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魯玲玲
(章丘市中醫(yī)醫(yī)院1.心血管內科;2.骨科,山東 濟南 250200)
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及臨床應用效果評定
陳 濤1,魯玲玲2
(章丘市中醫(yī)醫(yī)院1.心血管內科;2.骨科,山東 濟南 250200)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及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藥物治療組與PCI治療組,各50例。藥物治療組采用藥物方法,PCI治療組采用PCI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患者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結果 與藥物治療組比較,PCI治療組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更高(P<0.05);相較于藥物治療組,PCI治療組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更低(P<0.05);治療前,兩組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年后,PCI治療組相較于藥物治療組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及臨床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和再住院率,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應用。
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應用效果
急性冠脈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疾病,多發(fā)生在含有糖尿病、高血壓、吸煙或腹型肥胖等患者中,臨床以胸悶、發(fā)作性胸痛為主要癥狀,可引發(fā)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本研究對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及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藥物治療組與PCI治療組,各50例。PCI治療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9~87歲,平均年齡(63.34±2.13)歲。藥物治療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9~86歲,平均年齡(63.19±2.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藥物治療組采用藥物方法治療,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肝素抗凝、硝酸酯類、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嗎啡等藥物治療。PCI治療組采用PCI治療,根據造影結果和心電圖進行手術,盡早開通病變血管,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支架置入數量。術后常規(guī)給予4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治療7天。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療1年[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患者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比較
與藥物治療組比較,PCI治療組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年后,PCI治療組相較于藥物治療組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比較 [n(%)]
表2 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前和治療1年后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治療組治療1年后比較,*P<0.05
組別 時期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情感功能PCI治療組 治療前 44.37±5.72 56.95±4.92 61.97±10.72治療1年后 85.15±13.11#*87.90±14.56#*93.34±18.22#*藥物治療組 治療前 45.95±5.16 55.75±4.91 62.85±10.16治療1年后66.22±9.65# 73.1±10.98#81.47±13.11#
2.3 兩組患者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比較
PCI治療組相較于藥物治療組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比較 [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質量改變,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患者死亡率增加。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為臨床常見心血管危急重癥,其是在冠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因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繼發(fā)血栓形成而導致冠脈管腔狹窄或閉塞,使得血供急劇減少甚至中斷的一種疾病,患者心肌可因持久缺血而壞死。在治療上,早期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和實現再灌注是關鍵[3-4]。
早期給予PCI治療可有效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高于90%,可有效促進心肌再灌注的恢復,對缺血心肌進行挽救,有利于梗死區(qū)功能的保護,降低死亡率。且PCI治療對有溶栓禁忌的患者也適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術后穿刺并發(fā)癥少,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分級,整體治療價值高[5-6]。
本研究中,藥物治療組采用藥物方法治療,PCI治療組采用PCI治療。結果顯示,PCI治療組跟藥物治療組比較,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更高,1年內再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發(fā)生率更低,治療1年后PCI治療組相較于藥物治療組軀體情況、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更顯著,說明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及臨床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和再住院率,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應用。
[1] 王束秀.急性冠脈綜合征PCI治療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4):657-658.
[2] 魏 鵬,楊向軍,付 強,等.替羅非班治療高危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yī)藥,2015,55(41):43-44.
[3] 任鴻坤,姜立敏,高迎春,等.單次小劑量冠脈內推注法舒地爾對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致心肌損傷的預防作用[J].山東醫(yī)藥,2016,56(33):52-54.
[4] 鐘桃娟,柯于梵,蕭湛潮,等.冠脈支架術后口服多種P2Y12受體拮抗劑發(fā)生抵抗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5,36(5):704-709.
[5] 張戰(zhàn)文,陳 暉,王寶玉,等.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前早期應用替格瑞洛對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8):744-747.
[6] 李海濱,姜志安,張曉光,等.基質交感分子1和骨保護素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22):2680-2683.
本文編輯:孫春宇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2.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