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紅樓夢》第二十回襲人受風(fēng)寒臥病榻,寶玉服侍襲人吃了二和藥,令其安靜休息,至次日清晨起來,吃些米湯靜養(yǎng),寶玉才放了心。
普通的米湯,為什么襲人喝了寶玉才放心呢?
養(yǎng)生之道
米湯又叫米油,是用上等大米熬稀飯或做干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粥油。米湯性味甘平,能滋陰長力,有很好的補養(yǎng)作用。
20世紀(jì)80年代廣東興起煲“白粥”,從另一個側(cè)面印證出了“米湯滋補”的合理性。廣東“白粥”并非一般的白米粥,而是慢火熬大米粥,在熬煮過程中不斷添加米漿,這樣,粥湯濃釅,米油成分充分溢出,白粥成為體虛者補身的首選佳品。
米湯是心臟病患者應(yīng)信賴的飲料。取四倍于做干飯的水量,米和水浸泡一夜后熬煮。煮好后,將飯粒濾掉,存冰箱內(nèi),全天啜飲。食米湯要慢慢啜飲。為了取得好的療效,最好在兩餐之間飲用,而不是在吃飯時服用。因為那樣服用會把胃酶稀釋,不利消化。如制熱飲可加糖,如想味道更好,還可加入檸檬汁。
營養(yǎng)分析
稻米中含有生理活性很高的維生素E、亞油酸、米糠蛋白、米胚蛋白、谷胱甘肽、谷維素、膳食纖維、米糠半纖維素等。米湯中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無機鹽,還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營養(yǎng)素。米湯性味甘平,有益氣、養(yǎng)陰、潤燥的功能,孩子飲用它對健康和發(fā)育有益,有助于消化和對脂肪的吸收。用米湯給嬰兒作為輔助飲料,都是比較理想的。
中醫(yī)點評
米湯有濃厚的米香味,是流質(zhì),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陰、潤燥、健脾和胃的作用。清代名醫(yī)王士雄在其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貧人患虛癥,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跡?!本褪钦f,貧民百姓吃不起人參,江南人用米湯當(dāng)參湯,每每有奇效。
《本草綱目拾遺》中解釋米湯的功效:“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于熟地也?!笔斓?,即地黃的再制品,是中醫(yī)常用的補血藥。所以,吃不起人參的老百姓、沒奶水吃的嬰兒,喝米湯確實能強健身體。不過,這里說的米湯必須是大鍋飯中熬出的米湯,并要達(dá)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行。
米湯對于體弱或生病的人,既有滋養(yǎng)作用又容易被消化吸收。米湯中的維生素對預(yù)防和治療某些維生素缺乏性腹瀉也有一定的補充作用。對于腹瀉的人還有治療作用,如果在米湯中加點鹽,就更加利于減輕腹瀉癥狀了。
用于治腹瀉的米湯,可因地制宜選大米湯、糯米湯、玉米湯、小米湯、高粱米湯。米湯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過稀,飲用的次數(shù)和用量要與腹瀉的次數(shù)成正比。建議腹瀉好轉(zhuǎn)以后,仍要堅持飲用兩三天米湯,以補充體內(nèi)消耗的水分和營養(yǎng),使腹瀉徹底痊愈。
米湯送服中成藥可減少胃腸刺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七? 使君子》中寫道:“每食后米湯服一錢。”中醫(yī)對送藥的湯水很講究,用不同的湯水送服不同的中成藥,可大大提高藥物的療效。米湯能保護(hù)胃黏膜,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補氣、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及滋補性中成藥,如以小米湯送服香連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人參養(yǎng)榮丸、十全大補丸等。用時取煮飯之湯汁,不拘濃淡及用量,以溫?zé)釣榧选?/p>
養(yǎng)生食譜
雞丁米湯
原料:雞一只(約1250克),土豆250克,胡蘿卜150克,洋蔥125克,大米150克,新鮮豌豆100克。精鹽適量,味精、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將雞除毛,內(nèi)臟洗凈,去頭腳,用冷水煮沸,除去浮沫再煮至熟透,撈出冷卻后剔去骨,肉切小?。s500克); 土豆、胡蘿卜、洋蔥洗凈切丁;大米、豌豆洗凈控干備用;取雞湯,放入雞丁、土豆、胡蘿卜、大米、洋蔥用文火熬至粥狀,放入豌豆,加入精鹽、味精、胡椒粉調(diào)好口味微沸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