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江 ?。ǜ拭C省會寧縣北關小學 730700)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韓彥江(甘肅省會寧縣北關小學730700)
摘要:當前很多小學生由于受到過分溺愛,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后果會很嚴重。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現(xiàn)狀,然后找出了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障礙活力 教育心理素質
DOI:10.16657/j.cnki.issn1673- 9132.2016.02.068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的后備力量,而且處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關心每一位學生,讓小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對生活充滿希望,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以確保小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小學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在他們的成長階段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心理疾病,這樣的例子在實際教學中是存在的。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小學教師,我們必須從學生的思想抓起,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感受,不讓每一名學生掉隊,讓他們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尤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對此應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從小事抓起,從身邊事抓起。
(一)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受到三代人的共同關心和愛護,使得他們在生活中不能形成獨立的習慣,往往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于孩子的過分溺愛,只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校學習中受到同學的嘲笑。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會使得學生的基本技能喪失,不能自主發(fā)揮出特長,遇到事情就想找爸爸媽媽幫忙。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阻礙。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
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象都會被小學生記住。對待不同水平的小學生,教師要一視同仁,否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陰影,從而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獨立的思維,繼而會對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待愛調皮搗蛋的學生往往很嚴厲,不會夸贊他們即使他們在某一方面有特長。這樣,是不對的,小學生處于發(fā)育的初級階段,各種思維都還不成熟,需要教師的幫助與鼓勵。
(三)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
現(xiàn)代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大,很多傳統(tǒng)的生活習慣都被社會淘汰。當今小學生由于生在社會的新時期,對待很多事物都具有新鮮感,尤其是網(wǎng)絡的普及,使得小學生也深深地沉醉在網(wǎng)絡之中。但網(wǎng)絡中不好的影響也對小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危害,為此,家長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及時地糾正他們出現(xiàn)的錯誤,不能放任自流。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不可改變的,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不被社會淘汰。
(四)小學生自身的心理發(fā)展
很多小學生在踏入校園的時候心里都會感到難過,因為即將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踏上學習的道路。有的學生適應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適應能力稍微差一點,那么差一點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自卑或者壓抑的心情,這樣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小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引,告訴他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以便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需要受到高度的重視,因為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決定著他們今后的成長道路。在原因分析中,教師和學校有著不可推脫的重任,家長在教育中也必須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正確幫助孩子走出心理陰影。受到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的影響,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早熟現(xiàn)象,這是非常可怕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健康的成長,心理發(fā)展要與實際年齡相匹配,不能偏離教學的主線。因此,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被重視起來,需要提高到新的層面,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
(一)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如果不能準確觀察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不與他們真誠地溝通,那么教學是很難順利實施的?,F(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給學生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營造健康快樂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二)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學校要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邀請校外的專家為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讓小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還要多下力氣,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課程,對于課時的安排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一學期不得少于主要教學科目的一半課時。教師也要高度重視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指導小學生向著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對待學生要平等,不能歧視學生
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分三六九等,因為小學生的思想很單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如果教師讓學生感到失落或者悲傷,那么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失敗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差別,但是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園丁,不能損害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對待差等生不能歧視,要多鼓勵,讓他們迅速追上學習進程。
(四)營造和諧健康的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的融洽對于小學生的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前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嘗到課堂教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利于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教師要扮演好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共鳴、理念得到認同。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葛明貴.中小學創(chuàng)造心理教育的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0(3).
[2]張宏偉.教師素質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2.
[3]曹成剛.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認知現(xiàn)狀及原因探析[J].青年探索,2003(3).
[4]李百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1).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058。
(責編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