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轉子的動平衡,是一項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中尖端的技術科研項目。風阻效應組合轉子是輔助動力裝置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轉子結構復雜,裝配精度要求的較高,動平衡時不允許去材料,只允許相鄰的端齒配合面在0°~90°的范圍內(nèi)順航向調(diào)整整個轉子的質量分布,每個葉輪均有自己的動平衡特性,旋轉調(diào)整后變化因素多,很難保證整體的平衡要求,是一項技術瓶頸問題。此類組合轉子的整體動平衡技術研究在國內(nèi)尚屬首例,無成熟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技術難度極高。通過理論分析和現(xiàn)場試驗,采用錯齒平衡、二倍頻分析、計算機輔助編程、影響系數(shù)等新工藝方法,攻克動平衡過程中轉子組合后跳動值超差、動平衡值飄移、振動大、旋轉不穩(wěn)定等的故障。
關鍵詞:整體動平衡;組合轉子;新工藝方法;平衡技術;葉輪
1 概述
現(xiàn)代社會,在機械加工精度已經(jīng)達到千分之一毫米量級,但機械運轉過程中的振動還是無法克服,而機械振動在機械運轉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是有害的,它不僅能使轉子產(chǎn)生高軸疲勞斷裂,還會加速支撐件的磨損,從而加劇了機械振動,進而惡性循環(huán),例如,我們的計算機CPU散熱風扇,新的產(chǎn)品運轉時,幾乎是無聲的,隨著使用,轉子的軸承磨損,風扇聲音變大,則被形容成“拖拉機”,而一些質量較好的散熱風扇,使用的壽命更長,這就是其中原因,然而機械運轉過程的振動起因有很多,其中轉子自身的不平衡量產(chǎn)生的振動則普遍存在,為減小轉子的不平衡量,則需要將不平衡量測出,進而想辦法消除。
2 轉子不平衡量產(chǎn)生的原理
轉子之所以產(chǎn)生不平衡量,其根本原因是質量中心與回轉中心不重合,造成了轉子變成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繞著一個不在質心的點在做回轉運動,那么這就是典型的向心力模型。隨著向心力在不斷的作周期變化,那么振動也就產(chǎn)生了。
造成質量中心與回轉中心不重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機械加工誤差,轉子材料的不均勻等原因,一般消除轉子不平衡的方法有去重法和增重法,那么如何準確的測出轉子的不平衡量大小及位置,則需要專業(yè)的儀器,動平衡機來進行。
2.1 轉子的結構特性
一般的轉子都是由工作部件和支撐軸組成,二者構成了整個轉子,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平衡,均可能產(chǎn)生整個轉子的不平衡。
2.2 轉子的不平衡狀態(tài)
在機械旋轉時,轉子由于轉子質心的偏移,轉子旋轉過程中就產(chǎn)生離心力,離心力的周期變化則產(chǎn)生的機械振動,進而將力施加在支撐轉子的軸承上,該轉子處于不平衡的狀態(tài),不平衡轉子的所有質量單元產(chǎn)生的慣性力使轉子變形并使旋轉軸撓曲。
對于一般的轉子而言,當離心力產(chǎn)生的力矩/力達到平衡時,即矢量合為零,則轉子的就達到了平衡,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時,轉子的機械振動就會消失。但如果合力不為零,則會出現(xiàn)如下狀態(tài)。
2.2.1 靜不平衡狀態(tài)
靜平衡狀態(tài)是指,一個轉子的大部分質量在一個平面上,工程上則認為長徑比小于0.2時,轉子可以作為靜平衡模型來考慮,這時,轉子的質心不在旋轉軸線上,則在轉子轉動過程中就產(chǎn)生了偏心力,即離心力。此時的轉子為靜不平衡轉子。
2.2.2 動不平衡狀態(tài)
動不平衡的實質是一個長軸轉子,其質量中心軸與回轉軸線重合轉子質量軸線與旋轉軸線成角度相交,那么,轉子在旋轉過程中,每個截面則產(chǎn)生了很多個離心力,所有離心力共同作用在轉子上,形成了合力矩,從而作用在轉子的兩個支撐上,此時的轉子即為動不平衡轉子。
3 平衡機的精密調(diào)整
現(xiàn)階段,為測量出轉子的不平衡量,需要使用專業(yè)的儀器進行,這種儀器就叫平衡機,而平衡機的性能直接影響動平衡的效果,好的動平衡機應具有足夠的靜態(tài)、動態(tài)剛度、熱穩(wěn)定性和精度。傳感器精度高、抗干擾力強、響應速度快。
首先,介紹一下動平衡機的工作原理,不平衡量的測量,其主要測量的轉子的振動量,動平衡機需要測量轉子的質量,轉子的旋轉轉速,轉子的振動量。平衡機工作時,將被測轉子擺放在專用的安裝架上,安裝架上安裝振動傳感器,通過電機驅動轉子進行旋轉,再通過轉速測量裝置,一般為激光測速儀,測出轉子的轉速,轉子上應有一個標記的零位,即測速儀對應的反光紙,通過振動的量級,來算出轉子的偏心質量,通過反光紙經(jīng)過激光測頭和振動產(chǎn)生的時間,來計算出偏心質量的角度,因為轉子在旋轉過程中,產(chǎn)生的振動因素有很多,其主要是轉子質量偏心產(chǎn)生的振動,平衡機經(jīng)過反復測量,排除掉次要因素,通過軟件計算,來評估出轉子的不平衡量,現(xiàn)階段的平衡機給出的不平衡量都是一個估算值,其不可能像測量長度和質量那樣精確。
通過平衡機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影響測量精度的因素也主要由上述三種原因構成:(1)轉子的質量,當轉子側質量超出了安裝架的工作范圍,就會使安裝架振動過大,或過小,超出振動傳感器的測量精度或沒有達到傳感器的最小測量數(shù)值,結果也就不夠準確。(2)轉速測量不準,則影響了整個評估結果,無法準確算出振動量,無法準確算出偏心角度。(3)振動傳感器不準,那么測出的振動量有誤差,測出的不平衡量也就不夠準確。
3.1 定標精度
定標,給平衡機定標和給其他測量儀器定標的原理一樣,就是拿出一個已知不平衡量的轉子,在平衡機上進行測量,比較測量結果和已知不平衡量,可以給出精度;定標是否準確的檢驗方法:定標程序完成后將轉子進行簡單補償,測量后得到一個理想轉子的不平衡量,然后在已知角相,增加已知質量的平衡塊,測量后如果得到相應的已知角度和已知質量的不平衡量,此時說明定標有效,如果有偏差則定標無效,需重新定標。
3.2 補償模式
對于一些特殊的轉子,其自身沒有旋轉軸,這時就需要一個平衡芯軸來進行模擬旋轉,由于芯軸的制造精度,及轉子與芯軸的安裝誤差,其測量結果就會不準確,為此需要進行將芯軸的不平衡量去掉,此方法為反轉補償。
假設轉子與芯軸的不平衡量不在同一個方向且不在一條直線上,那么兩者形成的旋轉體的不平衡量為兩者的合力,通過重新裝配轉子與芯軸,并成180°對轉,那么形成的合力就會產(chǎn)生不同方向的變化,通過計算兩者之間的變化,即可補償?shù)粜据S的不平衡量。
4 風阻效應組合轉子的動平衡技術研究
4.1 動平衡的技術關鍵性
工程上,所謂動平衡工序是指通過平衡機的測量,測出轉子的偏心質量和偏位置(角度),再通過增重或減重的方法進行校正,來達到預期的結果,整個工藝過程即為動平衡工序。
由于動平衡測量主要是測量振動力,外力的加入會影響整個測量結果,而有風阻的轉子在旋轉過程中,會有外力對平衡過程進行影響,從而影響測量結果,而當將多個風阻轉子組合成一個轉子,則會有更多的外力對其進行影響,所以有風阻的組合轉子動平衡就存在以下幾點技術難點。
4.1.1 技術難點1
多個零件組裝,轉子容易出現(xiàn)過長現(xiàn)象,在旋轉過程中每個轉子的不平衡力矩相互疊加,時轉子發(fā)生彎曲,轉子就成了非剛性轉子,而動平衡的轉速無法做到太高(大于15000r/min),由于轉子有風阻,實際工作過程中,轉子會受軸向力,可能會使轉子的受力情況有所改善,這時,就出現(xiàn)的測量結果與實際工作狀態(tài)不符,而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4.1.2 技術難點2
轉子零件較多,存在安裝誤差,這就是為什么將每個轉子的不平衡量測出后,在按一定的角度安裝后,整體動不平衡量與計算結果不同。
4.1.3 技術難點3
由于轉子存在風阻效應,在轉動時阻力大,并且隨著轉速的增加,阻力隨轉速成線性放大趨勢,所以給平衡機的驅動電機增大了負擔,并且隨著氣流的擾動,使轉子的振動增大,從而影響平衡結果。
綜上所述,風阻效應下的組合轉子的動平衡工藝非常復雜,需要盡可能的排除外部影響。
4.2 動平衡輔助工具的設計
為了保證動平衡的精度及動平衡的安全性,需根據(jù)待平衡的轉子設計動平衡工裝,如果是雙軸承支承的轉子,則需要設計一套軸瓦工裝,將軸承抱緊,然后采用皮帶傳動,帶動轉子進行旋轉。
軸瓦的設計結構是保證動平衡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于雙軸承支承又稱為浮動支承,在旋轉時不平衡量會產(chǎn)生漂移和波動,為此我們在軸瓦的內(nèi)部設計限位止口,保證轉子的軸向穩(wěn)定性。
4.3 整體轉子動平衡的工藝方法的研究
影響系數(shù)法是轉子動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影響系數(shù)法實質上是矢量平衡法的發(fā)展,把矢量法從單測點、單平面擴展到多測點、多平面場合。
影響系數(shù)法的最大優(yōu)點是使用簡便,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不太高,容易實現(xiàn)平衡工作的計算機化。缺點是仍有賴于經(jīng)驗,對影響系數(shù)的讀取計算精度要求很高,需反復校核,各具優(yōu)缺點。
5 結束語
現(xiàn)階段,環(huán)保話題的熱度與日俱增,全球都面臨著碳排放的問題,因此,熱功轉換效率較高的燃氣輪機的應用前景非??捎^,另外風能發(fā)電,水利發(fā)電中的風扇及水力渦輪機的使用也比較廣泛,風阻效應組合轉子動平衡技術在我國民用燃氣輪機、船舶動力,風力發(fā)電,水電站及核電站等領域均能得到廣泛的應用,轉子不平衡量的減少,可減少轉子轉動過程中的振動,對其使用壽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直接減少其運營成本,間接增加經(jīng)濟效益。為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幫助,為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機械平衡方法和準則[S].
[2]國際航空[M].
[3]航空科學技術[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