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衣拉·吐爾遜,阿斯亞·托乎提,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
·研究報告·
棉區(qū)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新疆446個棉農的問卷調查
瑪衣拉·吐爾遜,阿斯亞·托乎提,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
化肥過量施用在提高棉花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威脅到棉花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文章利用新疆重點植棉區(qū)的446農戶實地問卷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對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進行評價,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對植棉農戶減少化肥施用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主要影響因素中的戶主年齡、植棉經驗、土地質量、土地產權、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棉花收入的滿意度、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對農戶減量施肥有顯著影響; 農戶認為科學施肥是否重要的認知因素和農戶家庭人口對農戶減量施肥沒有顯著影響。
棉區(qū)農戶 過量施肥 風險認知 環(huán)境污染
新疆是我國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截止2014年,連續(xù)24年實現(xiàn)棉花面積、單產、總產和調出量的全國第一。據(jù)國家棉花公檢數(shù)據(jù), 2013~2014年新疆棉花總產達450萬t以上,占全國的比重60%以上,新疆已經成為我國不可替代的最大產棉區(qū)[1]。但是目前,新疆棉田過量施用化肥而土壤退化引起的生態(tài)問題日益嚴重?;适褂昧康拇蟾倍仍黾訉γ藁焖侔l(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帶來嚴重的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問題。由于新疆棉花生產目前仍舊是分散的小農戶經營,過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又是非點源污染,制定和實施有關法規(guī)政策的難度很大,很難控制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因此,對棉區(qū)農戶使用化肥行為進行研究已非常迫切。目前我國關于農戶過量施肥而帶來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的研究較多。鞏前文,穆向麗,田志宏(2010)對江漢平原進行實地調研,對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及規(guī)避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2]。張鋒,胡浩(2012)采用計量模型分析農戶化肥投入行為,找尋降低農業(yè)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3]。李穎,葛顏祥,梁勇(2013)按照目前學術界碳排放的計算方法,通過化肥和農藥施用量等主要投入要素計算得到我國農業(yè)碳排量[4]。閆志明,潘春玲,胡賽等(2015)基于南疆地區(qū)的實地調研,借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別從自然環(huán)境條件、家庭因素、技術因素、市場因素、政策因素、風險因素等6個方面對棉農生產行為進行分析[5]。Huang et al.(2012)實證分析了農戶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沒有有效地為農民提供信息和支持[6]。葛繼紅、周曙東(2012)和米建偉(2012)從政府支持政策、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土地產權、農戶風險態(tài)度等方面對農業(yè)生產中化學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問題進行了解釋[7-8]。應瑞搖,朱勇(2015)通過設計不同的農業(yè)技術培訓實驗,實證分析了農業(yè)技術培訓方式對農戶化學投入品使用行為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9]。仇煥廣,欒昊,李瑾等(2014)分析了風險規(guī)避對農戶化肥過量施用行為的影響[10]等。但這些研究多集中于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案例,而且以糧食作物和蔬果為中心的文章較多,作為經濟作物的棉花展開的研究很少,尤其是棉花生產大省的新疆,棉花生產中農戶化肥使用程度如何?是否過量?棉農減量化肥意愿如何?這方面的研究是欠缺的,這與新疆是我國最大棉區(qū)之一的地位不相稱。因此,該研究對促進新疆棉花種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保護棉田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重大。
1.1 數(shù)據(jù)來源
表1 樣本農戶的分布
個
文章所用數(shù)據(jù)來自課題組于2014年10~12月進行的“新疆棉花主產區(qū)棉花種植農戶調查”。該調查在新疆重點植棉區(qū)內選擇了6個樣本地區(qū),分別為南疆的阿瓦提縣、伽師縣、新河縣和北疆的博樂縣、瑪納斯縣、烏蘇市,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0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46份,有效率為74.3%,該實地調查問卷所得數(shù)據(jù)為該文的數(shù)據(jù)來源,樣本農戶的分布見表1。
1.2 問卷內容
調查問卷涉及農戶2014年全年棉花生產的有關情況,其主要內容有以下4個方面:第一部分是農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農戶年齡、農戶受教育程度、棉花種植經驗、棉花種植面積、土地產權、土地質量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農戶棉花生產經營情況,主要包括棉花生產所用的物化投入,棉花單產、總產、棉花收購價格、總收入和棉花收入以及棉花收入的滿意度等信息; 第三部分是農戶使用化肥情況,主要包括施用化肥各種類的比例、每667m2均化肥施用量等信息; 第四部分是農戶對施肥的主觀看法,重點考察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能力,施肥量決策的影響因素、施肥技術對施肥效率的重要性等。
表2 農戶減量施肥意愿情況
項目樣本數(shù)比重(%)不愿意減量施肥10122.6愿意減量施肥34577.4樣本量446100 數(shù)據(jù)來源:課題組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
表3 農戶施肥量決策因素
2.1 棉農對減量施肥意愿的分析
2013年新疆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提高到203.22萬t,耕地平均施肥折純量為397.5kg/hm2,而新疆棉花的平均施肥折純量為498.0 kg/hm2,遠遠超出發(fā)達國家所規(guī)定的225.0 kg/hm2的標準上線[1]。該文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 446個樣本農戶平均化肥施用折純量為610.2kg/hm2,比發(fā)達國家規(guī)定的安全上限多385.2kg/hm2。在問卷中,筆者設計了測農戶對過量施肥風險認知的問題,問道:“是否會在今后的植棉生涯,愿意減少化肥施用量?”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 22.6%的農戶不愿意在將來的棉花生產過程中減少化肥施用量,而在將來愿意減少化肥施用量的農戶占總調查樣本的77.4%,意味著大部分農戶逐漸意識到化肥過量施用對棉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
過量施肥一方面會增加農業(yè)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會對土壤造成損害,降低土地產出。無論是從經濟收入角度還是從環(huán)保角度,樣本農戶對施肥量決策影響因素的認知比較高,表3的結果證實了這一點。
從表3可以看出,樣本農戶中50%的農戶會重點考慮農家肥的投入,農家肥一方面不會污染棉田環(huán)境,另一方面,農家肥的成本很低。28%的樣本農戶會考慮環(huán)境因素,其次,有17.7%的農戶認為化肥價格也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表4 農戶對科學施肥重要性的認知
項目樣本數(shù)比重(%)科學施肥重要42795.7科學施肥不重要194.3樣本量446100 數(shù)據(jù)來源:課題組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
2.2 棉農對科學施肥重要性的認知
過量施肥量,會導致成本上升,而且破壞棉田生態(tài)環(huán)境; 施肥量過少,會導致產量下降,收入降低。因此,科學施肥至關重要。由表3可得,樣本農戶中95.7%的農戶覺得科學施肥很重要,只有4.3%的樣本農戶覺得科學施肥不重要。這表明樣本農戶非常愿意接受科學施肥技術,而且科學施肥欲望很大。
3.1 模型設定
根據(jù)Logit回歸建模的要求,設p是與y相關的一組向量,設為某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將比數(shù)p/(1-p),即對p做Logistic變換,記為Logit(p)為:
(1)
Logit模型中沒有關于變量的分布的假定條件,因此(1)式中不需要假設變量之間存在多元正態(tài)分布,μ是擾動項。從而影響農戶減少施肥量的影響因素的二元離散選擇表示為:
(2)
式(1)中Y=1為愿意減少,Y=0為不愿意減少。自變量包括農戶特征,土地特征,農戶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狀況,棉花種植收益情況等。各自變量的具體說明見表5。
農戶特征包括戶主年齡、受教育程度、植棉經驗、家庭人口。從表5得到戶主年齡均值為3.013意味著戶主平均年齡在40~49歲; 受教育程度均值為2.893意味著農戶受教育程度的平均水平是初中; 植棉經驗均值2.448意味著植棉經驗平均水平是20~29年; 家庭人口平均值為3.532意味著家庭人口平均數(shù)為5人。土地特征包括土地質量狀況和土地是否租用。從表5得到土地質量狀況均值為1.926意味著土地質量平均水平是中產地; 土地是否租用均值為0.316意味著31.6%樣本農戶的土地是租用地。農戶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狀況指是否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表5得到均值為0.585,意味著58.5%的農戶接受了科學施肥培訓。棉花種植收益情況包括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和對棉花收入是否滿意。從表5得到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均值為8.101,意味著農戶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為80%~89%; 對棉花收入是否滿意均值為1.809,意味著農戶對棉花收入是比較滿意。
表5 模型變量定義與描述性
變量名稱變量定義均值標準差x1科學施肥是否重要(是=1;否=0)0.9570.202x2戶主年齡(20~29歲=1;30~39歲=2;40~49=3;50~59歲=4;60~69=5;70歲以上=6)3.1031.133x3受教育程度(未受教育=1;小學=2;初中=3,高中和中專=4;大專以上=5)2.8930.715x4植棉經驗(10年以下=1;10~19年=2;20~29年=3;30年以上=4)2.4480.963x5家庭人口(2人=1;3人=2;4人=3;5人=4;6人=5;7人以上=6)3.5321.222x6土地質量狀況(低產=1;中產=2;高產=3)1.9260.480x7土地是否租用(是=1;否=0)0.3160.465x8是否接受過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是=1;否=0)0.5850.493x9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20%以下=1;20%~29%=2;30%~39%=3;40%~49%=4;50%59%=5;60%~69%=6;70%~79%=7;80%~89%=8;90%~99%=9;100%=10)8.1012.318x10對棉花收入是否滿意(不滿意=1;比較滿意=2;滿意=3;很滿意=4)1.8090.913
3.2 模型結果分析
該文用Eviews7.2軟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對模型進行回歸,模型估計結果見表6。在Logit回歸中,系數(shù)反映的是變化的方向而不是變化的具體大小,因此該文僅對系數(shù)進行解釋分析。
表6 模型回歸結果
主要考慮因素系數(shù)Z-統(tǒng)計值標準誤差x11.1671.2910.904x21.295**5.0540.256x3-0.364-1.1510.316x42.634**6.1510.428x5-0.115-0.6250.184x63.809**5.7130.667x7-5.760**-6.1210.941x85.382**6.9490.774x90.309*2.7410.113x10-2.341**-5.7800.405常數(shù)項-12.423-4.6132.693R20.689對數(shù)似然值-69.38727最大似然比306.8267**樣本數(shù)446 注:*、**分別表示5%,1%的顯著性水平
從模型估計結果來看,該模型通過似然比顯著性檢驗,回歸方程有效,擬合優(yōu)度為0.689,可以接受,該模型和檢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據(jù)表6,戶主年齡,植棉經驗,土地質量,土地是否租用,是否接受過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棉花收入的滿意度等因素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有顯著影響??茖W施肥是否重要的認知因素和農戶家庭人口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沒有顯著影響。
(1)戶主年齡和植棉經驗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響。這說明戶主年齡和植棉經驗越長的農戶更傾向于減少化肥施用量。農戶從事植棉年數(shù)越長,其年齡相對也越大,會更注重節(jié)約生產成本,從而減少化肥施用量,避免過量施用化肥帶來的風險。問卷調查中,具有20年以上植棉經驗的農戶占48.43%,平均化肥使用量1180.05 kg/hm2。具有10年以下的植棉經驗的農戶占18.83%,平均化肥使用量為1216.05 kg/hm2。
(2)土地質量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響。這說明土地質量越好棉農越愿意減少施肥量。土地質量是決定過量施肥的關鍵因素。在調查樣本中高產地占9.64%,平均施肥量1060.65kg/hm2; 中產地占74.89%,平均施肥量1202.40kg/hm2; 低產地占15.47%,平均施肥量1155.90kg/hm2。
(3)土地產權對農戶減量施肥具有負向影響。這說明農戶對于租用地的化肥施用量高于自家土地的化肥施用量。租用地的農戶為了獲得短期的高產出和高利潤而不愿意減量施肥。調查樣本中, 31.61%的農戶有土地租用行為。
(4)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響。這說明參加科學施肥培訓越多,化肥施用量越少。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接受了科學施肥培訓之后,棉農更容易采納先進的施肥技術,從而降低化肥過量施用量。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41.48%農戶沒有接受過任何科學施肥技術培訓。
(5)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具有正向影響。這說明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越高,農戶越愿意減少化肥施用量。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農戶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為80%~89%。樣本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棉花,棉農為了規(guī)避棉花產量損失,增加化肥投入是難免的,但是考慮長遠、也非常愿意減少施肥量。
(6)棉花收入的滿意度對農戶減量施肥意愿具有負向影響。這說明對棉花收入不滿意的農戶更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從而提高棉花產量。
該文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 446個樣本農戶平均化肥施用折純量為610.2kg/hm2,比發(fā)達國家規(guī)定的安全上限多385.2kg/hm2,存在嚴重的過量施肥現(xiàn)象。該文采用調研獲取的數(shù)據(jù),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對植棉農戶減少化肥過量施用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戶主年齡和植棉經驗越長的農戶更傾向于減少化肥施用量; 土地質量是決定過量施肥的關鍵因素,土地質量越好越愿意減少施肥量; 土地產權來說、租用地的農戶化肥施用量高于自家地農戶化肥施用量,這顯然表明租用地農戶更傾向于高污染,破壞租用地的土壤環(huán)境,從而獲得短期的高產出、高利潤; 接受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是農戶減量施肥的關鍵因素之一,參加科學施肥培訓次數(shù)越多,越愿意減少化肥的過量施用量; 棉花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越高的農戶,越愿意減少化肥施用量。但是,以棉花收入為主要收入的農戶,在棉花生產過程中,為了規(guī)避棉花產量損失,增加化肥投入是難免的; 對棉花收入不滿意的農戶更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
該結果證實了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是提高棉農科學施肥重要性的認知及減少棉農過量施肥關鍵途徑之一。農戶缺乏科學施肥培訓和農戶避免潛在的棉花收入損失是導致化肥過量施用決策的主要因素。
根據(jù)結論,可以得出以下啟示:通過教育培訓,使農民樹立正確的施用化肥觀念和學習采用科學的化肥施用技術,逐漸扭轉其不合理的施用行為,減少化肥施用量。此外,強化農業(yè)技術人員的實地指導和實地監(jiān)管,對實施化肥施用量減少的農戶提供合理的補償,從而激勵他們減量施肥的積極性,才能逐步改變農戶過量施用化肥行為。
[1] 國家統(tǒng)計局新疆調查大隊. 新疆調查年鑒.北京:中國統(tǒng)計年鑒, 2014
[2] 鞏前文, 穆向麗,田志宏.農戶過量施肥風險認知及規(guī)避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漢平原284個農戶的問卷調查.中國農村經濟,2010, 10: 66~76
[3] 張鋒, 胡浩.農戶化肥投入行為與面源污染問題研究.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2,(1): 183~186
[4] 李穎, 葛顏祥,梁勇.農業(yè)碳排放與農業(yè)產出關系分析.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3, 34(3): 61~65
[5] 閆志明, 潘春玲,胡賽,等.基于新疆南部地區(qū)實證的棉農生產行為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5, 39(10): 1~7
[6] Huang Jikun,Xiang Cheng,Jia Xiangping,et al.Impacts of Training on Farmers,Nitrogen Use in Maize Production in Shandong,Chi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67(4): 321~327
[7] 葛繼紅, 周曙東.要素市場扭曲是否激發(fā)了農業(yè)面源污染——以化肥為例.農業(yè)經濟問題, 2012,(3): 92~98
[8] 米建偉. 風險規(guī)避與中國棉農的農藥使用行為.中國農村經濟, 2012, 07: 60~83
[9] 應瑞瑤, 朱勇.農業(yè)技術培訓方式對農戶農業(yè)化學投入品使用行為的影響——源自實驗經濟學的實證.中國農村觀察, 2015,(1): 50~59
[10]仇煥廣, 欒昊,李瑾,等.風險規(guī)避對農戶化肥過量施用行為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 2014,(3): 85~96
STUDY ON THE INFLUENCEING FACTORS OF COTTON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RISK OF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BASED ON THE SURVEY OF 446 COTTON FARMERS IN XINJIANG
Mayire·Tursun, Asiye·Tohti, Puchinay·Yolwas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cotton but caused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nce threate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wards 446 farmers from key cotton planting areas in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ion. It studied the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risk of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tt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ge of the farmers, farmers' cotton planting experience, quality of the farmland, farmers' land property right, training experience on the techniques and scientific usag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come satisfac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tton income among the total income of the farmers we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ir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 farmer's view, farmer's cogni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decrease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farmers in cotton planting areas;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isk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406
2015-11-04
瑪衣拉·吐爾遜(1967—),女,新疆伊犁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業(yè)經濟學。Email:mayira_2@hotmail.com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農戶行為的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模式研究——以新疆為例”(71363051)
F327; F224
A
1005-9121[2016]04-0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