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松花江避暑城排水(污水)一期工程,地處避暑城東環(huán)路范圍內(nèi)。東環(huán)路路基為吹砂、填砂混合路基,2013年填筑,結構層、面層于2014年攤鋪完成。我單位項目部于2014年下半年承建該項目污排工程,積極按照設計規(guī)范要求,將主線及支線完成,即將施工過街管線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存在許多難點:第一,東環(huán)路路面已經(jīng)形成;第二,周邊水位較高;第三,道路兩側均為沼澤濕地,如果選用頂管施工,工作面不足。項目部經(jīng)過對現(xiàn)場環(huán)境、工期安排及成本預算等多方面對比,決定采用破除道路、后期修補,鋼板樁支護,井點降水的施工方法。文章綜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總結出過街管支護降水開挖的施工工藝,及該環(huán)境下如何處理現(xiàn)場所存在的重點、難點,以供類似工程參考比對。
關鍵詞:濕地沼澤;既有道路;過街管線
1 概述
近幾年,我國市區(qū)發(fā)展迅速,大多數(shù)城市道路縱橫交錯,已形成整體交通網(wǎng)。但源于前期地下管道施工技術不足,很多城市地下雨水、污水管道出現(xiàn)斷裂、漏水等現(xiàn)象,造成道路上部結構坍塌。對于這種狀況,只能采取破除路面的方式,重新安置管道,但是因為始終沒有具體詳細的方案,造成管道兩側道路大范圍坍塌。本項目與以上情況類似,均需破除路面后施工,然而,如何有效的在基坑開挖下管同時,還能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成為其中的重點、難點。
2 工程概況
東環(huán)路污水管線位于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7m,檢查井378座,跨東環(huán)路橫過街16處,每處長54m,埋深平均在8.5米左右,由于該位置位于淤泥層,根據(jù)設計要求,換填1m級配碎石。東環(huán)路地處濕地環(huán)境,周邊水位高,路基路面已成型,兩邊工作面已不具備頂管條件。施工前,項目部人員經(jīng)過有效具體的分析,最后決定,本工程選用鋼板樁支護,井點降水后開挖的施工方法。
3 施工工藝
工程總體施工順序:測量放線→破除路面結構層→降土→打拔護壁樁→管道鋼板樁支護→降水井施工→降水→溝槽開挖→地基處理→基礎施工→管道安裝→砌檢查井→溝槽回填→鋼板樁拔除→基坑回填→恢復路面結構層(文章主要側重基坑開挖及后期回填,因此,對于檢查井施工不作分析)。
3.1 施工前準備工作
3.1.1 測量放樣:根據(jù)設計圖紙確定過街管的具體位置,測量原地面標高,計算開挖深度及開口尺寸。
3.1.2 施工前復查和試驗:施工前,對路基范圍內(nèi)的地質(zhì)水文情況進行詳細調(diào)查,通過取樣確定性質(zhì)和范圍,按施工技術規(guī)范進行。
3.1.3 排水設施:施工前做好臨時排水溝,并在施工中隨時注意檢查。根據(jù)本標段地形、地質(zhì)情況,放線施工,施工期間修建臨時排水設施,并使臨時排水設施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把水及時的排出,避免對基坑產(chǎn)生危害,在施工中確保排水暢通,杜絕淤積和沖刷。
3.2 破除路面結構層
由于本標段行車道已經(jīng)鋪筑完畢,故進行過街管施工時必須破除原有的瀝青路面。破除寬度以現(xiàn)場安置的管線管徑及所需的工作面寬度為準,長度為左右污排檢查井間的距離。
3.3 降土及護壁樁
由于過街管線,埋深較大,最深位置達到9m,容易造成擯樁,兩側道路結構層大范圍坍塌等安全質(zhì)量問題。為了防止以上問題,采用降土及在距兩側距道路50cm位置增設護壁樁的措施:破除結構層后,繼續(xù)挖除一部分砂路基,緩解下部土壓力,挖除深度H及護壁樁數(shù)量以現(xiàn)場實際需要為準,護壁樁使用長12米鋼板樁,詳見圖1。
3.4 鋼板樁及降水井
過街管線周邊施工水位較高,臨近新修道路及雨排管線,為保證施工安全和對鄰邊道路及管線保護本工程采用開槽法施工,鋼板樁支護及井點降水的施工方法。
先由測量人員定出鋼板樁的軸線,可每隔一定距離設置導向樁,導向樁直接使用鋼板樁,然后掛繩線作為導線,打樁時利用導線控制鋼板樁的軸線。鋼板樁施工要正確選擇打樁方法和打樁機械,以使打入后的板樁墻有足夠的剛度和良好的擋土作用,且板樁墻面平直,以滿足基礎施工要求,鋼板樁打設完畢需對坑壁進行支撐。
降水管井設計開孔口徑Φ500mm,一徑至終孔深度。鉆進工藝采用反循環(huán)回轉(zhuǎn)鉆進工藝,地面泥漿需作排放處理。降水管井安裝PE濾水管Φ300mm。要求井管必須垂直,不能錯位。礫料選擇Φ3~Φ5mm,四周均勻投礫,填至距地表2.0m時用粘土封井止水。
3.5 土方開挖
當鋼板樁支護完成后進行基坑開挖工作,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機械的開挖方式施工。開挖棄土應隨挖隨運以免影響交通;場地開闊處開挖棄土應置于開挖溝槽上邊線1.0米以外,以減少坑壁荷載,保持基坑壁穩(wěn)定;開挖時應避免超挖,當采用機械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以上0.2米時,應停止機械作業(yè),改用人工開挖至設計標高。
3.6 地基處理
管溝開挖完畢,按規(guī)定對基底整平、夯實,并清除溝底雜物,如遇不良地質(zhì)情況或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應及時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jiān)理單位協(xié)商,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換填級配碎石1m及降水降低水位等方法處理。處理后符合設計及有關規(guī)定要求后,及時施工以封閉基坑。
3.7 管道安裝
3.7.1 管道采用吊裝及電熱熔接口連接,下管時采用吊車配合人工下管。下管安裝前,應對開槽后的槽寬、凹槽深度、基礎表面標高、檢查井等作業(yè)項目分別進行檢查,溝槽內(nèi)應無污泥雜物,基面無擾動。檢查合格后方可施工,下管時設專人指揮,統(tǒng)一明確下管時低速輕放。
3.7.2 管道在安裝前,對管口、直徑、橢圓度等進行檢查,如有突起,用砂磨機打磨,鋪設管材應經(jīng)監(jiān)理驗收合格同意后方可使用。管道在貯存和運輸中不得長期受擠壓。
3.7.3 管道基礎:HDPE管的管道安裝基礎,在經(jīng)清理的坑底采用鋪設天然砂礫墊層作為基礎。對一般的土質(zhì)地段,基底采用換填1m碎石;上面鋪一層中砂調(diào)平層。夯實做到夯夯相連,確保無漏夯。溝槽兩側同時換填,兩側高差不得超過300mm;非同時進行的兩個換填段的搭接處,不得形成陡坎,應將夯實層留成臺階狀,臺階的長度應大于高度的2倍。
3.7.4 污水主管線管材采用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螺旋波紋管,采用電熱熔焊接接口。施焊順序宜由中到邊對稱地向兩端進行,施焊平臺平整,確保管口平順。焊接時間不少于規(guī)定時間,同時進行外觀焊口檢查,不能存在裂縫。
3.8 溝槽回填
經(jīng)監(jiān)理檢查合格并同意后進行回填。槽內(nèi)磚、石、木塊等雜物應徹底清除干凈;回填天然砂礫時,槽底至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nèi)采用人工回填,機械回填天然砂礫至二灰土下30cm。
天然砂礫采用分層攤鋪,50cm一層進行夯實,每層連續(xù)夯實3遍,溝槽邊角處重點夯實。夯實做到夯夯相連,確保無漏夯。每層檢測壓實度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層施工。非同時進行的兩個換填段的搭接處,不得形成陡坎,應將夯實層留成臺階狀,臺階的長度應大于高度的2倍。
3.9 恢復結構層、面層
砼澆筑完畢后進行道路結構層施工,從下至上分別為二灰土、碎石墊層、二灰碎石、三灰碎石、AC-25F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改性瀝青)、AC-13C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改性瀝青),在施工中要確保解封的一體性。
在鋼板樁打設過程中,必將對附近道路結構層造成震動,所以在路基結構層恢復時,要考慮新老結構層間的銜接,及結構層的穩(wěn)定,所以恢復路面時需將鋼板樁外側1m范圍內(nèi)路面人工破除,處理好接茬處,然后再進行恢復結構層及路面工程。
回填完畢以后,在回填砂上方(二灰土下方30cm)處澆筑C15素砼30cm至結構層,澆筑范圍為行車道開槽的所有區(qū)域,以確保路面結構層穩(wěn)定。
4 結束語
既有道路開槽施工,已經(jīng)逐漸普及到市政工程當中,減少破除路面后帶來的損失、降低成本成為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控制溝槽開挖后,造成的結構層坍塌、路面開裂是其中的難點,文章中所介紹的施工方法,既可用于路面形成管道尚未鋪設的工程,也可用于老城區(qū)管線改造,其中所涉及的要點均為現(xiàn)場實際工作經(jīng)驗,也為今后類似工程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松花江避暑城排水(污水)一期工程施工設計圖[Z].2014,7.
[2]哈爾濱松花江避暑城東環(huán)路道路平面圖、縱斷面圖[Z].2013,12.
[3]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S].
[4]GB50069-2002.給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guī)范[S].
[5]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S5(二)-給排水標準圖集2005年合訂本[M].
[6]崔浩.鋼板樁圍堰的設計與施工[J].公路,2008(2).
[7]陳寧.淺析鋼板樁圍堰施工[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3(5).
[8]黃海云.關于圓形鋼板樁圍堰的有限元計算方法研究[J].廣東建材,2013(10).
[9]羅建華,唐嫻.深水基礎鋼板樁圍堰三維仿真驗算分析[J].科技導報,2011(12).
[10]侯世英.深基坑分層開挖施工技術及要點[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2).
[11]陳運生.淺談高層深基坑土方開挖技術[J].科技資訊,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