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力/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
試論聲樂藝術的審美體驗與情感表達
馬力/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
聲樂藝術是一門直接表達情感、與觀眾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音樂藝術,表演者以自身情感代入到歌曲演唱中,做到用聲音表達情感,達成“聲情合一”的藝術效果,表演中情感表達越強烈、真實,歌曲風格越明顯、傳達的意境越能引人入勝。
樂藝術;審美體驗;情感表達
聲樂作為一種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演唱風格上、情感表達上都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在一般意義上,聲樂藝術主要是通過歌唱的言語動作和形體動作塑造聲樂藝術形象,并表達藝術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雖然每一部聲樂作品表達的情感存在差異,但是,在表演過程中,均注重情感的表現(xiàn)。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如果想達到高品質(zhì)的演出效果,除了具備生理器官的外在條件以及相應的演唱技巧外,也要配合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還需要心理感受、情感體驗等心理機能的控制和引導,使得表演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1]。
藝術作品要實現(xiàn)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審美體驗,其不單單是固守作品一般性的外在情感表達,更是要恰到好處的把握作品蘊含的深層次情感,挖掘作品自身魅力并完美呈現(xiàn)出來[2]。毋庸置疑,聲樂藝術作品亦是如此。聲樂藝術作品如果想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審美體驗,就要注重歌詞以及曲作家所表達的外在情感,通過某種約定的情感基調(diào),運用一定的演唱技巧進行聲樂的情感表達,達到“聲情合一”的狀態(tài),獲得實際的藝術審美效果。情感蘊含在聲樂中,要想將這種豐富情感挖掘并呈現(xiàn)在聽眾面前,除了借助具體的聲樂作品外,也需要獨特的表達方式來體現(xiàn)出來。
(一)歌詞中滲透情感
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表演之前,需要深入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里歌詞、節(jié)奏和旋律的基本構成,領略這種構成方式表達出的情感特點,通過對歌詞反復吟誦、歌唱,把握作品中的情感表達。通常情況下,幾乎每一個聲樂作品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具體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不盡相同的,歌詞是創(chuàng)作人最直接情緒的立體表達,關乎著聲樂作品營造的具體意境,表演者這有先對聲樂作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在演唱時做到以情感人,再現(xiàn)聲樂作品的內(nèi)涵和思想情感,表達出聲樂藝術魅力,繼而讓聽眾共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二)風格中體現(xiàn)情感
風格是作品個性的體驗,音樂作品風格主要分為陽剛、柔美;歡快、沉穩(wěn);贊頌、緬花;粗獷、細膩......,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和特點明顯不同,使得演唱方式和情感表達效果也存在明顯不同。以我國民族音樂為例,北方民歌風格呈現(xiàn)出粗獷豪邁,歌詞量帶且節(jié)奏快,演唱者在演唱這類音樂時,需要著重把握音樂風格,用帶有民族特色的方式將音樂飽含深情的表達,增強聽眾的審美體驗。
(三)基調(diào)中找準情感
音樂作品的基調(diào)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感情色調(diào)或者傳達的情緒色彩。音樂作品的基調(diào)主要是通過歌詞、節(jié)奏、旋律、風格以及伴奏體現(xiàn)的,其中節(jié)奏是反應情感基調(diào)的最重要元素,一部音樂作品節(jié)奏的快、慢、強、弱、輕、重......,都會對音樂作品基調(diào)產(chǎn)生不同影響。演唱者只有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準確的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更加真實、細膩地表現(xiàn)作品情緒、情感,理解作品情感,找準情感基調(diào),才能在演唱中用相應的情感表達技巧獲得高層次意境,讓聽眾感受到演唱者所傳達的情感,并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增強聲樂欣賞的審美體驗。
(一)情感表達升華聲樂作品,提高表演質(zhì)量
眾所周知,聲樂表演是建立在藝術想象的基礎上的,表演時講究的是情感表達要準確、鮮明,并具有感染力。任何一首經(jīng)典的聲樂藝術作品,都是需要通過聲情并茂、以情傳聲的歌唱才能賦予其生命力,也就是說聲樂是一種表達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載體,不僅僅是作為情感傳達的媒介,還是讓聲樂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的基本途徑。表演者用聲音、形體語言等形式,向聽眾傳遞聲樂作品的藝術情感,從而激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共同構筑起聲樂藝術的內(nèi)涵與外延。只有融入情感的聲音,才能將聲樂作品的意境完美展現(xiàn)出來。以我國民族音樂家蔡國慶演唱的《媽媽的吻》為例,這首耳熟能詳?shù)馁濏災赣H的歌曲,在表演者飽含深情的聲音以及對歌詞、節(jié)奏、旋律的準確把握下,讓整首歌曲變得生動感人,使得整個聲樂作品的藝術境界得到升華,也提高了舞臺表演質(zhì)量。
(二)情感表達是促成聲樂審美體驗的促動力量
聲樂表演給予聽眾美的體驗,在表演者“聲情合一”的演繹下,將聲樂作品轉(zhuǎn)變成感知形式,與聽眾進行情感交流。在這個聲樂表演過程中,是有著兩次審美體驗。第一次審美體驗是表演者在感受聲樂作品魅力后,用聲音和情感表達作品時擁有的審美體驗,而第二次審美體驗是表演者向聽眾傳達聲樂作品情感內(nèi)涵時,以“聲情合一”的方式作為傳播媒介,讓聽眾獲得聲樂作品欣賞的審美體驗。兩次審美體驗能否達成一致,取決于表演者是否完全領略聲樂作品中的情感以及準確傳達和演繹作品情感,通過表演者情緒帶動聽眾情緒,讓聽眾感受到聲樂藝術的魅力,繼而賦予聽眾一場聽覺盛宴,獲得聲樂藝術的審美體驗[3]。
(三)情感表達是引導合理藝術想象的輔助推力
藝術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想象為聲樂表演增添色彩,可以使情和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雖然每一部聲樂作品的意境氛圍各有不同,表演者在一定范疇內(nèi),將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聲音、形體語言的結合下,在自己腦海里浮現(xiàn)出想象畫面,這些合理合情的想象畫面可以讓表演者的情緒、情感更為準確、鮮明。引導“聲、情”的高度統(tǒng)一。情感表達是藝術想象的基石,藝術想象可以為情感表達提供新靈感。當表演者將情感代入到表演過程中,其發(fā)聲、形體動作、狀態(tài)、速度和節(jié)奏都會在藝術想象的引導下,產(chǎn)生細微的變化,這種細微的變化也恰恰是表演者藝術想象的深刻體現(xiàn)。
總而言之,音樂審美意識是表演者對“音樂美”的直接感受和心理體驗,也是每個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情感感知和欣賞。聲樂作品時以聲音表達情感思想、傳遞情感思想的音樂形式,在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同時,提升精神生活水平、陶冶情操。在認識到情感表達對聲樂藝術中審美體驗的重要性后,聲樂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感的綜合體驗,對生活充滿激情、勤于觀察、重視積累,并熟練的運用技巧,充分把自己融入聲樂作品創(chuàng)造的角色中,這樣才能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達到“聲情合一”的藝術境界,使歌曲更具感染力,促進自我以及觀眾的聲樂藝術審美體驗。
[1]牛茹. 試論聲樂藝術的審美體驗與情感表達[J]. 黃河之聲,2016,06:98-99.
[2]黃新超. 從音樂審美教育視角談聲樂藝術之魅力[D].武漢音樂學院,2014.
[3]譚錫頤. 淺析情感表達在聲樂藝術中的價值[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1:108.
馬力,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聲樂副教授,1972年3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