以內(nèi)且不允許斷絲。
(2)預應力筋理論伸長值。
理論伸長值△L(mm)按下式計算:
△L= PPL/(APEP)
△PP= P×[1-e-(kx+μθ)]/(kx+μθ)
式中 PP為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L為預
圖3 后張拉板梁施工流程圖
應 力 筋 的 長 度(mm);即L1=21 282mm,L2=21 394mm;AP為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2),即140mm;EP為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N/mm2),取1.95×105MPa;P為預應力筋張拉端的張拉力(N);k為孔道每延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shù),取0.001 5;θ為曲線孔道部分切線夾角之和(rad);μ為預應力筋與孔道壁的摩 擦 系 數(shù),取0.25;x為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m),x1=2.755 m;x2=4.391m。其中:
P=σcon×Ag×n×b/1 000
式中 σcon為張拉控制應力(N/mm2);Ag為每根預應力筋截面面積(mm2);n為同時張拉預應力根數(shù),即7根;b為超張拉系數(shù),不超張拉時為1。
由于設計圖紙未標明預應力張拉控制應力,根據(jù)《橋梁設計規(guī)范》,預應力張拉控制應力不得超過預應力筋極限張拉應力的75%,故該預應力張拉控制應力取預應力筋極限張拉應力的75%,即1 395N/mm2,則:
P=1 395×20×7×1/1 000=195.3(kN)
該預制板分兩種不同長度的鋼絞線進行張拉,分別為曲筋1=21 282mm和曲筋2=21 394mm。
① 曲筋1(總長21 282mm)。
A、PP1=195 300×[1-e-(0.001 5×2.755+0.043 63×0.25)]/(0.001 5×2.755+0.043 63×0.25)=193.8(kN);
B、曲筋1理論伸長值△L1=193 800×21 282/(140×195 000)=151(mm)。
② 曲筋2(總長21 394mm)。
A、PP2=195 300×[1-e-(0.001 5×4.391+0.244 3×0.25)]/(0.001 5×4.391+0.244 3×0.25)=188.8(kN);
B、曲筋2理論伸長值△L2= 188 800×21 394/(140×195 000)=148(mm)。
根據(jù)理論伸長值確定的預應力筋實際伸長值控制范圍見表2。
表2 實際伸長值控制范圍表
(3)錨索張拉。
預應力預制板梁采用XM15-7型夾片式錨具、后張拉法張拉,鋼絞線為高強度低松弛力筋。張拉程序為:
0→0.1張拉力(初應力)/(伸長值量測基點)→σcon(控制應力)/測伸長值→持續(xù)2min錨固/卸荷、測夾片回縮值。
施工采用兩端同時張拉。張拉施工時,兩端油泵啟動基本一致,進油升壓應緩慢、均勻、平衡。先在一端先行錨固,再在另一端補足張拉力持續(xù)3~5min后進行錨固。
預制板梁采用小門架配合鋼導梁吊裝,配卷揚機、滑車牽引移動,千斤頂落梁就位。導梁采用在橋臺一次拼裝而成。預制板梁吊裝情況見圖4。
(1)先在墩、臺之間架設20m導梁,并在導梁前端架設小門架,小門架配合卷揚機牽引。
(2)用千斤頂分別將預制板的兩端頂起,安上走板、滾筒,再將千斤頂松開,將預制板落在走板上。
(3)用卷揚機牽引,將預制板梁縱向移動通過導梁過孔移動到預定位置。
(4)用預先安裝好的小門架將預制板梁提離導梁,再橫向移動導梁。
(5)導梁移開后,安裝橫向移動走板,將預制板梁放在橫向移動走板上,用卷揚機將預制板梁橫向移動到位,再用千斤頂落位。
圖4 預制板梁吊裝示意圖
干汊橋為空心預制板梁施工比較典型的實例,其空心橋梁本身的抗彎能力和承載能力不高,主要依靠4束鋼絞線對板梁施加預應力,使其達到設計承載能力。因此,板梁的鋼絞線施工質(zhì)量以及兩張拉錨固端混凝土結(jié)構(gòu)質(zhì)量至關重要。
(1)空心板梁具有長、重等特點,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地基沉降易造成板梁部分懸空。由于其自身重量,未張拉板梁很難承受懸臂板梁產(chǎn)生的彎矩,往往會攔腰折斷。
(2)對于空心板梁,一般要求其混凝土設計強度較高(C40以上)。因此,如何控制水灰比、降低水化熱是提高混凝土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根據(jù)該工程骨料特點:針片狀含量高、長寬比大,導致每m3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達550kg,大大增加了水化熱。因此,采取了提前拆模和空心內(nèi)部盛水降溫養(yǎng)護的措施,必要時采用通風降溫。
(3)由于空心板梁通過預應力張拉達到設計承載力,鋼絞線為曲徑布置,張拉必將造成梁起拱(一般起拱高度為2 cm左右),因此,鋼絞線張拉不宜在混凝土強度較高后實施,同時,應減少水泥用量,以減少水化熱、提高混凝土塑性。
(4)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預應力張拉應采取雙控,將鋼絞線的伸長值必須控制在±6%的理論伸長值。伸長值計算必須根據(jù)公式的邊界條件、對照實際鋼絞線布置情況分段進行計算,否則實際伸長值將不會在理論伸長值允許范圍內(nèi)。鋼絞線曲徑一般由曲線段、直線段等組成,由于張拉受力,部分段已脫開波紋管壁,故鋼絞線理論伸長值應根據(jù)實際受力和布置情況進行計算。
(5)干汊橋張拉遇到的設計問題。目前,部分設計單位對一些橋梁的設計直接照搬原國家頒布的設計圖集(或廢棄的圖集)。但因技術進步、材料更新,原設計圖集已無法適用。如該工程遇到的鋼絞線強度值問題,根據(jù)設計圖集應為1 500 MPa極限張拉強度,而設計圖紙上未明確鋼絞線的極限強度為1 500 MPa,也未明確張拉力為鋼絞線強度的百分比。從目前市場情況看,已無1 500 MPa極限張拉強度的鋼絞線,普遍為1 860 MPa極限強度的鋼絞線。因此,按照規(guī)范要求,預應力張拉力應為75%的鋼絞線強度,張拉力應為195.3 kN,而原設計許可的張拉力最大為157.5 kN。最終,設計提出張拉力為預應力筋極限張拉應力的60.5%。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6-10-28
TV7;TV547;TV
B
1001-2184(2016)06-0041-04
劉 軍(1968-),男,四川射洪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彭 明(1977-),男,四川南部人,工程師,學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