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強?オ?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給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使語文學習有了新突破,為語文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多維的、活動化的學習情景。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促成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改變,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收集獲取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拓寬學習空間,為語文學習開辟新的天地,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實踐機會,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信息技術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有效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
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意識的培養(yǎng),意識的培養(yǎng)離不開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把所要傳授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使客觀事物的形、色、聲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感官性極強。
信息技術以其直觀的形象、美妙的圖畫、艷麗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充分展現出語文美的因素。不僅能充分運用歷史資料和現實資料,擴大知識容量,創(chuàng)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還可以通過聲音、畫面拓展語文教學中的信息通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利用網絡拓寬學生知識面
在信息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不是知識的擁有量,而是具有索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就是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語文教學中,可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獨特的優(yōu)越性,讓它提供與課文相關的大量信息,供學生學習時自由查閱。學生要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和學習任務去鑒別篩選。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找出這些信息的共同點,這樣就會體現信息的價值。
可以用文字、圖像、拍攝等形式把信息保存下來。最后可以通過說、寫、讀、表情、身體、語言等形式傳遞出信息。這樣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把所學知識容易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
語文學習必須廣泛閱讀、多方涉獵,但這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直難以實現,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的限制,極大地拓展閱讀選擇的空間,恰到好處地創(chuàng)設一些激勵情境,有利于學生敏捷性思維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加速知識傳播的速度,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
現代學生的學習天地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他們在課外利用多種現代信息資源,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可以拉近時空距離,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文化;也可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暢游,極大拓展學生閱讀選擇的空間,讓學生獲得較大的選擇自由。多種媒體的綜合效應,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完成語言信息的加工、汲取,還可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吸納和輸出語文信息的質量,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多媒體計算機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徹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都由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方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中可以為同一個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分析和比較綜合,以便集思廣益。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探究的天地,便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探究精神。
在教學中,做到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yōu)化整合,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在整合互動中獲得有效的認知。這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討、反思、總結,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更加符合語文信息化、多樣化、網絡化的要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五、運用信息技術練習寫作
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歷來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比粘Un堂寫作訓練固然重要,但課外寫作訓練也不容忽視。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文字的力量更加的強大,在互聯(lián)網中,寫作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最有效、最長久的方法。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寫作方式不失為課外寫作訓練的一種好方式。
例如,可以把博客、微信等引進寫作教學。如今,博客、微信已走進千家萬戶,學生瀏覽一些他們熟悉的名人博客或朋友的微信,寫一些評論性文字。試著把自己作文課上及平時的優(yōu)秀習作發(fā)表在博客或微信上。鼓勵學生練習寫日志,隨時把生活中的見聞、感想寫在博客或微信上,與大家分享。有時候,學生內心的千言萬語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時,可以透過微信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發(fā)完文章時,老師或同學可以點贊,小小的贊同,常常有一種被肯定的感覺,并有著愉悅的好心情。通過師生、生生交流,學生的寫作興趣被大大激活,寫作量大大提高。也可以利用QQ空間,引導學生在空間上寫日志,學生們互相加為好友,可以互相欣賞、評價日志等。這樣,課外寫作帶動了課堂寫作,課堂上大家的寫作熱情也大大提高了。
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在教師幫助下主動獲取知識。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chuàng)設了情境,體會了語言,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fā)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采眾長,更好地發(fā)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不僅為教師搜集評價信息提供了豐富、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而且提供了一些已有的評價平臺、評價工具給教師使用。教學設計中,恰當利用這些平臺和原有評價工具相結合,對學生學習做出診斷性、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價。
誠然,信息技術對促進語文有效學習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它終歸只是一種提高語文能力的輔助性教學手段,只是為語文學科課程服務。它的運用應注意適度,切不可逐本求末,為了形式而拋棄了語文學習的根本。更不能讓它凌駕于語文學科之上。
(本文為2015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立項課題“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語文有效學習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課題立項號:GS〔2015〕GHB1235)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一中學(74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