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艷
相關延伸
詐騙裹上“刷單”外衣 專挑網店賣家下手
文 顧艷
刷單的店家往往都抱著僥幸心理,希望可以通過“刷單”來提升店鋪人氣。在強大的競爭壓力面前,這些店家開始“病急亂投醫(yī)”。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恰恰是他們“急于求成”的心理,讓一些騙子看到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2016年3月18號下午1點多,周先生急匆匆趕到浦江縣浦南派出所報案,聲稱他因給網店刷信譽被騙了人民幣598元。
原來受害人周先生2016年年初新開了一家網店,兩個月下來,網店人氣不旺,極少有人光顧。3月中旬的一天,周先生在上網時,剛好看到一條有人通過阿里旺旺發(fā)布的信息,說只要598元就能幫他的店鋪刷到5顆鉆。周先生心動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便通過支付寶將598元打入對方的工行賬號上。
在調查當中,浦江警方根據周先生提供的銀行卡號調取了相關信息,發(fā)現全國各地有上百人往這張卡上打過錢。于是,這張卡上的資金流向就成了警方的重點關注對象。浦江警方初步判斷,這是一個專門利用網店刷信譽方式從事網絡詐騙的詐騙集團。于是,立即通過公安部反詐騙中心的止損平臺迅速凍結了涉案銀行賬號,凍結時這個賬號尚有人民幣20多萬元。
經過周密的調查,面對大量的證據,犯罪嫌疑人黃某、唐某對涉嫌詐騙的行為供認不諱。據兩人交待,他們在廣西桂林開了一家網絡公司,公司工作人員有幾十人,通過許諾幫客戶刷信譽度、提高網店知名度為誘餌,專門實施網絡詐騙。
針對浙江金華的網店商家周先生遭遇的“刷單”反遭詐騙案件,目前,浦江警方已抓獲犯罪嫌疑人30人,其中23人被刑事拘留、7人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那么,這家號稱能幫人“刷單”的網絡公司究竟是如何實施詐騙的呢?
這個詐騙團伙成員均以廣西桂林安雅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在網上群發(fā)“快速刷信譽”“598元包你淘寶店鋪成5鉆”等廣告,誘使一些想快速提升網店“信譽度”的網店賣家繳納費用。網店賣家初步上當后,詐騙團伙又聲稱,還需注冊某網站賬號之后,再轉賬3000元人民,他們才開始幫忙刷信譽。受騙的賣家如果按照他們的要求轉賬,店鋪的信譽是否就達到5鉆呢?浙江警方介紹號稱“刷單軍團”的網絡公司,事實上也不具備替店鋪“快速刷信譽”的能力。
據浦江警方統計,本案中被騙的網店賣家至少上百家,這些被騙賣家遍布全國各地。然而,被騙商家中站出來維權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卻寥寥無幾,甚至一些被騙者在警方調查走訪時還唯恐避之不及。其中的原因很明顯,這些被騙者是網店賣家,而他們“花錢買刷單”的做法,本身就是購物平臺網明令禁止的。
想通過刷單這種投機取巧的手段,讓自己的店鋪一夜之間變成鉆石店鋪、皇冠店鋪,不如靠過硬的商品,優(yōu)質的服務,腳踏實地,一步步成長為優(yōu)質商家。當然,網絡消費的任何陷阱最終針對的都是消費者,因此我們也希望電商平臺和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jiān)管,讓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能夠買得放心。
鏈接:溫州破獲第三方支付平臺刷單詐騙案
隨著智能手機和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代替?zhèn)鹘y的現金付款,商家的廣告和促銷也經常和第三方支付掛鉤。近日,溫州警方破獲一起第三方支付平臺“刷單”詐騙案,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以為自己只是耍小聰明占了點便宜,不料卻已構成犯罪。王某等8人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刷單能憑空生錢
8月中旬,陸某的朋友圈在瘋傳一件事:在其老鄉(xiāng)王某經營的水果店“刷單”能憑空生錢。具體方法是通過某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以下稱該第三方支付公司為X公司)向水果店支付200元人民幣,付款后不僅所付款項會退回,而且水果店還會額外退付70元錢。也就是說不買水果,刷下空單就能賺70元錢。天下有這么好的事?陸某將信將疑。次日陸某親身體驗了一回,她在王某的水果店刷了200元,但沒真正買水果,居然真的賺到了70元錢。嘗到甜頭的陸某對水果店經營者王某說,還想繼續(xù)刷。但王某告知,每個賬號只能刷一次,如果還想繼續(xù),只能找其他人的賬號來刷。王某還坦言,按這種指定的方式“刷單”,每單可獲利100元,自己賺30元,來“刷單”的顧客賺70元,所以來刷單的人多多益善。
刷單被識破報警
8月初,X公司開展了一次返利推廣活動。具體做法就是和一些有意向的商家聯系,讓這些商家的顧客在消費付款時,使用手機支付會隨機獲得不超過100元的返利,返利是隨機的,可能是幾毛錢、幾元錢或幾十元錢,最高是100元錢,返利的錢由X公司支付。然而,公司發(fā)現8月初活動開始以來,在每天某時間段集中出現大量返利為100元的異?!八巍?,累計數額達數十萬元。于是X公司向公安機關報警。
經公安機關偵查,溫州市區(qū)某水果連鎖店的經營者王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以“刷空單”的方式惡意套取X公司返利,且數額較大,涉嫌犯罪。
“小聰明”鋃鐺入獄
11月初,溫州市警方突襲市區(qū)多家水果連鎖店,將經營者王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經審訊,王某等人交代了案件經過。據王某交代,8月初,在推廣人員的推廣下,王某的水果店接入了移動支付,并參與了X公司發(fā)起的返利活動。顧客在買水果時通過手機付款,該公司會向顧客提供返利。通過這樣的活動,使三方都受益:X公司為自己作了廣告,水果店實現了降價,消費者也直接受益。王某很樂意地接受了這項推廣。接下來的這幾天,店內的顧客在付款時,王某都會讓員工提供X公司的二維碼,建議顧客通過掃二維碼,用X公司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這些顧客通過這項活動,均或多或少得到了返利。
不過幾天后,王某發(fā)現了一個秘密。雖然返利是隨機的,從幾毛錢到幾元、幾十元甚至最高100元不等,但在每天晚上6點整后的數十分鐘內消費,就能獲得最高返利。即便是“刷空單”虛假交易,也能騙取到返利。在利益驅使下,王某開始耍起了“小聰明”,他通過發(fā)動店內員工、朋友、老鄉(xiāng)甚至微信朋友圈,讓朋友在指定時間段,刷X公司的二維碼,將200元錢支付到自己店里賬號上,騙取X公司的100元錢的返利,后將“客戶”的錢重新歸還。王某將返利與顧客三七分。短短十余天內,王某總共賺了約10000元錢。11月13日,王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它幾名嫌疑人均為王某老鄉(xiāng),分別是該水果連鎖店多家分店的經營者或員工,每人獲利在數千元至2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