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琴 范賢坤 李曉琴 陸 云 楊玉和 蔡 偉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六盤水市三線文化在城市景觀雕塑中的應用研究——水城鐵藝文化公園調(diào)查與研究
張亞琴 范賢坤 李曉琴 陸 云 楊玉和 蔡 偉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水城鐵藝文化公園展現(xiàn)出三線建設與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線歷史發(fā)展記錄,并通過景觀雕塑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這對于研究三線文化建設在城市景觀雕塑中的應用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實地勘測并進行研究。
六盤水市;鐵藝公園;三線建設;景觀雕塑
雕塑被譽為“凝固之舞蹈”,水城鐵藝文化公園不僅宣揚六盤水文化藝術,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在中國三線建設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以六盤水為代表的中國西南三線文化這條支流源遠流長、川流不息。水城鐵藝文化公園雕塑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內(nèi)涵。它是一部“綠色的史書”,濃縮了六盤水多年的文化與輝煌。文化品味高,寓知識于娛樂休閑之中,融藝術、歷史、雕塑、園林于一體。鐵藝公園雕塑強調(diào)文化型主題公園的個性,繼承和運用中外造園藝術手法,因地制宜。
六盤水市水城鐵藝廣場位于雙水新區(qū)廣場一側(c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作為雙水廣場的輔助性廣場,它的內(nèi)部景觀雕塑是圍繞著三線文化而建設的,也是六盤水市區(qū)三線景觀雕塑較為集中之地。筆者在對六盤水三線文化進行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上,也對水城鐵藝廣場進行初步研究。
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水城鐵藝文化公園位于六盤水市雙水新區(qū),主要以鐵藝文化為主題,是由鋼城大道、鐵藝雕塑廣場組成,通過修建鐵路模型、鐵藝雕塑,來彰顯“三線文化”之要素,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和藝術價值。
圖1 鐵藝景觀雕塑
“鐵藝景觀雕塑”是全園最大也是最中心的一座鐵藝景觀雕塑作品,整個雕塑屹立在圓石柱上,由三個部分組成,由下往上的順序可看到牛頭、圓柱、人物。牛頭上有圓柱體,圓柱表面上刻有祥云圖案,圓柱頂上有五個不同民族、不同身高、不同穿著的男、女人物代表。牛頭的面部輪廓清晰,造型生動形象,目光炯炯有神地直視前方,不僅象征著吃苦耐勞地精神,還是一種民族頭飾的烘托,牛角正是苗族頭飾上最突出的裝飾。由于地處烏蒙地區(qū)的六盤水是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發(fā)展城市,因此“鐵藝景觀雕塑”體現(xiàn)的是本地獨特民族文化與三線建設文化相結(jié)合,從雕塑中部的人物形象可以了解,戴著礦燈的是西部開發(fā)建設人員,另外四個從穿戴、服飾來看,分別有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五個不同民族的小品人物組成的一個高大的藝術品。彝族人頭部包裹頭巾,左側(cè)肩膀有披風垂直而下,兩手自然垂在大腿兩側(cè),是一個形象嚴肅而又端莊的男人。嗦嘎長角苗的人物小品代表尤為一新,頭上的裝飾不得不讓人感到一絲厚重感,左手臂輕松地放至腹部位置,并且掛有長長的衣袖,動作簡單而又優(yōu)雅。他們各具民族風格,表情不一,神態(tài)各異,體現(xiàn)了六盤水的民族風情,讓不同習俗的民族聚集在同一個地方。從這尊雕塑的文化元素呈現(xiàn)出少數(shù)民族文化元素與三線建設文化元素的無縫鏈接,凸顯本土文化內(nèi)涵與三線建設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
“鐵藝景觀雕塑”的右側(cè)不遠處,是一個彝族的舞蹈雕塑,在基座上有一個直徑為230cm的大腰鼓,腰部直徑55cm,在鼓的左側(cè)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形象,女子的高度為175cm,右側(cè)是蹲著、雙手一上一下地正在揮舞鼓棒的青年男子,面帶燦爛的笑容露出牙齒部分,整體黑色,穿著彝族服飾,真人同等尺寸的男子蹲著的高度為105cm。由此可看出刻畫的形象逼真,這樣的雕塑更能體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文化特色。但是兩個人物雕塑的衣服上都沒有圖案裝飾,呈現(xiàn)服裝的輪廓,表面都是光滑的銅色,視覺上雖然能被他們的舞姿所吸引,雕塑紋理卻沒有那么生動。從舞姿來看,體現(xiàn)彝族人民在此地擁有幸??鞓返纳瞽h(huán)境。
圖2 彝族舞蹈雕塑
“體驗式微縮火車頭”小品沿著公園里的園路分布,設置一組“火車”坐凳,整個坐凳呈火車造型,象征著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仿火車坐凳擺放在公園道路一側(cè),與廣場設施周圍的環(huán)境風格相協(xié)調(diào),坐凳的材質(zhì)以木材與金屬材料相結(jié)合,全園仿火車坐凳共計10個,基座一側(cè)為火車頭,另一側(cè)是火車尾,火車頭和火車尾車輪各兩對,直徑12cm,火車高32cm,長103cm,寬40cm。 木質(zhì)部分為方形木條,橫架在火車頭與車尾之上,長200cm,寬36cm,高8厘米,其質(zhì)地光滑、安全、美觀、實用,經(jīng)過加熱注入防腐劑的處理,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坐凳不僅供市民休憩,同時也是一道景觀小品,其造型逼真,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
公園里的火車坐凳在這里不僅是一道景觀,同時也象征著過去它走過了幾十年的光輝歷程,那震撼的汽笛、龐大的車頭、滾滾而來的紅色巨輪和那強勁有力敲擊鋼軌富有節(jié)奏的聲音深深嵌入人們的腦海,那無堅不摧滾滾向前的形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距三線建設已時隔多年,這段歷史漸漸退出人們生活,因此,仿火車坐凳不僅保留了歷史,而且為廣大市民帶來一種返璞歸真的喜悅和懷舊情懷?;疖嚾耘f承載著人們的思念,它是一代人的印記,值得人們永遠銘記與懷念。在鐵藝公園中,一輛輛火車被賦予新的使命,開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鐵軌記憶”呈兩段鐵軌狀,以“鐵藝景觀雕塑”為中心向外放射擴展的形式,靠近水池方向的鐵軌枕木長460cm,外部水池一頭枕木長740cm。同樣立交橋方向的鐵軌一面枕木長740cm,接近立交橋的另一面枕木1120cm。在這模擬的鐵軌中,枕木與砂石由不同顏色、不同規(guī)格的花崗巖地磚組合而成,模擬枕木是100cm×40cm,偏灰白色的,砂石為20cm×20cm,偏紅灰色的,每兩塊模擬枕木之間嵌入一塊敘述三線建設發(fā)展成就的鐵板,水池方向鐵板40cm×200cm,立交橋方向鐵板40cm×400cm。以水池方向開始、立交橋方向結(jié)束,依次記錄1964年確定六盤水為三線建設重點至1989年底的工業(yè)交通等的、重大成就,部分內(nèi)容如下:
圖3 體驗式微縮火車頭
煤炭:1965年云貴煤礦設計研究院在水城土橋成立。同年10月老鷹山豎井主井動工興建,設計年生產(chǎn)能力90萬噸,1970年建成投產(chǎn)。12月19日煤炭工業(yè)部批準《水城礦區(qū)總體設計意見》,礦區(qū)新井建設規(guī)模為408萬噸,洗煤城設計洗原煤能力為240萬噸。
鋼鐵:1966年沖溝平硐礦井動工,設計年產(chǎn)能力90萬噸,1975年建成投產(chǎn)。到1987年成為生產(chǎn)鐵120萬噸、鋼60萬噸、鋼材55萬噸之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
“鐵軌記憶”與“體驗式微縮火車頭”結(jié)合在這兒正應驗了六盤水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那句話,一項項工業(yè)成就,一個個臥軌而至。水城鐵藝文化公園模擬國際火車道,做了兩段鐵軌小品,它的存在渲染了公園的三線文化氛圍。
“艱苦奮斗”位于園路外側(cè)靠近河道,基座呈長方體,在基座上有的一面黨旗,中間出現(xiàn)鏤空的弧形使雕塑立而不倒地站在基座上,然而這個優(yōu)美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正在隨風飄揚,旗子上依然有鐮刀和錘子相交的圖案,它是頑強不息精神的標志。在雕塑的前面有三個人,左邊兩位手握鉆機是正在工作的三線時期的建設工人,他們含辛茹苦卻又面帶微笑,他們在參加三線文化建設時是多么欣喜。身體向前俯臥很專業(yè)的姿勢專心致志地握住鉆機,頭戴頭盔,各自頭盔上還有一個礦燈,頸部圍著一塊毛巾,交談甚歡地工作著。右邊一位有著不同著裝的人兩手叉腰站立,像是在進行指導。旗尾部上的三條線,意味三線建設在建設者們的堅苦下不斷地加強和上升,代表著三線精神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奮勇向前、生生不息。雕塑材質(zhì)采用鐵和鋼材料組合而成,雕塑頂部最高點為290cm,中部高為255cm,最矮處220cm,之間間隔210cm,高度為85cm。
鐵藝公園是六盤水文化載體公園,融入了六盤水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同時又是三線建設的標志,彰顯出鋼鐵資源的成就和貢獻。
鐵藝文化藝術是整個六盤水關于“三線文化”展開的一種“新型”藝術,從某個角度來說,它的出現(xiàn)是對過去三線精神的認可,從藝術角度出發(fā),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寄托、表達和傳遞情感的方式,因此可以讓人們不假思索地想象過去的歷史,感受鐵文化的真實存在,讓來到這里閑暇散步的游客可以直觀地看到和了解到曾經(jīng)六盤水礦鐵資源的豐富,感受到三線時期的文化精神,了解到“鐵文化”“鐵藝術”可以融入生活,可以貫穿歷史,可以打造很好的人間精神雕塑。鐵藝公園是六盤水深化和弘揚“三線精神”的引領,是水城豐富多彩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是水城相依相融的標本。雕塑本身具有獨立成景的渲染效果,在整體景觀中又能起到調(diào)節(jié)景觀氣氛和色彩的作用,在深化和弘揚“三線”的同時也為鋼鐵資源量身定做了一個文化載體,讓這樣地域歷史、背景文化濃厚的六盤水鐵資源融入藝術文化景觀雕塑中,永遠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1]余朝林主編.三線風云(貴州六盤水專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
[2]網(wǎng)頁.客居羊城之九·雕塑公園_李緒廷_新浪博客,2011(8):13.
[3]百科.微型蒸汽火車,2010(44).
[4]科技日報.寧煤大膽科技創(chuàng)新 變煤礦井工開采為露天復采,2008.
[5]董貽正.轉(zhuǎn)變觀念立足自身加強減虧扭虧工作的力度,1997.
G124
A
六盤水師范學院2015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六盤水市三線建設文化在城市景觀雕塑中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510977006)。
本文所有作者所在院系為六盤水師范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