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魯沈 潔
1 廣州市干部療養(yǎng)院(廣州 510530)2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廣州 510630)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年齡及血脂異常的相關性
黃 魯1沈 潔2
1 廣州市干部療養(yǎng)院(廣州 510530)2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廣州 510630)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不同年齡段健康體檢人群中血脂異常發(fā)病率的相關性。方法在健康體檢人群中開展13C尿素呼氣試驗及血脂等檢測,對比不同年齡段人群中HP感染率,研究HP感染與年齡及血脂異常的相關性。結果 不同年齡段人群之間的HP感染率無差異。HP陽性組的血脂異常患病率在30歲后的每個年齡段內均高于HP陰性人群,在60~69歲階段兩組人群差異最明顯,血脂異常的發(fā)生率分別為74.29%vs 26.15%。結論 HP的感染與血脂異常相關,HP陽性組人群血脂異?;疾÷孰S年齡增高而增高的趨勢較HP陰性組更加明顯。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年齡 血脂異常
幽門螺桿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非常高,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我國HP的感染率為40%~90%,平均感染率為59%,廣東省為42%[1]。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HP感染除了引起胃部疾病,還與胃腸外的許多疾病相關[2]。許多研究表明,HP感染可以引起多種代謝紊亂,尤其是脂質代謝,但這類研究在不同國家不同人群中存在較多爭議[3-6],缺乏不同年齡人群的研究證據。筆者擬在不同年齡段的健康體檢人群中開展研究,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血脂異常的關系。
1.1 人群來源 從2013年1月—2014年8月來廣州市干部療養(yǎng)院體檢的人群共1266人,篩選出健康體檢者共938人,年齡為22~89歲,平均年齡(50.5±10.49)歲。入選標準:①年齡大于20周歲。②近期無急慢性感染。③近1個月內未服用過抗生素、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鉍制劑等。排除標準:①已經確診為糖尿病、冠心病。②患有嚴重肝病、腎病、惡心腫瘤。③曾經做過HP根治治療及胃部手術。
1.2 方法
1.2.1 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 幽門螺桿菌檢測采用13C尿素呼氣試驗。先采集0min時的基線呼氣樣本,然后口服尿素13C膠囊75mg,30min后再次采集呼氣樣本。受試者呼氣樣本經紅外線光譜儀分析13CO2豐度(δ‰),用30min的δ值減去空腹的δ值得出的差值為超基準值DOB(Delta over Baseline),即檢測值(DOB)=δ‰(30分鐘)~δ‰(0分鐘)。DOB值大于或等于4為HP陽性。
1.2.2 觀察指標 年齡、性別、13C檢測DOB值、體重指數(shù)(BMI)年齡、性別、13C檢測DOB值、體質量指數(shù)(BMI)、收縮壓、舒張壓、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2.3 血脂異常的判斷 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防治指南[7],血脂異常的四種簡易臨床分型為:①高甘油三酯血癥:TG≥2.26mmol/L且TC<6.22mmol/L;②高膽固醇血癥:TC≥6.22mmol/L且TG<2.26mmol/L;③混合型高脂血癥:TG≥2.26mmol/L且TC≥6.22mmol/L;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HDL-C<1.04mmol/L且不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有以上四種之一及以上即判斷為血脂異常,即高脂血癥。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感染與血脂異常發(fā)生的相關性 在總共938名健康體檢者中,共有HP陽性356人,HP陰性579人。兩組人群的年齡及性別無差異,HP陽性組的收縮壓、舒張壓、BMI、TC、TG、LDL-C、血脂異?;疾÷示哂贖P陰性組,HDL-C低于HP陰性組。(見表1)
2.2 各年齡段人群的HP感染率比較 將健康體檢人群按從20歲開始每10歲分成一個年齡段,共6組,各年齡段人群的性別比例無差異(χ2=8.993,P=0.109)。各年齡段人群之間HP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79,P =0.456)。(見表2)
2.3 年齡段、HP感染與否與血脂異常的關系 結果顯示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在20~70歲期間隨年齡增加而增加,HP陽性組的血脂異?;疾÷试?0歲后的每個年齡段內均高于HP陰性人群,在60~69歲階段二者差異最明顯,血脂異常的發(fā)生率分別為74.29%vs 26.15%。提示HP陽性組的血脂異?;疾÷孰S年齡增加趨勢較HP陰性組更加明顯。(見表3、圖1)
表1 HP陽性與陰性人群的一般資料及血脂異常發(fā)生率對比
表2 健康體檢人群中各年齡段的HP感染率比較 例(%)
表3 年齡段、HP感染與否與血脂異常的關系 例(%)
圖1 年齡段、HP感染與否與血脂異常的關系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社會老齡化的現(xiàn)狀,目前與高血脂密切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正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防控高血脂是防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HP感染除了引起胃部疾病,還與胃腸外的許多疾病相關。如心腦血管、呼吸、皮膚、肝膽、內分泌代謝、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許多研究表明,HP感染可以引起代謝紊亂,尤其是脂質代謝。然而此類研究在不同國家及人群中存在較多爭議,甚至完全相反的結論。
HP感染與血脂改變的相關性較早見于1996年在芬蘭的一項研究[8],該報道顯示在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者血中,HP感染者的TG水平明顯高于HP陰性者,而HDL則低于HP陰性組,盡管1995年北愛爾蘭的研究[9]顯示HP感染與TC和HDL不相關。2009年南京醫(yī)科大學對961名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HP感染者的HDL水平較非感染者顯著性降低,然而HP與冠脈狹窄的嚴重程度無關[10]。2010年在對日本北海道6289名21~64歲的人群的一項研究[11]中發(fā)現(xiàn),在男性中HP陽性者和HP陰性者相比較,HP陽性者的LDL更高,HDL更低,但在女性沒有這種顯著性的差異。2011年韓國首爾大學對462名平均年齡在66.2歲的老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HP感染者的LDL高于未感染者,OR值為3.1,因此推斷HP通過改變血脂狀態(tài)促進了動脈硬化[3]。也有的觀點認為根除HP與否對血脂影響較小,甚至在2004年日本廣島的研究中出現(xiàn)根治HP后高脂血癥人數(shù),以及肥胖人數(shù)反而增加[6]。
本研究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防治指南[7],按照血脂異常的四種簡易臨床分型來判斷是否有高脂血癥,結果顯示在總的健康體檢者中,HP陽性組人群的高脂血癥患病率為52.65%,而HP陰性組為20.55%,兩組間的差異明顯。進一步比較6個年齡段人群之間的HP感染率,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在各個年齡段內的HP陽性與HP陰性人群相比較中發(fā)現(xiàn),30歲后的每個年齡段中HP陽性人群的高脂血癥發(fā)病率均高于HP陰性人群,HP陽性組人群的高脂血癥患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的趨勢較HP陰性組更加明顯。在60~69歲階段二者差異最明顯,高脂血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74.29%vs 26.15%,因此老年人群的HP陽性感染者較陰性者更容易發(fā)生高脂血癥。老年人是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的高發(fā)年齡,在老年人群中控制血脂更加重要,因此本研究提示在老年人中根除HP治療,可能受益更大。
HP感染究竟是如何導致血脂的變化,其機制尚不是很清楚,有文獻表明HP感染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影響血脂的代謝:胃部的HP感染是一種慢性的、低度的、持續(xù)性的感染。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該種細菌表達尿素酶,細胞壁上含有脂多糖(LPS),在尿素酶、LPS等因子的刺激下機體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炎癥和免疫反應,并引起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12]。TNF-α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活性,而LPL是脂質代謝的關鍵酶,其主要的功能是催化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LPL的活性降低,影響了甘油三酯的清除,因而提高了血中的甘油三酯水平。IL-6和TNF-α可以抑制膽固醇羥化酶,而該酶可催化膽固醇在肝臟中分解為膽汁酸,因此降低了肝臟膽固醇的分解代謝[13],導致血膽固醇升高。
[1]張萬岱,胡伏蓮,蕭樹東,等.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5):265-270.
[2]2胡伏蓮,周殿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修訂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05-214.
[3]KIM H L,JEON H H,PARKIL Y,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in elderly Koreans[J].J Korean Med Sci,2011,26(5):654-658.
[4]MAJKA J,ROG T,KONTUREK P C,et al.Influence of chron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risk factors[J].Med Sci Monit,2002,8(10): R675-R684.
[5]FURUTA T,SHIRAI N,XIAO F,et al.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ts eradication on nutri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4):799-806.
[6]KAMADA T,HATA J,KUSUNOKI H,et al.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hyperlipidaemia and obesity in peptic ulcer patients[J].Dig Liver Dis,2005,37(1):39-43.
[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5):390-419.
[8]NIEMELA S,KARTTUNEN T,KORHONEN T,et al. Coul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crease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modifying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s?[J].Heart,1996,75(6):573-575.
[9]MURRAY L J,BAMFORD K B,O'REILLY D P,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rel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ischaemic heart disease,and social class[J].Br Heart J,1995,74(5):497-501.
[10]JIA E Z,ZHAO F J,HAO B,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erum levels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but not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Lipids Health Dis,2009(8):59.
[11]H SATOH,Y SAISO,E YOSHIOKA,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 significant Risk for Modified Lipid profile in Japanese Male Subjects[J].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obosis,2010,17(10):1041-1048.
[12]田鳳石,胡大一,孫新玲,等.冠心病與微生物慢性感染的血清學研究[J].天津醫(yī)藥,2004(09).
[13]葉平,陳紅.血脂異常診斷和治療[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3:380.
10.3969/j.issn.1000-8535.2016.01.027
20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