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張尤勝
控制變量法是針對研究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時采用的一種方法,使用時需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都不變,集中研究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初中化學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主要滲透到實驗探究題中考查,選擇題中也常涉及。下面以探究燃燒條件的因素為例(如圖1),來介紹控制變量法應用試題的一般思路——四步法。
1.明確探究問題。如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燃燒的條件。
2.尋找影響因素。如該實驗影響的因素有:(1)可燃物;(2)與空氣(或氧氣)接觸;(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溫馨提示: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特別提醒:初中化學探究該實驗時一般不研究可燃物這個因素,且探究的前提是其他因素均相同(如形狀、大小等)。
3.控制其他因素。先確定研究的因素,再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如該實驗中要研究的因素是可燃物的著火點,則需要控制的另外一個因素不變,即物質都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4.改變研究因素。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改變研究因素,進一步探究。
如確定該實驗研究的因素是可燃物的著火點,那么改變研究因素的方案應選擇“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作為研究對象,可觀察到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如果研究“是否與空氣或氧氣接觸”這個變量,則應選擇“銅片上的白磷和熱水中的白磷”。
初中化學應用控制變量法的實驗主要有:①金屬銹蝕條件的探究;②影響金屬與酸反應快慢的因素;③影響固體物質溶解速度的因素;④化學反應速率快慢的因素;⑤過氧化氫或氯酸鉀制取氧氣快慢的影響因素等。
例1 控制變量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
A.用兩個相同型號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氣和二氧化碳,再分別注入等量的水,旋緊瓶蓋,振蕩,通過觀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強弱
B.用等體積等質量分數的雙氧水和不同質量的二氧化錳混合,測定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要的時間,探究催化劑用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取等體積不同地區(qū)的兩種天然水,分別加入不同體積的同種肥皂水,振蕩,觀察產生泡沫的多少,比較兩種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規(guī)格的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熱水和冷水,分別在其中加一滴紅墨水,比較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速率,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
解析 A實驗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通過該實驗進行比較;B實驗中二氧化錳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二氧化錳用量不同,反應的速率不同,選項對比實驗能達到目的;C實驗中存在多個變量,無法通過該實驗進行比較;D實驗中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擴散的速率起快,選項對比實驗能達到目的。
答案:C。
例2 進行下列對比試驗,不需要控制變量的是( )。
A.用紅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B.用鐵釘探究鋼鐵生銹的條件
C.用足量稀鹽酸區(qū)分氯化鉀溶液和碳酸鉀溶液
D.用鎂、鋅與稀硫酸反應,比較鎂、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解析 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時,銅片上的白磷與銅片上的紅磷屬于對照實驗,都與氧氣接觸,都屬于可燃物,變量是著火點不同,白磷的著火點低,紅磷的著火點高,熱水能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達不到紅磷的著火點,從而證明可燃物燃燒溫度必須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所以需要控制變量;鐵生銹可能與是否和氧氣或水接觸有關,可分別設計鐵釘與氧氣、水同時接觸,鐵釘只與氧氣接觸,鐵釘只與水接觸的實驗,需要控制變量;鹽酸不能與氯化鉀反應,鹽酸與碳酸鉀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無需控制變量;D項實驗中,金屬片的長度、厚薄、稀硫酸的濃度和用量均相同時,才能比較鎂、鋅的金屬的活動性,需要控制變量。
答案:C。(收稿日期: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