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偶得一部《祥云堂名家印譜》,印譜中名士滿堂,意趣悠遠。
該印譜封面題《祥云堂印存》,扉頁書《祥云堂名家印譜》,并鈐“鄞馬氏凡將齋藏書”印一方,共收董其昌、唐寅、吳昌碩、趙之謙、鄭板橋、汪士慎、張祖翼、黃士陵等15位名家閑章印蛻66方。書末附許靜題記:“光緒庚寅秋自拓自賞”,鈐許靜及堂號印。
以祥云堂為名的印譜共三部。一部是《祥云堂印存》?,F(xiàn)身于2012年4月北京德隆寶古籍善本專場。是書首附黃士陵署簽“光緒三年歲在丁丑秋祥云堂印存手拓黃士陵自署”。內收名家制印一百四十方。第二種名為祥云堂印譜,現(xiàn)身于2012年7月山東宏升拍賣,說明中稱:“拍品為近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張祖翼親筆題寫、親自鈐印本,在印譜中十分罕見?!眱仁沾罅繒嬅?、藏書家鈐印共260枚。第三部就是案上的這部《祥云堂名家印譜》了。
印譜是專門匯錄歷代印章作品的書籍,現(xiàn)多歸為古籍善本類。印譜有原印鈐蓋、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不同種類。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原印鈐蓋的印譜。這種印譜真實保存原印作的神采和風韻,原始反映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成為最珍貴的資料;原印鈐蓋的印譜中的印章多為當時名人所用,為以后鑒定名人作品真?zhèn)危鸬借b別作用;其三,這種印譜中多為詩句內容的“閑章”,頗值把玩、欣賞。
祥云堂印譜的珍貴之處,兩家拍賣行中都已說明。名家手拓、每枚印邊均有親筆注釋一款,海內孤本,是這三部印譜的共同之處,而《祥云堂名家印譜》全為名家所鐫閑章,尤其珍罕。閑章指鐫刻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閑章憑借篆刻家的才識,或摘引或自創(chuàng)詩詞文句、警言吉語、牢騷趣話,盡興自娛自樂,其高雅俚俗,自能從字間透出。篇末注明的“自拓自賞”,更證明了它們是名家私存,并不是為了流行于世而大量復制。
三部印譜均以祥云堂為名,由此可以得知它們之間的淵源。此譜中的原印,應為張祖翼所藏。張祖翼(1849—1917),字逖先,安徽桐城人,因寓居無錫,又號梁溪坐觀老人,堂號祥云堂。為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篆刻師鄧石如,宗石鼓、鐘鼎;隸法漢碑、魏碣,亦能行、楷。其師鄧石如曾為張祖翼治白文長方印“八分一字值百金”,可見張氏在金石書法史上的地位。張祖翼收藏宏富,將所藏之印全拓一遍,故所拓印章最多。光緒三年,黃士陵前往祥云堂,不知是張氏所藏已經(jīng)流散,還是其他原因,只拓得140方。又過了三年,許靜來到祥云堂,優(yōu)中選優(yōu),只揀名家閑章拓印,得印蛻66方。
張祖翼、黃士陵均為篆刻名家。張祖翼還是最早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清朝名士之一。1883年(光緒九年)至1884年,他遠赴英國游歷近一載,把所見所聞的英國政治、經(jīng)濟、民情、風俗寫成詩歌百首,回國后結集為《倫敦竹枝詞》、《倫敦風土記》等書出版;并以孔孟之徒的眼光看近代英國,以“楊柳青青江水平”的筆調寫泰晤士河,使得這些作品異趣橫生,為人樂讀?!肚宕坝洝窇撘彩撬闹?。
黃士陵,字穆甫,生于安徽黟縣西武黃村,父親黃仲和能詩文,善篆刻。黃士陵幼承庭訓,20歲時,他的篆刻在黟縣就有了一定名氣。后父母雙亡,為求生計,也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篆刻藝術有所長進,他帶著弟弟黃厚甫去了南昌。謀生之余,他常為居所附近的一家書店寫書簽,以換取免費借閱圖書的方便。不料,竟是那小小書簽上的金石書法,成了他揚名發(fā)跡的橋梁。當時,江西學政汪鳴鑾,無意之中看到黃士陵寫的書簽,這位酷愛金石書法的學政大人,獨具慧眼,認定黃士陵功底深厚,天分極高,前途無量,便大力舉薦,使黃士陵結交了眾多學者名流,從此名滿一方。大畫家傅抱石1940年寫的《關于印人黃牧父》,記載了黃士陵熱切追求藝術的一幕:在南昌期間,牧甫有位胞弟厚甫以擦筆畫像馳名南昌,在董家塘小巷內設“澄秋館”為人畫像。牧甫先生失業(yè)后,就住在弟弟那里,靠賣字賣印生活。有一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八日,有人拿了一本漢碑的拓本求售,索價八元,牧甫和弟弟正在吃飯,身無分文,也不顧弟婦的阻止,脫下皮袍,馬上上當鋪典了錢,把拓本買下來。
《祥云堂名家印譜》的原主人許靜,字海樓,汝州人,生活在清代咸豐到光緒年代。舉人,官南陽府訓導、開封府訓導。是一位當年名揚宛、汴、汝的書法名家,有“中原名士”之稱。晚年隱居葉縣尖山。
該譜的藏書印,說明此譜曾經(jīng)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所藏。馬衡“鄞馬氏凡將齋藏書”印,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青田石制,長方形,素面?zhèn)瓤睢S∥淖w,朱文,上起順讀“鄞馬氏凡將齋藏書”8字,印面有陽線邊欄。邊款陰刻楷書體“此八年前作,以石有傷損,欲改作之而人事冗迫,至今不果,頃以書籍整理畢事,特檢出復治之,時廿有一年一月十有三日也。馬衡?!?/p>
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精于漢魏石經(jīng),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馬衡因父親與上海的“五金大王”葉澄衷交好,娶了葉家二小姐葉薇卿,結婚后馬衡在葉氏的公司里兼?zhèn)€董事職位,每年享用六千銀洋的薪水。及至去當月薪一百二十銀洋的北大教授,妻子時常揶揄他說:“又不是什么銀行行長,你這破教授有什么可當?shù)模俊瘪R衡生前,將自己收藏的大量甲骨、碑帖等文物捐獻故宮博物院。他去世后,其家屬又遵囑將家藏金石拓本九千余件悉數(shù)捐給該院。馬衡這方藏書印,僅見于其觗廬印稿等少量書籍。《祥云堂名家印譜》鈐有馬衡藏書印,說明它得到這位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的青睞。
細覽印譜,見首頁便是董其昌鐫的兩方,其一為“祥云意遠”,當年張祖翼起堂號為祥云堂,大概就是因了董其昌的這兩方印章。
夜闌人靜,手撫這冊120多年前制成的印譜,體味先賢閑章中蘊含的哲理,可謂人生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