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精心設計導語、如何簡化寫作手法、考試內容及形式等幾方面論述了如何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 教學 改革
隨著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深入人心,在當前高職院校中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滯后發(fā)展已經(jīng)越來越難以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如何改革應用文寫作教學,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水平,是一個擺在應用文寫作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大難題。盡管目前我院相應的課程改革和探討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但多數(shù)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研究仍然是個容易被遺忘的角落,應用文教學無趣且低效,本人作為一名在應用文寫作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擔當應用文寫作課程改革的任務,本人根據(jù)以往教學經(jīng)驗及設想,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首先,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讓學生認識到應用文很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既然是"應用文",那就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但平時的應用文教學由于照本宣科的多,學生不僅沒有認識到它的用途,連本來準備認真學習的同學也產(chǎn)生厭倦心理。所以,應用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 方法其實并不難,只要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與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lián)系就可以了。具體到一節(jié)課只要能設計一段好的課堂導語往往就可以初步達到目的。
導語設計有三種類型:
一、用常見的成語、古語或故事開頭
例如筆者在講授"計劃"這一文體時,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古人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事先有準備。一切成功都與事先準備充分緊密聯(lián)系著的。
"未雨綢繆",早作安排,事情就容易成功,否則盲目瞎干將導致事倍功半,或勞而無功。這說明了計劃的重要性。
不知你們看過《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沒有,劉亦婷的父母在劉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教她制定計劃,并且這個習慣她一直堅持著并且受益非淺,在她17歲高中畢業(yè)就被美國的4所名校同時錄取,她最終選擇了哈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計劃這一文體的寫作。
計劃,可以說是最有用的應用文體,因為在現(xiàn)在的學習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隨時都要制定計劃。如果能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那教學不可能沒有效果。
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問
在進行"總結"這一文體教學時,雖然離學期結束還遠,但大部分課程已經(jīng)差不多上完。一上課我就設計了這樣的開頭:"本學期的課大部分已經(jīng)結束了,我想知道大家來到物院來有什么感受?。?于是有同學站起來回答,有說感覺校園漂亮的,有說老師負責的,有說生活枯燥的。我提示說:"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較多,但要有條理,先說收獲和成績,后說遺憾與不足。"于是,大家開始思考,我便請每個班上學期獲得第一名的同學談談。當她分條列舉自己取得的幾方面成績后,我又問:"你覺得為什么會取得這些成績呢?"她又總結出了幾點經(jīng)驗。我問:"你覺得還存在哪些不足嗎?"她也說出了幾點。我又問:"你對未來有什么設想嗎?"她一下子說了好多。最后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情況--成績--經(jīng)驗--不足--展望"這幾個字,開始了"總結"的教學。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意識到,只有全面了解"總結"這一文體,才能真正在生活中總結經(jīng)驗和不足,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可以"借題發(fā)揮"。
筆者講"調查報告"的那一次課,鈴聲已經(jīng)響了,可是仍有一對男女生湊在一塊講話,我就問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認為大學生談戀愛好不好?"我問的五個同學中,三個回答"不好!"兩個回答"有好,也有不好"。于是我告訴他們大學生談戀愛是不提倡的,因為大學生身心尚未成熟,正是求知時期,所以大學生談戀愛弊多利少。然后我又問"如果要談的話,應該在什么地方談?教室里行嗎?"所有的同學都說不行。接著我提了最后一個問題:"既然大家都知道教室里不能談,可是為什么有些同學要在教室里談呢?"我讓學生們討論了一分鐘后發(fā)言,有幾位同學發(fā)了言,最后我進行總結:一說明有些同學比較自私,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感受,他們不知道在公眾場合做出過分親熱的舉動是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二說明談戀愛是會影響學習的。如果我不進行剛才的調查,大家可能意識不到這些問題。所以調查報告的作用就是"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引起讀者的思考"。
上面是三個例子。當然每個教師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可以設計不同的課堂導語,但有一點是應該注意到的,那就是,高職校學生學習相對比較隨意,一不愿學太深的東西,二不愿學無趣的東西。而實際上,應用文對于他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用途更大。正如著名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所以針對他們的特點,課堂導語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文體的重要性。
其次,在每一種文體的教學中,必須簡化寫作方法教會他們怎樣去寫。如果只是把書本上的原則和理論原樣照搬,學生聽著枯燥,理解也費力。
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jīng)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一、化抽象為具體。
在講授大多數(shù)文體時,總是先通過一些典型事例使學生了解每一文體的用途,例如我在講授"投訴書"這一文體時,是這樣設計情景的,假如你在商場買了一雙某品牌的旅游鞋,商場承若一個月內斷底斷面包換,結果鞋子不到一個月就斷底了,你找到商場要求換鞋,結果商場只同意修理,你怎么維護你的權益?學生很快就明白通過寫"投訴書"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再通過對事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出每種文體的具體寫法和特點,使他們明了該如何去寫,并掌握最簡單、最實用的寫作方法,同時空出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練習和實踐;然后,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講評,先讓學生對其褒長論短,提出修改意見,再由教師歸納出寫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這種從感性認知、實踐練習到發(fā)現(xiàn)問題、再實踐練習的學習過程,完全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
二、化繁為簡。
在各種應用文寫作的書籍中,所有文體的介紹都按"含義一種類一結構一寫法"這樣的體系編排;而且具體到某一部分時,也都進行了不厭其煩的類似分類。對應用文寫作來說,其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應重在應用,而如此繁雜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顯然是枯燥無味的。因此,筆者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盡量做到化繁為簡。例如在講授"求職信"這一文體時, 我就教給學生一個簡單、實用的模式,告訴他們寫求職信就寫四段,第一段寫求什么職業(yè)(職位);第二段寫為什么求這個職業(yè)(職位);第三段寫憑什么求這個職業(yè)(職位);第四段寫希望與承諾。可見,教師只有把繁雜的理論簡單化,將最簡捷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才能使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畏懼心理自然消除。這樣,他們才敢于去寫作,愿意去寫作。
所以說,教師只有把最復雜的理論簡單化,讓學生感覺到"很容易",他才敢于去實踐,才愿意去實踐。當然,這種"簡單化"不是"偷工減料",而是消除學生對應用文的畏懼心理,最終還要通過對寫作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學生才能不斷提高。
最后是考試??荚噧热菥褪菍懽?,而不是考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記憶題,可以采用課后小作業(yè)、單元大作業(yè)、小測驗和課堂口頭訓練測試相結合,期末全院統(tǒng)考的方式,以全面檢查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能寫出寫出高質量的應用文。
作者簡介:
童清華(1972- )女,湖南漣源人,現(xiàn)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公管系副教授,從事文學、教研教改、素質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