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燕
摘 要: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基礎,思是解題的過程,是疑的升華;用是最終目的,也是對疑和思過程的檢測,更是學生能力的再現(xiàn),結合牛津教材起點高的特點,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享受語言的快樂。
關鍵詞:疑是基礎;思是過程;用是目的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29-2
隨著新課程改革,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紛紛出現(xiàn),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何種學習方法,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我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牛津教材起點高的特點,特開展小組合作“疑——思——用”教學模式,我有幸成為該模式實驗小組英語組的一員,通過理論學習、中期實驗課的展示等一系列活動,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疑”——質疑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基礎、前提。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睂W生善于提出問題或發(fā)現(xiàn)問題是自主學習與主動探求知識的生動表現(xiàn),是教師導學的重要依據,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設疑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氣氛,為課堂的小組合作作好鋪墊,筆者主要通過兩大過程來完成。
1.預先設置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最基礎的知識,如Unit 4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我列出了幾個最基本的單詞和詞組,讓學生到書本上先找,在課堂五分鐘時間內,通過“比一比,賽一賽”讓學生回答,由于此問題較簡單,95%以上的學生都積極參與,一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進來,讓他們站起來回答,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多種提問方式來促進學生設疑。
A.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提問,提出問題的技巧關鍵在是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因而,我多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進行誘導,引導學生心理上感知,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同時我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疑,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空間。
B.重點的“疑點”窮追不舍,對于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重要語言點、句型、話題,教師應多設問題,強化訓練,使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一步到位,引導其思維深入發(fā)展。
C.積極策動學生質疑。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善于置疑,引誘質疑,”這樣比教師自己設計問題更為有效,作為一名有新理念的教師,應該舍得下功夫,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真正使學生從被動、依賴的學習方式向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轉變。
二、“思”——小組合作活動的精髓
思是“疑——思——用”的主體,思是解疑的過程,思是疑的升華。知識是學無止境的語言,更是變化多端,這要求學生達到一定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會對“疑”通過多種方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比比賽賽等解疑,在解疑的過程中同時也就完成新授內容。如在Unit 4, Reading中從一個單詞的發(fā)音到一條語法規(guī)則的掌握,從一個問題的解答到一篇文章的理解,教師都應把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留給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自己的思考而理解學習內容的體驗,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快樂感。如果過早地把答案告訴給學生,實際上就是人為地終止了學生的思考,從而導改學生產生惰性心理,不利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Reading是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所選的閱讀材料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緊密的聯(lián)系,在閱讀文章之后都安排了一些形式活潑的活動,所以我完全可以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活化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加強理解。
小組合作是我在課堂上調動每位學生參與的主陣地,以組的形式展開學習,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語言交際,使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話、解疑的機會,尤其是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太敢在班上講話的學生,小組活動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舞臺。
師生課中“互動”或許課堂會顯得“亂”一些,但這種亂是積極的表現(xiàn),是活躍的表現(xiàn)。教師把教學任務通過“思”這個過程交給了學生,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主動性也隨之增強,效果自然明顯,課堂中“互動”教學的總的原則是:學生能自己說的,自己歸納的,教師絕對不說;學生能自己做的,教師絕不代辦;學生能自己找出答案的,教師絕對不加指導。如讓學生描述My room,首先,教師把學生分為兩人一小組,以小組形式展開此項活動,一個學生在描述,他的partner根據該生的描述把位置圖畫出來,再由其他同學評價。這樣一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用on the wall, under the desk, behind the door等來表達,學生的參與率與積極性就高了。再如在牛津英語Unit 3教giving directions中,先讓學生把座位擺放成street,分布好shop,station,hospital,school等預設目標,讓學生找好合作伙伴,一個asking the way,另一個giving directions。這樣一來,學生ask and answer的頻率就高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在不斷的practise中反復操練該課的詞匯和句型,無形之中,對老師新授的知識,學生也就能運用。
三、“用”——小組合作功能的體現(xiàn),也是對疑和思過程的檢測,更是對學生能力的再現(xiàn)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錄音、幻燈、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借助于情景、聲音、音像、人物表情、動作等多種形式輸入的信息,同時刺激學生的眼、耳、鼻、口等感覺器官,讓學生置身于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鍛煉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把自我評價作為“用”的一部分,每課時、每單元結束時,抽出5~6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自我評價,如單詞掌握的情況、方法的運用、出現(xiàn)的問題、參與活動的意識、值日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等,都可作為用的檢測,對于自評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那些自評欠佳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通過自我評價,讓學生認識自我,學會反思,不斷進步。每位學生的進步、成功都依賴于小組中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之間的多邊多向的信息傳遞活動,這樣就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的作用,使學生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之間相互聯(lián)系。由此在學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發(fā)展了學生積極向上、民主科學的良好心理品質,也有效地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如在Unit 4 Reading中,最后,我給出書本Reading有關的提示語,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當堂完成一篇作文,同學們馬上尋找合作伙伴,經過幾分鐘的熱烈討論,同學們爭先恐后地上臺當堂演說,贏得同學們的陣陣喝彩。
在整個教學模式中,學生完成任務情緒高漲,師生、生生之間不停地進行著情感信息的交流,培養(yǎng)了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xiàn)“做中學”的思想,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有合作精神和與人相處的交際能力,在小組合作模式中,我們也有一系列的困惑,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模式實踐不斷反思、探究,努力使“疑——思——用”教學模式能在教改的時代中奮勇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