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21世紀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審計工作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審計質量對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要在最大程度上加強審計質量控制,保障審計風險防范的有效性。然而,決定審計質量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要想提高審計質量,就要綜合考慮各因素帶來的影響。文章主要針對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并提出了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及審計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審計質量;控制風險;影響因素;措施
1 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1.1 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決定審計質量優(yōu)劣的最為首要的因素,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也是最為直接的。現階段,大多數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沒有掌握全面的、專業(yè)的審計知識。要想提高審計質量,首先就要從審計人員的素質入手,加快審計知識的更新速度,詳細了解工作軟件的使用規(guī)范,在審計工作中增強自身的可操作性,為提高審計質量提供良好的條件。在以往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不具備處理審計工作中的復雜問題的能力,不滿足現代化建設發(fā)展的需求,在知識結構方面增加了審計風險系數。另外,一名合格的審計工作人員還要具備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并在工作中嚴格遵守相關審計規(guī)范標準,不要僅憑主觀意識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審計質量以及審計風險防范能力。
1.2 審計部門的風險管理水平低
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加大,審計工作內容越來越多,對審計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為了達到我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需要相關審計部門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管理。但是事實上,因為審計工作內容的持續(xù)增加,審計人員相對較少,為了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既定的審計任務,致使審計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工作,極大地降低了審計質量,為審計部門的風險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導致管理水平沒有達到初期制定的目標,以上現象的出現表明了審計部門的管理水平還比較低。因此,審計部門要根據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標準,為審計管理人員提供科學合理的工作依據,從而提高審計質量。
1.3 缺乏強有力的管理
近年來,我國雖對審計質量管理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落實,但受到技術掌握、認識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在審計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審計質量的提升面臨阻礙。因此,審計監(jiān)管部門面臨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加大審計工作的管理力度,嚴格約束審計人員的行為,對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使審計質量的效果達到最佳標準。但是現階段審計部門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沒有建立完善的審計管理制度,且在審計工作中也沒有嚴格依據現有的審計管理規(guī)范進行,預防風險的意識相對較低,不僅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風險度,還無法保障對審計質量的有效控制。
2 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2.1 重視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yǎng),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意識
物質決定意識,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fā)展。因此,在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職業(yè)能力,使之能夠適應現階段人民群眾和經濟發(fā)展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提升他們面對審計風險的工作意識,嚴格控制審計工作質量,提升審計工作的規(guī)范性,這樣才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進一步進行,保障審計工作的正確性。在具體的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對風險意識的培養(yǎng),使審計工作人員能夠認識到風險意識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2)要樹立正確的審計工作觀念,實事求是,在工作中堅持審計結果的客觀準確性,保障審計結果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3)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要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對他們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設,提升他們總體的職業(yè)素養(yǎng),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審計工作服務。
2.2 建立科學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和風險防范體系
2.2.1 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
對審計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是提高審計質量的有效途徑,所以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建立相應的監(jiān)管制度,明確獎懲機制,通過激勵機制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按照審計標準規(guī)范約束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以此降低審計工作中出現錯誤的概率。此外,還要建立健全審計評估體系,利用評價標準評估審計工作內容與方式進行是否合格,并考察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是否依據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有關活動的,審計方式是否滿足審計質量標準,從而為提高審計質量提供監(jiān)管基礎。
2.2.2 審計質量控制及風險防范要始終貫穿整個工作
審計質量控制及風險防范可以降低審計工作中潛在的風險,提高審計環(huán)節(jié)的精準性和預防性。因此,審計人員必須要對審計工作有著詳細系統的了解,熟悉掌握審計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合理優(yōu)化審計結構,采取具有現實意義的措施來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水準,加強審計隊伍的建設,根據審計人員的特長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充分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進而達到審計工作效果的最優(yōu)化。在選擇審計項目時,要事先調查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以便審計項目、內容,以及目標中的確立,為順利開展審計工作作鋪墊。在設定審計計劃時,要明確項目中需要審計的重點內容,合理分配資源,制定詳細的審計步驟。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相關審計部門要建立相應的溝通機制,增加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機會,隨時分享工作經驗,取長補短,使審計工作模式更加多樣化,這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及審計風險分析是非常有利的。審計人員要以認真負責的積極態(tài)度進行工作,及時發(fā)現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精準地找到其根源,并采取有效的對策進行解決,為審計質量和風險防范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加強內部的管理
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加強審計部門的內部管理。(1)建立完善具體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對審計質量的相關內容進行正確指導,提高審計質量的可靠性。順利開展審計質量控制的首要條件就是制定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標準,其可以評價審計人員工作時的行為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范,有助于隨時調整審計工作的方式。(2)建立詳細合理的評估體系,評估體系對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評估體系是審計人員快速發(fā)現工作問題的捷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問題根源,從而采取有效措施給予及時的解決。審計人員還要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應用,從而保障審計質量控制及風險防范的精準性和及時性。
3 結束語
如果說外部培訓是重要條件,那么自我提升才是根本。因此,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要定期開展自我發(fā)展教育,不僅是對已有的審計質量控制及風險防范機制的進一步優(yōu)化、整合和提升,也是對提高審計質量理念的最好詮釋。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風險防范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加強審計質量控制能夠在極大水平上降低審計風險。將審計質量控制及風險防范貫穿于整個審計工作當中,相關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及時溝通,為提升審計質量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和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王娟.淺議審計質量控制與審計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3.
[2]王昌令.跟蹤審計質量控制與及風險防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4).
[3]栗廣宇.探討跟蹤審計質量控制與風險防范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