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怕寫作文,認為作文難寫是不少學生的共同心態(tài)。重視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挖掘了兒童潛在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guān)鍵詞】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下不了筆,不能寫成文,不會寫作文,是目前學生及家長頭痛的問題。大文豪蘇軾曾說過:“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倍鸥σ舱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還說: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手到。這里說的讀,是指認真閱讀并活學活用。人非生而知,語言也一樣,需要借鑒、模仿和創(chuàng)新,當我們讀到的句子令人贊嘆不已、感到美妙無比——自己只可意會的心思卻被語言高手們描繪得惟妙惟肖、細致獨到,怎能不唏噓不已呢?小學階段,作文是我們小學語文的根本目的。在這個階段我們對作文教學就是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注重閱讀中的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最佳年齡。對于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fā)展語言能力,是他們寫作的根本。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做到課內(nèi)積累與課外積累并重。
1、課內(nèi)積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是思維的開始,是打開知識的金鑰匙,而好奇好問正是孩子們的天性。帶著問題去學習,就會有探索的動力,收獲的喜悅。如在教課文《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中,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關(guān)系,學生對于沙漠、駱駝的情況知道得很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可投放影一副一匹駱駝站在沙漠里的圖,通過圖來理解沙漠是什么樣,駱駝的駝峰、腳掌和眼皮又是什么樣,然后再從課文中充分理解,它們在沙漠中對于駱駝生活得重要性。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大部分的內(nèi)容,教師的精力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內(nèi)閱讀中,去學會寫作的手法,激起孩子平常閱讀的興趣,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nèi)外,實現(xiàn)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教學李白《獨坐敬亭山》一詩時,我讓學生課下在學校圖書館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誦李白的詩歌,舉行“李白詩歌背誦比賽”。這樣,打破了課內(nèi)課外的界限,溝通了課內(nèi)課外的聯(lián)系,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積累范圍。
二、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jié)合
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難以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這是我一直面對的難題。尤其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再加上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甚至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zhuǎn)的模式,很少去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jié),學生為讀而讀,為寫而寫,沒有去借閱讀拓展寫作思維,沒有借寫作去延伸閱讀的層面,雖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寫作方法卻不會靈活運用,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陳舊,千篇一律,缺乏明顯的個性和靈性,造成課堂所學的方法無用武之處。簡而言之,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從而形成閱讀和寫作的互動效應。因此,如果不會把閱讀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寫作上,不會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開拓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閱讀再多也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小學語文中如何將閱讀和寫作兩者的角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呢?
1、激發(fā)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qū)??!笨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guān)重要。對此,我主要堅持課內(nèi)為主,課外為輔的教學方式,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想方設(shè)法通過多種途徑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個性,讀出理解,讀出自己的韻味和思考,力爭讀出文章的精彩,從而讓他們個性張揚,心靈得到放飛。同時在閱讀中要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閱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讀書。
(1)豐富學生的讀物
課外讀物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因此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讀物,不斷地讓學生嘗試到知識的甜頭,不斷地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fā)起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
(2)授之學生讀書方法
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可以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課外閱讀需要,可以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師要因人而異,抓住學生的不同興趣與愛好,有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他們選讀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
(3)創(chuàng)設(shè)學生的讀書氛圍
給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能喚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動力。舉辦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書法、手抄報、演講比賽等,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所在。
2、閱讀中積累知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學生樂讀、想讀、愿讀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要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才能將材料積累下來,否則盲目性地閱讀只會走馬觀花。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有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想象型。我們要通過提示范例,摘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學生通過閱讀所得,有了個人情感和個人認識的理解,再誦讀積累,這不僅為下一步的作文教學奠定了基礎(chǔ),而且還將在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創(chuàng)新意識之芽,孕育創(chuàng)新意識之花。
閱讀與作文是分不開的,只有閱讀,才可以有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力,只有閱讀,才有了自己創(chuàng)作能力不斷提高的工具??傊?,閱讀與寫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才能使小學生讀寫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高。當然,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需要在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定會迎來收獲的季節(jié)。
【參考文獻】
[1] 劉利鋒. 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之路[J]. 教師, 2014(28).
[2] 王 ?維.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新課程: 小學, 2015(03).
[3] 徐翠萍.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亞太教育, 2015(18).
【作者簡介】
羅歡(1986—),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學歷,江西省南昌市新世紀小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