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華 文圖
『跳菜』情緣
●李樹華文圖
2015年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出席了在倫敦蘭卡斯特宮舉辦的中英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展。受環(huán)球音樂邀請,云南南澗“跳菜”藝術團4名演員為藝術家薩頂頂助陣,在中英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展上獻藝。這是南澗“跳菜”在歐洲首次亮相。一場盛會,讓南澗“跳菜”,跳進了英國皇宮,成為云南乃至中國的一張名片。
“跳菜”之情
我聽說今年37歲的魯發(fā)琨就是一個十年如一日,以“跳菜”為樂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2016年7月的一天,我在綿綿細雨中,驅(qū)車來到南澗縣小灣東鎮(zhèn)新民村委會白沙井村,采訪著名的跳菜傳承人魯發(fā)琨。
一同前往采訪的南澗縣文聯(lián)主席楊澤新告訴我,南澗縣小灣東鎮(zhèn)原稱“新民鄉(xiāng)”,是南澗著名的彝族“跳菜”發(fā)源地之一。
1991年4月12日,在大理三月街民族節(jié)期間,由80多人組成的南澗廣場“跳菜”方隊進行表演,隨著高亢激昂的歌聲、踏地有聲的舞步、旋轉(zhuǎn)飛揚的托盤,在蘆笙和嗩吶的伴奏聲中轟動了全場,一個七八分鐘的節(jié)目,多次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從那以后,南澗的鄉(xiāng)土藝術家們,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將長期流傳于民間的宴席“跳菜”改編成舞蹈節(jié)目搬上了藝術舞臺,南澗“跳菜”曾先后應邀參加國內(nèi)比賽1000多場,2008年進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6年進入了央視猴年春晚。
云南南澗的彝族“跳菜”,是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民間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節(jié),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結(jié)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也是彝族人用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形體語言。在彝家人宴請賓客時,只聽數(shù)聲鑼響,大號、嗩吶齊鳴,迎面擺開的桌子中間,幾位彝家漢子從廚房里相繼而出,他們兩人一對,頭頂托盤,手里還撐著托盤,托盤里面裝滿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緩的音樂聲中,跳著舞步,一前一后,根據(jù)音樂節(jié)拍,邁著輕柔而敏捷的步子,緩緩入場,不斷地把裝滿菜肴的托盤在手中花樣翻新。有的用頭頂,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騎在一人身上,下方兩手托盤,上方吹奏金嗩吶,頭還頂著大菜。接著,其他人也托著花樣繁多的菜盤陸續(xù)登臺上菜。當?shù)谝粚Α疤恕眲偼戤?,第二對、第三對、第四對……其中最精彩的要?shù)“口功送菜”。只見“跳菜”者的口中緊銜著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頭頂托盤,盤裝滿了菜,面帶笑容,滿懷激情,邊跳邊上菜。還有“空手疊塔跳”,“跳菜”高手們頭頂托盤,盤裝八大碗,雙手十指分開,每只手分別托起重疊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著節(jié)拍,甩開矯健而優(yōu)美的舞姿,邊跳邊舞,穿梭席間,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搭檔們,手舞毛巾,以合拍的舞步,迎接“跳菜”的到來,此時,“跳菜”達到高潮,賓客心驚,碗里肉跳,客人們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掉下一碗菜來。然而,“跳菜”者從容自如,那重疊在一起的菜碗在他們手臂上,隨著舞姿,不斷變化著位置,始終穩(wěn)穩(wěn)當當。在賓客的一片贊嘆叫好聲中,“跳菜”者不知不覺已把菜陸續(xù)擺到了桌上——這就是著名的云南大理南澗彝族“跳菜”。
在魯發(fā)琨的記憶中,他幾十年來的苦與樂都和“跳菜”有關。
1978年9月,魯發(fā)琨就出生在小灣東鎮(zhèn)新民村委會白沙井村的一個彝族農(nóng)民家庭。和村子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一樣,魯發(fā)琨的父母自小就喜歡打歌,在一天又一天的打歌活動中,魯發(fā)琨的父母逐漸把打歌和“跳菜”結(jié)合在了一起,只要一到打歌場,就少不了要來一段跳菜。
一見面,魯發(fā)琨就開口對我說:“記得在我還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經(jīng)常把我們幾個孩子先哄睡著,然后就去村里的打歌場上去打歌,那時,一覺醒來,只要找不到父母,我們就知道父母又到村里的打歌場上去打歌去了……”
在父母白天勞動、晚上打歌的生活中,魯發(fā)琨感受到了民族民間文藝的浪漫情調(diào)。天長日久,他禁不住也和父母一樣愛上了打歌、“跳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新民村就有一個習俗,村里只要有人家辦紅白喜事,就一定要打歌、“跳菜”,家家戶戶都如此。
“在村子里,只要有人家辦紅白喜事,總是可以看到我父親‘跳菜’的身影。由于我父親動作舒展、靈巧,表情自然,能做到‘人與菜合一’,許多人家都喜歡請我父親去‘跳菜’。那時,父親跳菜,母親打歌,他們一直都很融洽?!闭f到這里,魯發(fā)琨笑了笑,一臉自豪。
“那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打歌、‘跳菜’的?”我問魯發(fā)琨。
“記得是在我9歲那年,那年我進入新民小學學習,在課余時間就和同學們把‘過家家’和‘跳菜’當做自己最喜愛的游戲來玩?!?/p>
“哦,原來是這樣?!?/p>
“那時,我們用一塊石塊做盤子,踩著看父母打歌時學會的‘十六步’,也就是跺腳、轉(zhuǎn)身……跳著跳著,開心極了,有時甚至忘記了去割豬草。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玩過家家、‘跳菜’,可能是由于太專心了,竟然吃多了水馬桑,中了毒,為此我差點丟了性命??傊?,一句話,我那時就覺得‘跳菜’非常好玩,希望自己長大后也能像我父親一樣到人家辦紅白喜事的地方去‘跳菜’,讓村里的人看我‘跳菜’的風采。”
“在新民小學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后,我考入了新民中學,開始上初中。那時,我看到學校里的教師很受人尊重,就又想去當老師。初中畢業(yè)那年,父母希望我報考師范學校,將來也好做個老師。第一年,我被南澗一中錄取,但我選擇了放棄,等到第二年,我的父母又再次要求我去補習,然后去報考師范學校,到考試時,由于考試成績和師范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有差距,我遺憾地再次和師范學校失之交臂,做教師的夢破滅了。無奈之下,我只好又一次選擇了到南澗一中上高中,成了我們村里的第一個高中生。高中畢業(yè)那年,雖然我已經(jīng)努力了,但由于基礎差,高考時還是名落孫山,沒有能夠進入大學深造。當時想再繼續(xù)去補習,可對我們家這樣的貧困家庭來說,補習費是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開支,因此,我只好放棄了繼續(xù)學習的機會。讀書是不可能了,那么今后的路到底應該怎么走?男子漢大丈夫,我決定去遠方闖一闖。1999年9月,父母變賣了家里的牛羊,又向親戚借錢,湊了8000多元錢給我,我?guī)е?000多元錢,躊躇滿志地一個人坐上火車,南下深圳,一心想去深圳尋找機會?!?/p>
“不錯嘛,小小年紀就想去遠方闖一闖。”我夸獎他說。
想不到魯發(fā)琨卻說:“哎呀,李老師,你不要夸獎我了,你是不知道,我現(xiàn)在說起來都有些不好意思,真的……那時還是沒有想到社會竟然是那樣復雜。等我到了深圳才發(fā)現(xiàn),我的朋友給我介紹的所謂工作,竟然是讓我去做傳銷。那時,我覺得自己家里不容易,既不接受洗腦,也不去交傳銷組織要求我交的的所謂‘培訓費’,在與傳銷組織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拉鋸戰(zhàn)后,他們也拿我沒有辦法,只好不情愿地放我回家了。那次出門回家后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掉到陷阱里。在老家,我一時走投無路,只好向當時羅伯克茶場的廠長李正林,也就是我舅舅求助,舅舅是個很干脆的人,二話不說,就同意讓我到他的茶場去做工,于是,2000年的春天,我到了羅伯克茶場?!?/p>
“哦,那進入茶場后來,你又怎么來實現(xiàn)你的夢想呢?”
“夢想?那時我還談不上有什么夢想,只是覺得自己喜歡打歌‘跳菜’,把打歌‘跳菜’當作一種個人的興趣愛好而已。”
“呵呵呵……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有想到,打歌‘跳菜’后來竟然成了你的主業(yè)?”
“是的。在別人看來,進入茶場后,只能整天和茶園打交道了。不可能去搞什么打歌‘跳菜’那些事了。”
“是的,我也是這么想的。對茶場我不了解,你在里面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進入茶場后,我每天在云霧繚繞的羅伯克茶場工作,做些記帳、稱茶之類的事情,不過,在勞動之余,我還是喜歡不時和那些采茶的姑娘對對山歌。在這里,我要一輩子感謝我的舅舅李正林廠長,他熱心各種公益活動,經(jīng)常通過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茶場職工的業(yè)余文藝生活,這樣一來,倒讓我的心慢慢安定了下來。記得2001年,場里組建了茶場文藝隊,邀請縣文工隊的老師去輔導,與茶場工人聯(lián)歡,由于我的才藝出眾,很快就引起了文工隊老師的注意。在活動中,他們手把手地教我,我的才干一天天顯露出來,受到了阿本枝等輔導老師的青睞。在他們的關心培養(yǎng)下,我不僅成為羅伯克茶場文藝隊的骨干力量,而且也成為南澗‘跳菜’藝術團組織各類演出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演員。2001年,南澗舉行首屆‘跳菜’藝術節(jié)時,我順理成章地參加了第一場舞臺‘跳菜’的演出,與第一代‘跳菜’藝人何昌元、李懷忠等同臺獻藝,這次與‘跳菜’高手的同臺演出,使我很震撼,我感到南澗跳菜的無窮魅力在上一代演員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就在心里暗暗地下了決心,以后不管怎么難,我都要在南澗‘跳菜’藝術的道路上一輩子走下去……”
“這么說,你在羅伯克茶場還真是‘兩不誤’呢,既找到了一份工作,又有機會學‘跳菜’。”
“是的。那時,我的母親也在羅伯克茶場勞動。她看到我有了點出息后,也非常支持我,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每次外出參加演出,我母親都會從不多的收入中拿出錢來給我。有時,遇到母親手里沒有錢,她就去茶場的財務室預支給我。每次到外邊演出,母親總是習慣性地給我打一個電話。2003年,為了支持我參加大理三月街的文藝演出,母親從財務室預出了200元錢給我,那時母親一個月的工錢大約也就300塊錢。這么多年來,像這樣的事情很多,所以說,除了羅伯克茶廠的廠長,也就是我舅舅李正林外,我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我母親了?!?/p>
“哦……那除了這兩個人以外呢?”
魯發(fā)琨在表演跳菜技藝
“這兩個人以外,我應該感謝的還有我媳婦……”
“我和我媳婦也是在茶場勞動時認識的。她也喜歡唱歌跳舞,那時,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勞動唱歌,時間一長,就互相喜歡了。也算是情投意合吧?!?/p>
2001年8月,魯發(fā)琨首次登臺后,先后參加了“南澗跳菜在農(nóng)家”拍攝,第二屆中國國際旅游節(jié)大理分會場古城游演,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2003年春節(jié)文藝聯(lián)歡晚會”的節(jié)目錄制,三月街開幕式“蒼洱情”及三月街文藝演出,在弘揚和傳承南澗“跳菜”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05年初,魯發(fā)琨與相戀多年的戀人結(jié)婚后,離開羅伯克茶場,將“跳菜”藝術的舞臺從羅伯克轉(zhuǎn)移到了自己的老家白沙井。2005年8月,魯發(fā)琨參加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表演獲得金獎;2006年12月參加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情·魅力大理”歌舞晚會的跳菜表演;10月赴北京參加了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主辦的“CCTV-2006中國民族民間盛典”《彝族“跳菜”》文藝演出;2007年三月街參演節(jié)目《愛玩愛笑才來呢》獲新創(chuàng)節(jié)目獎、《嚕度勒》獲金獎,并參加了第二屆(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節(jié)鄉(xiāng)村文化藝術節(jié)。2008年三月街,魯發(fā)琨帶徒授徒百余人,參加實地“跳菜”50場,這年6月,南澗“跳菜”終于進入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09年,大理舉行三月街文藝演出,要求南澗縣組織100人的“跳菜”方隊參加。這一次南澗縣打破常規(guī),將參加演出的隊員鎖定在南澗職中的100名學生身上,編導阿本枝將100名學生分4個小組,分別由羅榮春、何德臣、魯發(fā)琨、字鳳高負責組織排練,在其他輔導老師忙著挑學生的時候,魯發(fā)琨別出心裁將16步打歌分為四個步驟,前八步為第一個步驟,九、十為第二步驟,十一為第三步驟,十二至十六為第四步驟,組織學生按四個步驟進行排練,不超過10分鐘,25名學生就掌握了16步的基本步伐,這種用心組織的訓練方式,讓這些學生成為三月街文藝表演隊伍中最亮麗的風景。
“跳菜”之緣
托盤、跺腳、轉(zhuǎn)身……這一連串的基本動作是魯發(fā)琨幾十年來的“跳菜”日常訓練,盡管從來沒有人去強迫他必須這么做,但每一次訓練他都會一絲不茍,顯得非常專業(yè)。
“2009年6月,我們南澗“跳菜”受邀參加四川成都國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節(jié)演出。在4月份,開幕式的總導演劉世英、導演廖姝親自到我家考察“跳菜”在民間的傳承情況。我記得那天還下著雨,但我和幾個徒弟還是無所謂,很自然很真實地展示了我們的“跳菜”,當時就感動了兩位成都來的專家,他們一再稱贊南澗“跳菜”在民間的傳承很實在、很難得、很真實,記得離開我家時,總導演劉世英深情地對我說,我在成都等你?!闭f到這里,魯發(fā)琨在我面前還顯得有些自豪。
魯發(fā)琨告訴我,除了參加縣里組織的大型活動,平常帶些徒弟外,從2008年到2009年,他還在家里無償舉辦了三期“跳菜”培訓班,培訓了小灣東鎮(zhèn)老黑處、龍門、阿苦底等村組的60多名“跳菜”愛好者,這些人帶著行李和糧食到他家潛心學藝,他家里住不下時,魯發(fā)琨還將妹妹家的房子借給學員居住?,F(xiàn)在,他帶的好多學員都活躍在南澗城鄉(xiāng)弘揚“跳菜”藝術的舞臺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又一年的“跳菜”終于讓魯發(fā)琨出名了。
2009年9月,南澗職中決定開辦“跳菜”培訓班,聘請魯發(fā)琨擔任第一期兩個月的培訓教師。培訓結(jié)束后,南澗職業(yè)技術高級中學又決定和南澗縣文體局、南澗“跳菜”藝術團聯(lián)合舉辦長期的“跳菜”藝術班,特聘魯發(fā)琨為南澗縣職業(yè)高級中學“跳菜”藝術班的班主任,并負責在全校各專業(yè)班級中傳授“跳菜”藝術。從此,魯發(fā)琨又開始了由一名“跳菜”藝人到一名職校教師的轉(zhuǎn)變,他的夢想有了實現(xiàn)的平臺。2010年3月,承載著南澗幾代跳菜藝人希望的“跳菜”藝術班順利開班了。沒有教室,學校將三樓的兩間房中間的間隔墻打開,改造成為教室;沒有專業(yè)課的教師,“跳菜”藝術團的老師們承擔起教師的職責;沒有專業(yè)教材,自己編寫,自己抄寫,許多同學就是沖著南澗“跳菜”藝術的這塊金字招牌到職中來的。除了基礎課的學習外,“跳菜”藝術班還開設了剪紙、綜藝、民族聲樂、形體訓練、原生態(tài)音樂等課程,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民族民間歌舞。在此后三年多的學習時間里,南澗職業(yè)高級中學的“跳菜”藝術班先后招收并培訓了160多名學員,為“跳菜”藝術的傳承天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在南澗“跳菜”藝術團搭建的平臺上,南澗“跳菜”藝術班的學生們在魯發(fā)琨的帶領下,張開理想的翅膀,在南澗民族民間文化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先后參加了“金虎杯”全國彝族歌、舞、樂大賽,“二月八”南詔祭祖節(jié)、2010年中國(大理)國際綠色低碳技術高峰論壇、山東衛(wèi)視“中華達人”才藝大比拼,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魅力大理”,“春節(jié)大廟會”等大型演出活動,拓寬了視野,增強了技能,激發(fā)了傳承和弘揚南澗“跳菜”藝術的信心。
南澗職業(yè)高級中學“跳菜”藝術班的社會影響力也日益擴大,2012年6月,魯發(fā)琨組織學生精心編導的《彝家跳菜》節(jié)目,代表云南省赴天津參加全國民族地區(qū)職業(yè)院校教學成果展演大賽,榮獲現(xiàn)場循環(huán)演出大賽“金獎”,他本人也獲得“優(yōu)秀編導獎”。2013年2月,該節(jié)目在廈門參加全國第四屆中小學文藝展演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13年7月,赴德國參加在柏林舉辦的德國中國文化節(jié)。
“托盤、跺腳、扭肩,平常排練也要和正式演出一樣,要認真對待,不得馬虎,每節(jié)課我都是這樣要求學生的,從不敢隨便應付?!濒敯l(fā)琨告訴我:“在‘跳菜’藝術班學生的眼里,我既是良師,也是益友,有時則更像父母。我在上課的時候?qū)W生要求很嚴,一絲不茍,而在休息的時候,又和學生打成一片。所以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我比誰都著急。比如有一次,現(xiàn)在在深圳惠霖歌舞團的羅萬宏曾因為與同學打架引起糾紛,差點被學校開除,是我親自向?qū)Ψ郊议L道歉,才化解了危機,也才成就了今天的羅萬宏。有一次,羅萬宏從深圳給我打電話,他在電話中說,他在匯霖歌舞團帶著三個班的學生,每月的演出和上課,純收入有4000多元。如果當初沒有我,就沒有他的今天,是我成就了他?!?/p>
“你覺得自己累不累?”我突然問魯發(fā)琨。
魯發(fā)琨笑瞇瞇地回答我說:“李老師,說真的,如果說不累是假的。我經(jīng)常累得手腳很酸,也有過想放棄的念頭,但每次看到民間藝術能夠在自己手上傳承下去,又覺得自己很自豪,感覺自己所跳的舞,在展示自己的同時,也將南澗的傳統(tǒng)文化展示傳播給更多的人?!?/p>
“那么,你的那些學生有沒有其他想法?”
“當然會有啊。比如我有一個學生叫陸建成,在一次參加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回來后對我說:能夠參加演出并獲一等獎,他感到非常自豪。在天津的時候,中國舞協(xié)主席白淑湘看了他們的表演后,都連聲說好。不過當初一進校的時候,他看到學校門口停著許多車輛,那時,他的第一印象就想學車,他在心里說,來到職中后,還是先學車算了,后來文體局的領導到學校選演員,他被選中了,后來才知道自己很幸運。作為彝族后代,父親他們那輩人只會打歌不會跳菜。而他自己不僅學會了‘跳菜’,還通過跳菜認識了外面的世界,如果沒有跳菜藝術班,就沒有他的今天?!?/p>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作為特聘教師,魯發(fā)琨每月只有1500元的工資,加200元的班主任津貼,還要離開家人,在縣城居住,連維持基本的生活都困難。面對一群處在青春期的孩子,24小時手機必須保持開機狀態(tài),如果沒有演出,總會有一絲孤獨。
“李老師,說真的,在縣城,每次我看到那些同齡人攜妻帶子散步休閑時,我總會想起遠在老家辛勤勞作的的妻子。我感到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媳婦……”說到這里,魯發(fā)琨的聲音變得有些緩慢,我知道,此時,在他的心里一定出現(xiàn)了一幅畫:在一片廣闊無垠的紅土地上,藍天白云間正行走著一個美麗的女子,女子身上背負著一捆剛剛收割下來的大豆,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里趕……
“你有一個理解你并且全力支持你的好媳婦,不過,你們兩口子也算是通過在羅伯克茶場‘跳菜’相愛的,有共同語言,要不然的話,她也不一定會理解你,你說是不是?”
“是的,李老師,您說這個倒是真的?!?/p>
“不過,畢竟還是要過日子,我媳婦前幾天上來縣城看我時,還對我說,現(xiàn)在搞扶貧幫困,政策好,村里好多人家都蓋新房了,國家還給補助,如果是易地搬遷,國家補助好幾萬呢,另外還可以無息貸款,要么我們也把房子蓋一下……想到這些,我心里就不是個滋味……魯發(fā)琨和我說這些話時,顯得有些難過。
我知道,這幾年魯發(fā)琨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跳菜藝術班學生的培訓演出及節(jié)目的編排上,別說經(jīng)濟上給家里支持,就連外出演出時還得向妻子和母親伸手,更別說好好陪陪妻子了,這樣,全家人的建房夢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實現(xiàn)。
魯發(fā)琨停了停,又對我說:“自從2001年開始參加跳菜文化藝術活動以來,除了我媳婦,我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母親了?!被貞浧鹑昵皠傞_始辦班的往事,魯發(fā)琨告訴我說,當時有的學員到了學校學習,但家長認為來學校就是唱唱調(diào)子,沒什么發(fā)展前途,硬是把孩子領回家了,那時真有些山窮水盡的感覺。還是學校領導、老師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才讓“跳菜”文化藝術培訓班堅持了下來,想起來也真的是不容易。
“那后來呢?后來人們怎么改變了看法?”我追問他。
“后來,尤其是‘跳菜’藝術班到深圳、北京就業(yè)的學生越來越多,人們才慢慢理解支持起來……”魯發(fā)琨感嘆地對我說。
“哦。對你來說,除了母親和媳婦的支持外,還有什么東西讓你能一直堅持下來呢?
我問魯發(fā)琨。
他回答說:“這個嘛。就是我身患疾病,躺在醫(yī)院病床上無法動彈時,我的學生們對我還是不離不棄,猶如家人般到醫(yī)院鼓勵、幫助和支持我,這樣,才讓我一直堅持到今天的?!?/p>
從2010年“跳菜”藝術班開班至今,魯發(fā)琨已經(jīng)和“跳菜”藝術班的同學們一起走過了三個寒暑,如今的“跳菜”藝術班,已經(jīng)有40多人在各個地方從事與“跳菜”相關的工作,在北京、深圳、昆明等大城市都有學員。2011年,和深圳匯霖歌舞團簽約,邊實習邊演出的陳遠彪,目前月薪已經(jīng)達到4500多元。還有在北京朝陽區(qū)的野生菌王國、云南人家、民族村、天龍八部演視城等地,都有“跳菜”班學員的身影。目前,鶴慶新華村正在和學校洽談,要招聘20名學生去工作。魯發(fā)琨說,目前,跳菜班學生的就業(yè)前景非常好,學生學習傳承“跳菜”文化藝術的積極性也很高,許多學生家長也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到學校來學習。與開班時相比,南澗職業(yè)高級中學“跳菜”藝術班有了長足發(fā)展,作為老師,這是他最欣慰的事。
在交談中,我了解到,近年來,為了傳承和發(fā)揚南澗民族民間文化,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拓展南澗職中的辦學渠道,增加學生的就業(yè)機會,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南澗縣文體局、南澗縣職業(yè)中學、南澗“跳菜”藝術團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跳菜藝術班,在當?shù)匾鹆溯^大反響。
隨著南澗縣民族文化進機關、進校園活動的持續(xù)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該項活動進一步深化了對南澗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理解和認識,南澗縣職中的部分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出的藝術天賦受到了南澗“跳菜”藝術團編導的青睞,在南澗職中的支持和配合下,南澗“跳菜”藝術團編導通過系統(tǒng)排練,組織職中學生參加2009年三月街大理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演、中國大理第三屆國際蘭花茶花博覽會、2010年農(nóng)民春晚、二月八南詔祭祖節(jié)、2010年中國(大理)國際綠色低碳技術高峰論壇、山東衛(wèi)視“中華達人才藝大比拼”等演出活動。這些學生通過訓練和參加大型活動的演出,對南澗“跳菜”文化藝術由初步了解到想方設法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表現(xiàn)跳菜藝術的豐富內(nèi)涵。
在采訪時,畢業(yè)于“跳菜”藝術班,到北京參加過春晚的學生董貴清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我雖然是南澗碧溪松林的彝族人,但過去既不會打歌、也不會‘跳菜’,更不會唱歌。僅僅憑興趣參加了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逐漸了解認識到南澗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并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我現(xiàn)在還沒有想過今后要做什么,原來也沒有想到會有機會在中央電視臺的舞臺上向全國電視觀眾展示自己學到的南澗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這是南澗多少文化工作者近20年努力的結(jié)果。剛到北京參加春晚排練時我非常緊張和害怕,后來在舞臺上慢慢進入狀態(tài),就不再緊張了,只想珍惜機會,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將南澗‘跳菜’藝術真實地展現(xiàn)給全國億萬觀眾?!?/p>
我聽說縣職中通過因勢利導,通過選送董貴清等18名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到楊麗萍《云南印象》劇組,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彝族打歌、藏族朝圣、花腰彝族等文化藝術的學習,進一步拓寬了這些同學的視野,激發(fā)了他們傳承和弘揚南澗“跳菜”藝術的信心。
“跳菜”之樂
2016年3月,南澗職中借助南澗“跳菜”藝術團平臺,和南澗縣文體局聯(lián)合舉辦專門的“跳菜”藝術班。將原來職中近年來參加過大型文藝演出的同學網(wǎng)羅旗下,特設一個全日制教學班,聘請南澗“跳菜”州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魯發(fā)琨為班主任。除了基礎課的學習外,還開設了剪紙、綜藝、民族聲樂、形體訓練、原生態(tài)音樂等課程,由縣文化體育局指派專職教師,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南澗職中學生進行全面的民族民間歌舞教學,南澗職中作為南澗縣“跳菜”藝術演員的培訓基地,學生對“跳菜”藝術及南澗民族民間歌舞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南澗“跳菜”藝術團作為職中學生的實習基地,學生在校期間,由南澗縣文體局和“跳菜”藝術團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畢業(yè)后提供就業(yè)渠道。
南澗“跳菜”藝術班學生所學專業(yè)屬教育部2010年新修訂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目錄》文化藝術類中的舞蹈表演專業(yè),學員畢業(yè)考試合格后,將頒發(fā)職高畢業(yè)證和舞蹈演員證“雙證”。這個班的同學正在“跳菜”藝術團專業(yè)課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抓緊進行舞蹈專業(yè)課程和南澗“跳菜”文化藝術的學習,他們對未來的去向充滿信心。據(jù)了解,由縣級文化部門和職業(yè)高級中學聯(lián)合舉辦民族文化藝術班在大理州尚屬首次。
10名南澗職業(yè)高級技術中學“跳菜”藝術班學生通過嚴格考試,被深圳鹽田區(qū)匯霖舞蹈團錄用,這是南澗舉辦“跳菜”藝術班以來首批被外地文藝團體錄用的學生。這些學生日前在班主任的護送下,告別學校師長和同學,奔赴深圳鹽田區(qū),正式成為舞蹈團演員,從此開始他們邊排練、邊演出的職業(yè)演藝生涯。
這些學生通過訓練和多次參加大型演出活動,拓寬了視野,增強了技能,激發(fā)了他們傳承和弘揚南澗“跳菜”藝術的信心,他們將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表“跳菜”藝術的豐富內(nèi)涵,逐步成長為南澗“跳菜”藝術的傳承者。
魯發(fā)琨對我說:“其實,李老師,我們的‘跳菜’,顧名思義就是‘跳著舞上菜’,又稱‘奉盤舞’、‘抬菜舞’。據(jù)說起源于原始母系社會,盛行于唐朝民間,是古時候彝族人敬奉帝王并在宮中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后來逐漸流傳于民間,逢喜事助興,遇喪事化悲,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南澗彝族地區(qū)喜慶、婚禮、喪事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p>
我感嘆地回答說:“是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南澗‘跳菜’藝術在魯發(fā)琨等人的努力下,從最初的民間自娛自樂活動,借助大理三月街民族節(jié)文藝匯演的舞臺,從‘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出發(fā),步出中國西南邊陲,從鄉(xiāng)野走向來世界?!?/p>
云南省著名音樂人劉曉耕說,24年前,南澗“跳菜”第一次在北京演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走到今天,已經(jīng)有無數(shù)人付出,如果不是薩頂頂將云南的這種元素,巧妙地與世界音樂融合在一起,是不可能走到英國皇宮的。
“當?shù)貢r間6時30分,天還沒亮我們集體出發(fā)前往蘭卡斯特宮,帶領我們中國云南南澗彝族‘跳菜’與倫敦青年合唱團,為前來出訪的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以及威廉王子、凱特王妃表演由我和著名美國音樂家Laura共同改編的我的作品,這也是此次出訪活動中唯一的一個歌舞表演?!边@是薩頂頂當天發(fā)的微信,許多人都看到了。
表演結(jié)束后,薩頂頂?shù)娜藗冋f:“我們的表演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喜愛!既榮幸又激動,威廉王子說,你的歌讓我感覺到了情感的能量。謝謝他,希望我可以繼續(xù)將這個能力傳遞給更多的人。”
其實,我知道,重拾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統(tǒng)并將之賦予現(xiàn)代生命,是藝術家們一直為之努力探索的課題。正因為有了魯發(fā)琨這樣鍥而不舍的藝術家,才可能讓千百年傳承下來的藝術原汁原味地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鑒于魯發(fā)琨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方面的努力,2014年9月,魯發(fā)琨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聽說,這次到英國演出,并不是薩頂頂?shù)谝淮闻c南澗“跳菜”藝術團合作。早在2014年5月29日,南澗“跳菜”藝術團曾在首屆全球數(shù)字娛樂創(chuàng)新者高峰論壇上與薩頂頂在青島合作表演。環(huán)球音樂集團稱,南澗“跳菜”與薩頂頂合作演出可作為云南民族音樂與世界接軌的一個范本。2009年青歌賽結(jié)束后,薩頂頂將南澗“跳菜”藝術團高洪章、楊三帶到自己的音樂團隊,成為她《天地合》全球巡演樂隊成員。2010年至2013年,他們曾在多個國家演出。
進英國皇宮表演,讓南澗“跳菜”更火了。
有一位學者在以“跳菜”為題做博士論文時,查看了不少史籍。認為從晉寧縣石寨山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西漢時期的“盤舞”與“跳菜”類似。又根據(jù)唐朝《南詔奉圣樂》場景所述,可推測“跳菜”從西漢出土的盤舞到南詔奉圣樂的舞筵,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在南澗民間,逢辦宴席,引菜人和抬菜人從廚房到餐桌,合著音樂的節(jié)拍,跳著彝族特有的舞步,詼諧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擺菜。這種融舞蹈、音樂、飲食于一體的上菜禮儀,是為尊貴賓客而跳的一種禮節(jié)性舞蹈。而今這種舞蹈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宴席跳菜”,另一類是“舞臺跳菜”。而在英國皇宮舞臺上,南澗“跳菜”藝術團只表演了抬菜這一動作。
“李老師,其實在過去,南澗‘跳菜’也曾淡出過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在上世紀初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史料中,至今尚未尋找到有關“跳菜”的痕跡。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民族民間歌舞才重新在鄉(xiāng)村熱起來?!?/p>
我問魯發(fā)琨:“南澗‘跳菜’有沒有固定的步伐和動作?”
“當然有了……”魯發(fā)琨回答我,“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宴席跳菜’,另一類是‘舞臺跳菜’。第二種稱‘空手疊塔跳’,“跳菜”高手頭頂托盤,盤中盛滿8碗菜,雙手伸開,每只手上分別托起重疊在一起的4碗菜,雙腳踢踏著節(jié)拍,在嗩吶聲中跳著舒緩的舞步上場,兩位搭檔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為其保駕護航,令赴宴賓客的心都會提到嗓子眼上,但跳菜高手卻從容自如,連一滴湯汁也未從碗中濺下。第三種稱‘口功送菜’,開始時,頂級的高手口中要緊銜著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大碗菜,頭頂一托盤,盤中擺8碗菜,雙手各托一盤,盤中各擺8碗菜(共24碗菜,2碗湯,另一碗由搭擋端上),在嗩吶聲中跳著舞步入場,口功、臂功、腕功、頂功、指功齊用,開張整合,徐緩有序,菜香四溢,一氣精確落下三桌。精彩的表演絕不亞于雜技分毫,令人驚嘆、叫絕。‘舞臺跳菜’按所表演的地點不同或舞臺大小又分為‘舞臺跳菜’和‘廣場跳菜’。無論是‘舞臺跳菜’,還是‘廣場跳菜’,相同之處是所用的舞步都以‘半翻歌、三翻歌、全翻歌、三垛腳、掃腳歌、直歌、攢歌、攢攢歌’八種打歌步伐為主,都是用來表達彝族人民的豐收喜悅和美好憧憬,同時也用來表達對來賓的崇高敬意和深情厚愛。其二者差異在于‘舞臺跳菜’演員多在20人之內(nèi),要求舞蹈動作細膩,調(diào)度花樣頻繁,演出質(zhì)量和舞蹈動律力求達到爐火純青的功效。而‘廣場跳菜’則注重大色塊、大氣勢和整體藝術效果,演員少則40人,多則可達上千人。‘舞臺跳菜’按表演時的不同步伐套路,通常分為無量山系黑彝“跳菜”哀牢山系黑彝“跳菜”和無量鄉(xiāng)紅星村白彝‘跳菜’三種?!蠞咎恕谋硌菡撸ǔ6即┲妥骞?jié)日盛裝,也可根據(jù)舞蹈節(jié)目的需要適度夸張,但又會不失‘土而美’的本色?!?/p>
此時,在旁邊一直默默無語的縣文聯(lián)主席楊澤新插話說:“這種舞蹈演出往往采用‘揉、狂、猛’等遞進的藝術手法,融傳統(tǒng)‘跳菜’、‘十二獸神舞’、‘打歌’、‘啞神之舞’等為一體,體現(xiàn)了‘彝鄉(xiāng)歌韻、澗水狂情、氣貫長虹’的核心內(nèi)涵?!恕魳肥冀K保留彝族‘自吹自唱’的風格,并把南澗近幾年來音樂創(chuàng)作成果中最有影響、觀眾最為熟悉、傳播最為廣泛的優(yōu)美曲調(diào)融入其中,使之更具有強烈的震撼力、親和力、感染力。跳菜的舞蹈不僅有輕松自如的抒情性動律,也有剛勁猛烈的彝族氣質(zhì)性動律,集典型性、民族性和觀賞性為一體。1991年4月,我們縣的鄉(xiāng)土藝術家們將‘宴席跳菜’改編成舞蹈節(jié)目搬上了藝術舞臺。2003年3月,我們南澗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南澗跳菜)藝術之鄉(xiāng)’;2008年6月,‘南澗跳菜’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同年11月,南澗縣再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南澗跳菜)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我接著說:“是的。我看到過‘跳菜’,在迎面擺開桌子中間留一條路,賓客三方圍坐,之所以要留一方出來,就是要方便師傅們跳菜。每次都是在數(shù)聲鑼響后,大號、嗩吶齊鳴,主持辦事的‘總理’一聲令下,兩位‘跳菜’大師從廚房里相繼而出,他們頭頂著托盤,手里還撐著托盤,在托盤里面裝滿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緩的音樂聲中,一前一后,一搖一晃,根據(jù)音樂節(jié)拍,邁著輕柔而敏捷的步子,緩緩入場,兩人一邊跳著舞步,一邊在臉上做著怪相,其動作幽默而滑稽,舞姿輕松而優(yōu)美。接著其他‘跳菜’者才托著花樣繁多的菜盤也陸續(xù)登臺上菜。是這樣嗎?”
“這個嗎,你得問他。”南澗縣文聯(lián)楊澤新主席指了指魯發(fā)琨。
魯發(fā)琨接著說:“是的?!恕酁槟腥?,一般兩人一對,一對跟著一對跳,姿勢各異,變化多端,剛?cè)嵯酀D(zhuǎn)自如,不斷地把裝滿菜肴的托盤在他們手中花樣翻新。有的用頭頂,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騎在一人身上。伴隨著激越的嗩吶聲,他們時而‘蒼蠅搓腳’,時而‘鷺鷥伸腿’,時而‘金鹿望月’,時而‘野雞吃水’,翻轉(zhuǎn)跺腳,大步舞盤,競獻絕技。其中最精彩的要數(shù)‘口功送菜’和‘空手疊塔跳’?!诠λ筒恕褪恰恕丝谥芯o銜著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頭頂托盤,托盤裝滿了菜,面帶笑容,滿懷激情,邊跳邊上菜?!帐织B塔跳’是‘跳菜’頂級高手頭頂托盤,盤裝八大碗,雙手十指分開,每只手分別托起重疊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著節(jié)拍,甩開矯健而優(yōu)美的舞姿,邊跳邊舞,穿梭席間,還有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搭檔們,手舞毛巾,一張一弛,一招一式,以合拍的舞步,迎接“跳菜”的到來,‘跳菜’者從容自如,那重疊在一起的菜碗在他們手臂上,隨著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斷變化著位置,始終穩(wěn)穩(wěn)當當,一點菜也不灑出來?!?/p>
魯發(fā)琨參加展演活動
楊澤新主席補充說:“在不知不覺中,‘跳菜’人已把菜陸續(xù)擺到桌上。‘跳菜’要有功夫,擺菜也有講研,常見的擺法有‘回宮八陣’、‘四方形’、‘梅花形’、‘一條街’等等。
上完了四大碗菜后,賓客才能動筷,一邊欣賞‘跳菜’者變換無窮的舞姿和歡快詼諧的表演,一邊品嘗彝家山寨的風味?!?/p>
魯發(fā)琨接著楊澤新主席的話說:“在表演時,不管怎么辛苦,但只要一出現(xiàn)在舞臺上時,我馬上就會煥發(fā)出另一種光彩”。
“這說明你把‘跳菜’與生活融為一體了,‘跳菜’已經(jīng)成了你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了?!蔽腋袊@地說。
記得有人說過,“跳菜”與打歌同出一宗。樂之極至,便舞之蹈之。流布傳承于南澗縣的“南澗跳菜”以其獨特的光頭、羊披、捧(托)盤、大耳環(huán)四大特色和幾人重疊的雜技表演亮點而博得人們的贊賞。經(jīng)文化藝術工作者研究和發(fā)掘整理,現(xiàn)在經(jīng)??梢姾捅容^有名的跳菜節(jié)目有《跳菜情源》、《火戀彝鄉(xiāng)》、《十二獸神舞》、《彝族打歌》、《啞神之舞》等?!澳蠞咎恕钡奶茁房煞譃椤把缦恕焙汀拔枧_跳菜”兩類。“宴席跳菜”一般在結(jié)婚慶典、新房落成、給老人祝壽和為老人送終時舉行。
魯發(fā)琨向我介紹說,近年來,“跳菜”又被分成了“舞臺跳菜”和“廣場跳菜”兩種?!拔枧_跳菜”都以“半翻歌、全翻歌、三跺腳、攢攢歌”等8種,以打歌步伐為主,演員一般在20人之內(nèi),要求舞蹈動作細膩,調(diào)度花樣頻繁,演出質(zhì)量和舞蹈動律力求達到爐火純青的功效。而“廣場跳菜”則注重大色塊、大氣勢和整體藝術效果,演員少則40人,多則可達上千人。純粹民間的“跳菜”還有很多套路。如無量山系黑彝及紅星村白彝“跳菜”,有“喜鵲蹲窩”、“蒼蠅搓腳”、“踏步兩翻兩轉(zhuǎn)”、“跳步兩翻兩轉(zhuǎn)”、“回身敬酒”、“公羊打架”、“鶴立松尖”、“斑鳩找伴”等10種套路。哀牢山系黑彝“跳菜”,分別由“攢歌”、“四六步行走式”、“三跺腳”等10種5個套路組成,其獨具風格的“正喜歌”最能引人入勝,激發(fā)感情。
魯發(fā)琨認為,“跳菜”誕生于南澗,南澗因“跳菜”而出名?!疤恕敝阅馨l(fā)展成為彝族民間藝術之秀,飲食文化之奇葩,就因為“跳菜”音樂始終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彝族“自吹自唱”風格,并把南澗近幾年來音樂創(chuàng)作成果中最有影響、觀眾最為熟悉、傳播最為廣泛的優(yōu)美曲調(diào)融入了其中,才有了強烈的震撼力、親和力、感染力?!疤恕钡奈璧覆粌H有輕松自如的抒情性動律,也有剛勁猛烈的彝族氣質(zhì)性動律,集典型性、民族性和觀賞性為一體。
據(jù)我了解,近年來,“南澗‘跳菜’”曾獲得了多種獎勵,1992年2月參加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獲表演獲一等獎;1998年6月參加“亞洲藝術節(jié)”獲一等獎;2000年8月于第十屆“群星獎”廣場舞蹈比賽中獲國家級銅獎;2001年8月12日至14日,依靠自己的編導力量成功舉辦的“首屆南澗‘跳菜’藝術節(jié)”,獲海內(nèi)外專家“堪稱中國特色、云南水平、大理氣派、南澗獨產(chǎn)”的高度贊揚;2005年8月獲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金獎,同年11月參加第五屆中國舞荷花獎大賽頒獎晚會特別演出。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推廣“跳菜”藝術,南澗縣根據(jù)民間“跳菜”歌舞的發(fā)展狀況,正式命名“跳菜民間藝術之鄉(xiāng)”8個,“打歌民間藝術之鄉(xiāng)”2個,“‘跳菜’打歌民間藝術村”64個,“打歌世家”34戶,“跳菜世家”34戶,“民間音樂世家”36戶,并把“火把節(jié)暨南澗‘跳菜’藝術節(jié)”定為自治縣的法定假日,放假3天。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跳菜”,南澗縣還把它列為文化產(chǎn)業(yè)重點開發(fā)項目,目前,已申請注冊9類99種“南澗跳菜”商標,對保護品牌、擴大影響、開拓文化市場起到了有效的強力推動作用。
為全面推廣和普及“跳菜”藝術,使“跳菜藝術”持續(xù)發(fā)展、人才輩出,把跳菜藝術推向國際舞臺,南澗縣抽調(diào)大批民間跳菜藝人深入機關、學校、社區(qū)和農(nóng)村培訓,培訓率達到80%以上,形成了村村寨寨學“跳菜”的良好氛圍,還組織專業(yè)隊伍編撰彝族“跳菜”廣播體操在各中小學作體育必修課推廣,普及率達到100%,在縣職業(yè)技術中學成立“跳菜培訓中心”,開設民族歌舞中專學歷教育。經(jīng)過文藝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一組大型廣場舞蹈《南澗跳菜》應運而生,先后參加了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迎賓晚會、第六屆亞洲民間藝術節(jié)等演出,深受海內(nèi)外觀眾的高度評價和組委會的充分肯定,最終榮獲中國第十屆“星獎”銅獎。根據(jù)全縣人民的意愿,南澗縣把一年一度的“火把節(jié)”確定為“跳菜藝術節(jié)”。
我在心里想,“跳菜”能夠作為南澗彝族特有的飲食文化代表,不僅在于它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表達了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和火一樣的熱情,還在于當?shù)氐狞h委政府能夠因勢利導,積極重視推廣,否則,南澗彝族“跳菜”也不可能成為“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
編輯手記:
跳菜,又名“抬菜舞”(彝語稱為“吾切巴”),是南澗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群眾舉行喜慶、婚喪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習俗,是南澗彝族在宴請賓客時的一種最高禮儀,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近幾年來,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跳菜從零落在民間到被挖掘整理出來,再到編成舞臺節(jié)目出現(xiàn)在強勢媒體中,導致知名度陡漲。然而在跳菜這個靚麗名字的背后,是那些為跳菜技藝的傳承而忙碌奔走的人們在努力支撐著。本期,李樹華先生深入南澗,走訪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魯發(fā)琨,用溫情的筆調(diào),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魯發(fā)琨在跳菜技藝傳承之路上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