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泰
(福建省建甌市徐墩林業(yè)工作站 353100)
?
筍用毛竹林高產(chǎn)培育技術
朱忠泰
(福建省建甌市徐墩林業(yè)工作站353100)
從竹林結構調整、土壤管理、施肥、老與小病竹采伐、竹山噴(滴)灌、機耕路開設、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筍用竹林高產(chǎn)培育技術。
毛竹;筍用林;培育技術;產(chǎn)量
毛竹產(chǎn)業(yè)是建甌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也是促進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建甌市的毛竹面積居全國縣級之最,林區(qū)農(nóng)民不僅從筍竹種植中得到實惠,而且大力發(fā)展竹加工企業(yè),形成筍制品、竹家具、竹三板、竹工藝、竹生產(chǎn)資料等方面的系列產(chǎn)品,大量的竹制品、竹口服液、竹炭保健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產(chǎn)品遠銷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促進毛竹產(chǎn)業(yè)快速發(fā)展,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經(jīng)濟效益顯著。但目前林農(nóng)經(jīng)營筍用毛竹林的培育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整體竹筍的產(chǎn)量與經(jīng)濟效益。本文總結筍用毛竹林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階段、豐產(chǎn)結構及培育技術,以供生產(chǎn)參考。
建甌市地處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東南麓,森林覆蓋率81.54%,竹林面積75 371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23.60%。平均海拔453 m,最高海拔1822 m,為典型的中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北部的武夷山山脈擋住北方寒冷氣流南侵,東南部鷲峰山脈擋住強颶風的破壞。雨量充沛,濕度大,年平均降水量1676 mm,最多達2229 mm,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空氣水汽含量充沛,全年平均相對濕度81%,適宜毛竹生長。
由于冬季氣溫低、雨量少,大部分的孕筍鞭、鞭芽生長均需達到一定的生長溫度與濕度條件,地下部的筍芽才開始發(fā)育,發(fā)育時間較長,一般要從夏末持續(xù)到翌年的初春。在夏末秋初,壯齡竹鞭的部分肥壯側芽開始萌發(fā)為筍芽,筍芽進一步分化形成節(jié)、節(jié)隔、筍籜、側芽和居間分生組織,并逐步膨大。初冬,筍體肥大,形成冬筍。冬筍是毛竹筍的一種形態(tài),也就是春筍的前身,自然冬筍芽分化萌生后,逐漸膨大,待冬筍林內濕度下降、冬筍不再生長時,為最適采收時期。翌年春季地面濕度回升,加速冬筍的生長,筍芽繼續(xù)萌發(fā)出土。立春以后,竹筍繼續(xù)生長,開始破土,最終筍尖穿過地表裸露地面,即春筍成熟,可以采收。春筍密被粗毛,有黑斑點,生長速度快,每天以5~10 cm速度向地上伸長,完全出土需2~3個月,4月初以后發(fā)育出來的筍為退筍。
3.1林分組成
筍用林的高產(chǎn)林分組成,必須實行混交栽培,在進行撫育管理中,就應明確混交樹種和比例,并在間伐過程中留足闊葉樹和針葉樹等的生長空間,形成對毛竹生長有利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若采用純林栽培,而撫育墾復跟不上,竹林的生態(tài)質量下降,病蟲害會日趨嚴重,導致毛竹胸徑小、矮化,筍的產(chǎn)量隨即下降。因此,混交林不僅能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病蟲害發(fā)生減少,而且有較高的生產(chǎn)力水平,從而保證筍用林高產(chǎn)、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與毛竹伴生良好的樹種:欏木石楠、桃葉石楠、石楠、楊梅、紅豆杉、楓香、豆科樹種,以及馬尾松、杉木等非豆科固氮樹種?;旖粯浞N的數(shù)量按樹投影占20%的比例配置,且混交樹種必須分布均勻,可有效促進筍用林的地下與地上部生長。
3.2種植密度
合理的種植密度是高產(chǎn)的關鍵,根據(jù)毛竹的生長規(guī)律以及大量的試驗與實踐,一般筍用林以每667 m2種植66~133株為宜。
3.3合理的竹齡結構
筍用林年齡結構標志著竹的豐產(chǎn)與可持續(xù)狀態(tài),筍用林除要有合理的密度之外,還應有合理的年齡結構,才能保證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筍用林可采用林分平均胸徑,通過線性規(guī)劃得到合理結構,例如:林分的平均胸徑為9 cm,每667 m2種植150株,筍用林各度竹Ⅰ∶Ⅱ ∶Ⅲ∶Ⅳ∶Ⅴ度以26∶45∶30∶30∶19為宜,以此類推。
4.1冬筍采收方法
冬筍在12月至翌年1月采收,適宜的采收時間和良好的挖筍技術是竹林連續(xù)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關鍵。在采挖時應盡量不破壞竹鞭,挖后要及時覆土,穴、溝要填平。
4.1.1沿鞭翻土挖筍選擇葉茂密、葉色深綠的孕筍竹,在其附近淺挖,找出黃色或棕黃色的壯鞭,然后沿鞭翻土,就可以找到冬筍。
4.1.2開穴挖冬筍在孕筍竹的周圍仔細觀察,若地表泥塊松動或開裂、腳踏后感到松馳,即可用鋤開穴挖取冬筍。
4.1.3全面翻土挖筍挖筍時,從底向上,這樣淺鞭筍基本上可以全部挖起。在挖土時,若發(fā)現(xiàn)筍的不定根,則可判定有冬筍;另外,發(fā)現(xiàn)黃色或黃棕色壯年鞭后,一邊挖山松土,一邊跟鞭深翻土壤,也可找到冬筍。這種方法既可采收冬筍,又可撫育竹林。
4.2竹林結構調整
竹林結構的調整是增加竹產(chǎn)量的有效措施,科學控制竹林的密度,有計劃地挖筍、留筍、護竹是提高竹筍產(chǎn)量的關鍵。要做到不挖鞭筍,留養(yǎng)冬筍,保護小年筍,留足春筍,及時挖出退筍,適當疏去過密筍、弱筍、小筍、病蟲筍、斜生筍、退筍,在出筍盛期留足春筍,保持最合理的密度,老、中春竹合理搭配,使竹林處于最佳結構。
4.3土壤管理
土壤是筍竹林生長之本,科學的土壤管理是提高筍竹產(chǎn)量的關鍵。
4.3.1松土除草每年6~8月要進行1次全面松土與除草,松土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結構與松緊度,同時能及時將雜灌木、草根、老樹根、老竹鞭和竹蔸清除。松土深度為20~30 cm,坡度大于25°的采用帶翻,小于25°的可全面深翻,深翻同時要清除樹頭、老竹頭、芳草根,同時除去石頭塊。為了促進鞭生長和促進孕筍,每年進行2次全鋤,深度15 cm左右。
4.3.2施肥筍用材的施肥應采用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長效肥與短效肥相彌補,以施用豬糞、牛糞、草土灰、廁肥、土雜肥(或毛竹專用肥)為主,每667 m2(下同)施用量為500 kg。在筍發(fā)育時期(5-6月)施尿素10 kg,在成竹時期(8-10月)施鈣鎂磷肥2 kg,在冬筍生長期(11-12月)施氯化鉀4 kg。
4.4老、小病竹采伐
秋冬季正值毛竹林砍伐季節(jié),為了提高竹林質量,優(yōu)化竹林結構,對7年生以上(含7年生)老竹、胸徑在6 cm以下的小竹及被病蟲為害的毛竹進行全面砍伐,嚴禁砍伐7年生以下青壯竹。
4.5竹山噴(滴)灌
竹子對水分要求較高,特別是孕筍期間。如果水分充足,孕筍量高,筍體飽滿,出筍量增大。因此,對竹山水源充足的地方應建立蓄水池,開展竹山噴(滴)灌技術。
4.6實施竹標號
隨著竹材加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竹材需求量將越來越大。為了遵循毛竹采伐原則,科學采伐毛竹,推廣新竹標號技術,對每年新竹在1.5 m高度處標號,并用記號筆寫上年度或定上“3”,標號方向朝路或坡下。
4.7開設機耕路
開設竹山機耕路是提高竹林集約管理水平、降低生產(chǎn)成本、增加竹農(nóng)收入的一項基礎建設,可為運輸毛竹、冬筍、春筍提供交通便利。
筍竹的病蟲害較多,為害比較嚴重的病蟲害有竹筍夜蛾、竹廣肩小峰、竹筍泉蠅、毛竹枯梢病、剛竹毒蛾等。
5.1竹筍夜蛾
防治方法:一是結合撫育管理,清除竹林的雜草、檔葉,破壞竹筍夜蛾的繁殖環(huán)境。二是用藥防治,在出筍期(3-4月)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10 d噴1次,共用藥3~4次。三是4月5日以后及時挖除退筍、死筍,及時深埋,防止幼蟲轉株為害。四是保護留竹成果,在已確立留竹的筍周邊30 cm范圍以內可用敵百劑、呋喃丹等農(nóng)藥噴施,以提高成竹率,保證筍的質量。
5.2竹廣肩小峰
防治方法:一是在冬季(2月)以前及時將受害的毛竹清除,燒毀病梢、病枝葉。二是在竹廣肩小峰成蟲期,采用敵百蟲進行熏殺,每667 m2用量1 kg,每8 d熏殺1次,共進行3次。三是每年的4-5月期間將40%氧化樂果按1∶1用水稀釋后,每株竹子注射10 mL,每年1次。
5.3竹筍泉蠅
主要為害衰弱和死亡的筍,使大量竹筍失去商品價值。主要防治方法是在林內及時挖去弱筍、死筍,破壞幼蟲繁殖環(huán)境;在撫育過程中要及時清除雜草和丟下的筍籜。
5.4毛竹枯梢病
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消除病源,砍除已發(fā)病的病株,將病梢、病枝葉集中燒毀。二是在中耕過程中及時將落葉進行翻土深埋,可消滅大量侵染源。三是在5-6月期間,采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 d噴1次,連續(xù)噴3次。
5.5剛竹毒蛾
防治方法:一是燈光誘殺成蟲,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設立誘殺臺,每天23:00后進行燈光誘殺。二是在早晨、傍晚竹林內濕度大時,用甲胺磷1500倍液噴霧,消滅剛竹毒蛾幼蟲。
(責任編輯:林蕓青)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so bamboo shoots
ZHU Zhong-tai
(XudunForestryStationofJian’ouCity,FujianProvince353100)
This paper summarize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so bamboo shoots from following aspects, i.e. adjustment of forestry structure, soil management, fertilization, removing of old, tiny and ill bamboo, spray and drop irrigation in bamboo-growing hill, constructing of road for tractors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Moso bamboo; forest for producing moso bamboo shoo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yield
2016-04-20
朱忠泰,男,1965年生,林業(yè)工程師。
10.13651/j.cnki.fjnykj.2016.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