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今年5月,微博上一條《結婚有風險,領證需謹慎》的文章一經發(fā)布,閱讀量就迅速突破了600萬,引起了專家、法官和社會群眾的廣泛議論。在文章中,博主控訴:離婚半年后,她突然收到法院的傳票,原來,在離婚之前,丈夫曾借款300多萬元,用于償還他父親欠下的高利貸利息。而對于高利貸和這筆借款,博主均一無所知。但一審判決后,她仍被判承擔300萬元債務的連帶責任,并因無力償還,被法院列入了“全國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 被限制高消費、坐不了飛機、坐不了動車、出不了境、貸不了款、姓名也被公之于眾……
其實,這樣的情況并非個案。據統(tǒng)計,近3年來因前夫或前妻個人舉債而背負巨額債務的受害人高達24萬,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對伴侶借債情況以及錢款的去向毫不知情。但是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guī)定,他們縱然沒花過、沒見過,甚至不知道這些借款,也必須承擔這些巨額債務。
于是,從2014年開始,全國各地的受害者們組成“反24條聯(lián)盟”,要求廢除或修改第24條法規(guī),終結“結個婚,背巨債,好姑娘,變老賴”的殘酷現(xiàn)實。
什么是“24條”?
24條,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于2004年4月1日正式實施。它規(guī)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三款規(guī)定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19條第三款:“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保?/p>
舉例子說,你的前夫曾借了500萬元,只要他借錢時你們仍是夫妻關系,那么這筆錢就屬于你們的共同債務,需要你和他共同償還。除非你能夠證明以下任意一條:1.他借錢時,與債主明確約定了這筆債務是他自己的債務;2.你與他結婚時曾簽過合約,約定“你們在經濟上實行AA制,各自賺的錢歸各自所有,各自的債務也由各自償還”,而他向債主借錢時,債主知道這個約定。
就是這樣一條司法解釋,頒布實施至今,就一直處于被指責和聲討之中。但是為什么24條仍在爭議中留存了10多年?這要從它出臺的背景說起。
2002年5月,福州的江濱先生將70萬元借給了朋友于遠航,對方承諾一年后還他80萬元。但是直到第二年9月,于遠航都遲遲沒有還錢,江濱只得上門朝他的老婆要錢,卻意外得知,于遠航半年前離婚了,他凈身出戶,房子、車子、股票和存款全部在他老婆的名下。江濱發(fā)覺事情有些變質,便將于遠航和他的前妻告上法庭,要求他們共同償還債務。但因為欠條上只寫了于遠航一個人的名字,根據《婚姻法》第41條規(guī)定的“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而江濱不能證明這筆錢用于于遠航夫妻的共同生活,最終法院判決這筆債務為于遠航的個人債務,與他的前妻無關。但于遠航沒有財產,判決無法執(zhí)行,江濱只能自認倒霉。
2004年前后,類似的案件逐年增多,在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尤為突出。夫妻一方大量借債,揮霍一空后,為了賴掉這些錢,就與配偶合謀,辦理離婚手續(xù),將財產全部轉移到另一方名下。實際上,他們仍然生活在一起,共享財產,但此舉卻可以幫助他們逃避債務。為了保護眾多像江濱一樣無辜的債權人,在制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時,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第24條,對《婚姻法》第41條進行了司法解釋,有效地遏制了這種現(xiàn)象。
但是,在實踐中,許多法官“一刀切”斷案,把所有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在外單獨舉債都視為共同債務。另外,許多債權人拿到判決后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違背了24條“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只能在審判階段不能在執(zhí)行階段?!边@類案件的受害人多數(shù)是女性,一紙結婚證就像“賣身契”,讓她們的后半生在“老賴”的標簽中度過。
不知道的債也要還
那些因24條被判承擔巨額債務的受害者,大多是在分居或離婚后才得知借款的存在的。對于這些債務,他們疑惑:“我沒有花過那些錢,為什么要我還?”
2014年春節(jié)期間,唐心與男友領證。但是結婚一個多月后,他們就分居了。
沒有吵過架,他也沒有情人,無緣無故就消失不見了。唐心曾在電話里歇斯底里地質問對方:“你為什么要向我求婚,就為了讓我守活寡嗎?”她始終沒有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且很快對方就再也聯(lián)系不上了。婚后4個月,唐心請求法院判決自己離婚,沒有得到支持,直到2016年6月唐心再次申請,法院才宣判她的婚姻無效。但是離婚兩個月后,唐心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原來,在他們實際上僅維持了一個多月的婚姻里,前夫瞞著唐心借了5筆共計470萬元的債務,目前他已經跑路,債主將唐心告上法庭。
氣憤之余,唐心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說:“我們早就分居了,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借過這些錢,更沒花過一分。當時,我以為官司一定會贏?!钡?,當唐心提著5斤重的證據,證明自己對債務完全不知情后,一審判決結果卻是:根據24條的規(guī)定,借款發(fā)生在婚姻存續(xù)期間,且唐心沒能證明這筆錢沒有用于共同生活,所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唐心的遭遇代表了一類人的境況,他們被愛人隱瞞借債,事后對方下落不明且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所以只好替對方還債。對此,多年從事家庭債務糾紛案件的律師、心理咨詢師盧啟華說:“本案的主人公唐心,想要主張債務非夫妻共同債務,需要舉證證明前夫和債權人明確約定為其個人債務,或者證明夫妻存在財產、債務歸各自所有的約定,并且債權人知道這個約定,盡管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很難完成的任務。我們討論這類案件的意義在于推動立法改進,設立更有效的債權保護原則,在債權人權益和夫妻雙方權益當中找到平衡。否則,即使不知情,她也要與前夫共同償還這筆債務?!?/p>
2016年7月,安徽的許雯被丈夫的債主告上法庭,法院根據24條判決,由許雯來償還她丈夫欠下的90多萬元債務,對此許雯只有委屈和不服。她說:“他經常背著我在外面賭博,一輸就是好幾萬,欠了不少外債。他一輸錢就會對我進行家暴,又不肯離婚,我只好和他分居,搬回娘家去住。想不到這期間他借了60多萬元,和一個朋友合伙包了幾輛大車運水泥,后來虧損,他沒錢還債,債主就找上了我。但是,他做生意的事根本就沒與我商量,而且我也是他賭博和家暴的受害者,如果這些債讓我來承擔,那太不公平了?!?
在審判實踐中,對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從事合法經營造成的虧損,一律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加以認定。而且許雯除了滿腔怒氣,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自己所說的話。
其實,生活中像許雯這樣的女性不在少數(shù),他們并非對丈夫的債務毫不知情,只以為錢不是自己借的,更不是自己花的,就與自己無關,于是錯過了收集證據的最佳時機,她們輸在對婚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的不自知。
很多人一步入婚姻殿堂就沉浸在幸福幻想中,忽略了婚姻其實是美好與風險的組合體。在我國,夫妻原則上實行財產收入共同制,但是我們不應該只看到財產共享,也應該看到債務共擔。我們要了解法律,承認婚姻中也有危機和風險的存在,否則只能輸給自己的后知后覺。
婚前財產公證了也要被拿來
還債?
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凡是走上法庭的,一定都涉及巨大的數(shù)額。那么如何償還債務,就成了受害者最關注的問題。而個人財產被法院凍結,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周韜與李夢戀愛了,但李夢的父母是做進出口生意的老板,而周韜只是個下崗工人的兒子,所以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遭到李夢家人的強烈反對,但是李夢不顧父母的阻撓,自己出錢買了房子和車子,堅決要與周韜結婚。眼看著女兒執(zhí)意如此,李夢的父母只能提出最后一個要求:他們必須先做婚前財產公證,李夢和周韜同意了?;楹?,周韜一直沒有找工作,花著李夢的錢,還包養(yǎng)了一個情人。2016年5月,李夢下定決心,和周韜辦理了離婚手續(xù)。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離婚后不久,一個債主突然找上門來,拿著一張178萬元的欠條,說:“這是你老公欠我的,他跑了,你還?!?/p>
周韜沒有工作,沒有業(yè)余愛好,也沒有什么朋友,只有一個情人,而借錢那段時間,周韜的情人裝修了房子,還買了一輛車。但周韜的借款沒有存進銀行,查不到消費記錄,李夢無法拿出確切的證據證明這筆錢被周韜拿來包小三了。最終,法院依據24條認定此筆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由李夢承擔連帶責任。更令她震驚的是,法院的判決生效后,李夢婚前的個人存款很快就被凍結,一處房產也被拍賣了??墒沁@筆存款和房產已經在婚前財產公證書上明確認定了,是李夢婚前的個人財產。
李夢的經歷激起了眾多女性的驚恐:丈夫欠的錢,即使被判定為夫妻的共同債務,也應該只以婚內共同財產為限進行償還??!為何要凍結婚前的個人財產?
對此,盧啟華律師說,對于夫妻共同債務該如何認定的問題,法院一般會按照以下順序進行審查:1.審查是否符合24條所述的除外情形,如果不符合除外情形,這筆債務就被判處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連帶責任。2.審查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果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在這個案例里,李夢(若未離婚)就不需要用她的個人財產來還債,并且離婚后她不必繼續(xù)還債;但如果審查認定借款被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了,那么即使李夢與周韜離婚,她也必須承擔償還責任,不限于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而“婚前財產公證”只能證明她的財產是她的,不是這些財產的“保險柜”。
24條之下,怎么保護自己的
財產?
24條的頒布,很好地控制了夫妻惡意串通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局面,但是近四五年來,夫妻一方與外人惡意串通,偽造債務損害另一方權益的案件卻越來越多。人們不禁要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在婚姻中保護自己的財產?
1.實行財產AA制。
2016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發(fā)布的《關于“撤銷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建議”的答復》(后簡稱“答復”)中說:“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的夫妻財產制是以婚后所得共同制為普遍原則。既然結婚后夫妻的收入是共同的,那么為共同生活所負債務也就應當共同償還?!?/p>
所以,如果不愿與配偶共同承擔債務,夫妻雙方可以以書面的形式約定財產和債務歸各自所有。將這個約定公開,告知你們認識的盡可能多的潛在債主,并留存證據。一旦發(fā)生債主是熟人的情況,只要拿出債主對你們實行AA制的約定知情的證據,便可以免于被負債。
2.盡可能多地記錄家庭日常收入和開銷的流水。
“答復”中說:“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應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之規(guī)定進行認定。”同時明確,在24條的兩種除外情形之外,如果配偶一方舉證證明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
那么記錄和保存盡量完整的家庭收支開銷流水和發(fā)票,就可以在判決時,提供一些佐證。2015年11月,被告人孔蕭向原告借款22萬元,到期未還??资挼钠拮犹峁┑募彝ナ罩ч_銷流水佐證了借款期間,家中并未添置重大家庭財產,故法院認為此借款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3.在欠條上標注債務的具體用途。
借款人的債務如果未經對方同意用于投資、經營,并且收益沒有共享,那么這筆借款就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2016年8月,李娜從他人口中得知丈夫于飛為他的哥哥于航投資買貨輪,她堅持找到了丈夫的同學,親自查閱了借條,在上面添加了“用于給于航買船”字樣。6個月后,于航的船在長江出事沉了,血本無歸,丈夫也躲了起來。但因為欠條上的約定,李娜最終免于承擔連帶責任。
4.追償。
“答復”中說:“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按照《婚姻法》第41條的規(guī)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債務人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是否基于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不足,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那么,在舉債人沒有財產或下落不明的情況下,暫時由配偶一方實際償還全部債務。但他可以繼續(xù)起訴舉債人,追償應由舉債人償還的部分。
如果夫妻一方為了轉移財產,與債權人惡意串通、虛假訴訟,被舉債的一方完全可以結合民間借貸司法解釋19條關于判定虛假訴訟的10項規(guī)定,或《婚姻法》第47條:“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的規(guī)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另外,有一部分配偶在未參加訴訟的情況下直接被追加為被執(zhí)行人,毫不知情就被凍結了財產,劃走了工資,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這是不公正的執(zhí)行。在這種情況下,被追加為被執(zhí)行人的一方,有權提出執(zhí)行異議;如果執(zhí)行異議被駁回,他有權提起申請再審;對此再審申請,人民法院應當立案審查,可以提審或者指令再審;進入再審后,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發(fā)回重審。
夫妻一方舉債的情形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非常復雜,相信法律的不斷完善能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也能避免配偶無辜“被負債”,讓婚姻回歸陽光下,讓每個人都能保護自己,享受幸福。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