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車 創(chuàng)業(yè)
戴威做ofo的出發(fā)點非常簡單——大學四年一共丟了五輛自行車。在大學里,沒有自行車,不騎自行車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戴威就拉著我的小伙伴們——光華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戴威、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薛鼎,考古文博學院2015屆碩士張巳丁、教育學院2015屆碩士于信。大家一起考慮,怎么解決老是丟車的問題。
一開始,大家想的方案非常傳統(tǒng),就是每天晚上輪流在學校校園里轉悠,抓偷車賊。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非常不靠譜,不可能靠這個把車找回來。后來幾個人就想著,能不能換個方法,從自行車本身去考慮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如何有車騎,解決騎車難,就成了四人研究的一個問題。
中國人對騎行的需求非常大,但不是想用車的時候就可以得到車,這當然不是因為車少,而是身邊那輛車上加了一把鎖。能不能像汽車一樣,把每輛自行車裝一個車牌,這樣就相當于把每輛車都做了標記,然后讓想用的人隨時隨地用車呢?
每年畢業(yè)季后,學校里都會留下大批自行車。他們身上或者落著厚厚的灰,或者他們落到販子手里,等待再一次被人收回。學校里的自行車,能不能換一個方式?
在中國,自行車的存量大概在4億量,加上電動車大概6億量,但這些車都是offline(離線)的,用戶不知道這些車身處何方,也無法區(qū)別它們。傳統(tǒng)的帶鑰匙的自行車鎖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宿舍的幾輛車經(jīng)常是混著騎,但混來混去就發(fā)現(xiàn)分不清哪把鑰匙開哪把鎖了。
幾個人想到的應對辦法就是,加車牌、換密碼鎖,省去了分辨鑰匙去開鎖的麻煩。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之后,這些有牌有密碼鎖的自行車就大體可以滿足共享的條件了,幾個人開發(fā)了一個app。這樣,同學只要在學校里看到車,就可以從app獲得一個解鎖密碼,打開鎖就可以騎上走了,而到了目的地,只要把車一鎖,整個騎行過程也就結束了。
原來一輛車只能服務一個人,丟了一輛車,人的出行就會受影響。但通過共享,現(xiàn)在一輛車可以服務十個人。也就是說,同之前相比,自行車的使用效率提升了10倍。
ofo強調“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經(jīng)濟理念,有車用戶將自己的單車貢獻出來成為ofo共享單車的一員,就能獲得所有ofo共享單車免費使用權,無車用戶通過支付較低費用也可以加入。小黃車的出現(xiàn)解決了用戶“新車易丟、找車費時、使用不便”的難題,也使得校園內為數(shù)不少的“僵尸車”再次煥發(fā)生機。
ofo的目標是不做自行車的生產(chǎn)者,而是做自行車的搬運工,大家都把自己的自行車拿出來共享使用。最初,大家可能誰也不愿意這樣做,所以ofo做了小黃車,通過這種先期投入教育用戶,同時也增加可共享用車的數(shù)量。等到共享用車的數(shù)量增加到非常大的數(shù)量級別,那時候大家的共享意愿就會增強了。
針對學生,我們的收費是一小時五毛錢,非學生則是一小時一塊錢。
“糟糕,我下課后要趕到一教,時間來不及了?!?/p>
“我用微信給你開一輛ofo車吧,你騎過去快一些。”
當初懷著好奇心圍觀這些小黃車的人,如今多數(shù)已經(jīng)成為了ofo的用戶之一。從急匆匆在校園內奔跑,到隨手手機對著車上的二維碼輕輕一掃,然后再輸入車牌號,就能立刻獲得密碼解鎖這些小黃車。這些穿梭在燕園各個區(qū)域的小黃車,迅速成為了校園中一道別致的風景。
小黃車 這樣炒
ofo運營時間不長,但在張巳丁的心里,仿佛已經(jīng)是他做了一輩子的事業(yè)?!白铋_始創(chuàng)業(yè)有一段時期,我們的資金連租辦公室都租不起。老戴當時直接花了大價錢租了一個小房間,可以放下床和書桌,我們就在里面討論,困了睡,起來接著說。有時連洗澡、脫衣服都沒時間,直接裹被子一蓋,就著了?!闭勂饎?chuàng)業(yè)初期的一些艱難,張巳丁已經(jīng)感到云淡風輕。
和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項目一樣,ofo的早期推廣之路并不平坦。在正式亮相之前,ofo團隊已經(jīng)在社交網(wǎng)絡上進行了長期預熱。張巳丁說:“開始我們微信公眾號關注量不多,早期推廣比較費勁,不得不拉親朋好友轉發(fā)、在各種群里給大家發(fā)紅包。”消費人情關系難免令人尷尬,他們意識到,想獲得關注度的飛升,得醞釀一個校園“大新聞”。
2015年畢業(yè)季,“我們有一個夢想:讓北大人隨時隨地有車騎”“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等微信圖文在朋友圈中成功造成了“刷屏”效應,“讓北大人隨時隨地有車騎”的口號進入師生視野內,共享單車的概念也由此在眾多北大人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盡管多少帶著標題黨的性質,但“2000名北大人”的數(shù)字絕非信口開河,而是團隊在對校內自行車需求和使用現(xiàn)狀進行了詳實調研后做出的經(jīng)驗判斷——“全部購置新車顯然不符合充分利用現(xiàn)有自行車資源、減輕停放空間壓力的初衷,因而ofo團隊計劃招募至少2000名共享車主攜車加入?!?/p>
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的成功大大加快了共享單車的推動,ofo微信管理后臺在一天內就收到了400余份加入申請。而“小黃車”實際投入使用40天后,北大認證用戶數(shù)量就突破了20000人,校內日均用車高達4000余次。此后,ofo還在人大、北航、地大、農大、礦大、科和北交七所首都高校成功推廣,其中北航的用戶數(shù)甚至超過了北大。
ofo成了全校師生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甚至被作為案例在新聞與傳播學院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事業(yè)總算是走上了正軌。
“自行車方向的創(chuàng)業(yè)是一開始就確定的,但是到提出做ofo共享單車卻經(jīng)歷了不少探索。”很多成功的事業(yè)源自于愛,張巳丁說,是對自行車的愛好使他們三個人走到一起,最終拉扯出了ofo這個小娃娃?!拔覀冏铋_始的圍繞自行車的探索方向有二手車、旅游、健康... 但是后來都覺得做這些不是我們的優(yōu)勢。當時,主要考慮到老戴和我原來在學生會和社團有很多活動經(jīng)驗,對校園環(huán)境和大學生很了解,我們注意到在校內同學們使用自行車代步的頻率和需求都很大,但有時會很不方便,不能做到隨時隨地有車騎,于是開始正式著手準備做ofo共享單車。我們剛開始做自行車方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整個自行車行業(yè)還沒什么大動作?,F(xiàn)在百度、樂視、小米和700bike都在改變著自行車行業(yè),我覺得這預示著這個行業(yè)已經(jīng)要開始變革了。
有難題 大家上
理想遇上現(xiàn)實,總有磕碰產(chǎn)生的隕坑。在ofo初期投入使用一段時間以后,一些問題開始接踵而至:有些加入項目的單車質量堪憂,解鎖不靈光,有的同學甚至干脆在車上扣了私鎖。
特別是上線近一個月后迎來的十一假期,大量涌入校園的游客特別青睞小黃車,造成部分同學無車可用,此前積累的其他使用問題也集中凸顯。一時間,“吐槽ofo”成為了BBS的熱門話題。
同學們猜想紛紛時,ofo的工作人員們正在緊張地規(guī)劃著解決方案。“每次出現(xiàn)新問題,我們就會馬上召集團隊討論,尋找最優(yōu)解決方案。辦法其實都是大家碰撞出來的,但是不同類型的問題,會由一個部門主要負責,其他人協(xié)助?!蹦壳皁fo已經(jīng)針對小黃車使用中的幾大問題一一作出了修復,張巳丁說,他們還有自己的用戶群,遇到問題用戶們都會積極在群里提問題、提建議,等于建立了一個極為有效的反饋機制?!拔磥砦覀冞€會邀請部分同學來辦公室座談,大家可以更近距離向我們提出意見?!?/p>
每次遇到困難,CEO戴威都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ofo團隊的回應并非僅僅停留在“危機公關”的層面,而是深度討論,分別做出對應的改變,在改變之后再回應質疑——
“為了更加專注于服務校園師生及在校職工,減少丟車和不規(guī)范用車行為,ofo取消非認證用戶,關閉校外人員使用權限,僅認證用戶才可以使用小黃車?!?/p>
“出校單雙號機制:
a. 單號車僅允許在校園內騎行,擅自騎出將會被列入黑名單;
b. 雙號車在校內和校外均可騎行,解鎖雙號車需要交付一定數(shù)額的押金(共享車主、領養(yǎng)ofo用戶、校園自由行用戶無需交押金);
c. 雙號車騎出校外后,將鎖定12小時,在此期間其他人無法解鎖該輛自行車,同時請師生們在此期間將小黃車騎回,否則將被加入黑名單?!?/p>
……
張巳丁指出質疑其實是件好事,“我們最擔心的是沒人質疑,那說明根本沒人關注這件事,而且在針對不同問題及時與使用者溝通的過程中,也便于團隊發(fā)現(xiàn)問題、完善業(yè)務”。為此他們還特別建立了用戶紅包群,專門征集信息建議。
在這個工程中,ofo相繼推進了建立完善維修隊伍、智能硬件開發(fā)、用戶認證(區(qū)分游人和師生、采取不同收費標準)等工作。
現(xiàn)金流 過百萬
ofo平臺的服務人次超過2000萬次。未來平臺會成為一個非常聰明的系統(tǒng),知道騎行者每個小時,每分鐘在每個地方,對短途出行的具體需求。對于這種調配需求,后進競爭對手的實現(xiàn)效率就不會有ofo高。
ofo和全球30%的供應鏈簽訂了排他協(xié)議。目前ofo的自行車覆蓋了200個學校,在20多個城市有團隊,目前的訂單超過了2000萬,每天的使用次數(shù)超過了50萬,用戶量超過200萬。
200萬的用戶數(shù)雖然看起來不大,但是都是付費用戶。每個用戶最少要付20元才能使用。所以整體上現(xiàn)金流非常好,我們每天現(xiàn)金的收入已經(jīng)超過一百萬,當然這是不含押金的數(shù)字,要是再算上押金的話,這個數(shù)字會更大。
用戶量和使用次數(shù)在9月出現(xiàn)了一個較大的增長。車輛日均使用次數(shù)基本在5-6次,在新的城市甚至突破10次。
目前每輛車大概能帶來5-10元的收入。自行車成本不到300元,若按照12個月報廢來算折舊的話,每天折舊不到1元。每個運維人員大概負責300輛車,一天薪水100塊,平攤到每輛車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1元。所以總體簡單算下來,毛利大概在70-80%左右。
這邊,專車市場似乎正在降溫;那邊,共享單車已顯露出被資本圍獵的態(tài)勢。
最近,ofo宣布將從校園拓展到城市,將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始試運行,北京初期試運行區(qū)域首選中關村西區(qū)以及上地。
ofo的策略依然是數(shù)量取勝。以中關村西區(qū)為例,初期試運營期間計劃在這里上線500臺車,布50個停車點。在重點運營該區(qū)域期間,流動到其他地區(qū)的ofo車輛會被調度人員及時調回,以保障該區(qū)供給。
為了配合小黃車出校園,ofo對車身進行了硬件升級。比如采用了不易損壞的轉動車鈴。車把采用轉向更為靈活的三角形把,車輪是防爆防扎的實心胎、密封中軸,提高安全性的鼓剎,可調節(jié)車座以及加固的車圈等等。此外很重要的是,新版本小黃車升級了密碼鎖,使得小黃車被猜出密碼的可能性變小。
ofo尚未在白領市場正式運營,不過戴威給出了一個初期的目標值,即每天每車單量為4次左右,客單價1元,這樣算下來,每天每車的收入并不會降低太多。
客單價1元,源于即將采用的新計費方式。ofo的新計費規(guī)則是:師生0.5元/小時,非師生1元/小時。還沿用了在校園內的紅包策略,用戶用車后可以通過分享鏈接得到紅包,這一方面可以看做對用戶進行補貼,另一方面,這也是ofo進行線上營銷的方式。戴威表示,在未來白領市場單量能夠穩(wěn)定在100萬訂單、并且車輛密度足夠大之后,ofo有望接入滴滴客戶端,與快車欄目毗鄰,比如用戶叫快車失敗后,滴滴會根據(jù)距離遠近給出騎乘ofo建議,此舉對ofo的流量提升不可小覷。
項目好 錢自來
對戴威而言,隨著資本的持續(xù)進入,他的命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戴威表示,拿到1.3億美元融資后,將主要要做3件事: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加入ofo團隊;軟硬件升級,投入更多資金到自行車研發(fā)中去;投入更多車輛提供服務,實現(xiàn)高密度投放。
全國“最后三公里”的解決方案都是一個非常初級的狀況,沒有系統(tǒng)性的服務商。而根據(jù)2014年數(shù)據(jù),全中國有142個城市人口超過百萬,6個城市人口超過千萬。
出行需求是高頻、日常需求,ofo共享單車從融資節(jié)奏上應該迅速,這樣能夠快速廣泛布局。這次融資完成之后,ofo有非常充裕的資金,可以針對這些大城市去做布局。
ofo共享單車團隊有300人,在中關村一個商住兩用寫字樓里,由于團隊快速擴張,辦公環(huán)境顯得有些擁擠,5個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這有點像滴滴出行早期的時候。2014年1月,滴滴出行CEO程維只有很小的辦公室,整個團隊只有80人,只有一層樓辦公。但就是那個時候,滴滴出行獲得總金額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滴滴出行的命運從此改變。
如今,ofo共享單車也擁有了滴滴出行當初的一副好牌,關鍵是看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