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的雕塑世界巡展走到了第十九站,才第一次走進上海,是否這一站對我而言也只是平常的一站。
而好友毛時安先生在為我上海展覽寫的序言里說出了我的心聲——許鴻飛帶著他的具有標志性的已經(jīng)名聞遐邇的肥女雕塑群,來到了他特別喜愛的上海。是的,他特別喜愛上海,喜愛上海的文化氛圍,喜愛上海的現(xiàn)代摩登,喜愛上海的高度國際化現(xiàn)代化……
確實,作為國內(nèi)與國際化接軌程度最高的大都會,上海是一座時尚,藝術氣息濃郁的城市,而同時它也保留著獨特的地域人文氣息。這座城市的國際化和接地氣,恰恰與我的游走于海外巡展的“肥女”有著相同的特質(zhì),因此對于這一站的來臨我是十分期待的。
至于為何姍姍來遲,到第十九站才抵達上海?正如毛時安一語道出的真相——來上?!I劃準備了很久很久。早在去年,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這一站展覽就已提上議程并籌備策劃,但直到今年,才真正籌備完成。
是的,眾所周知,這是我世界雕塑巡展的第十九站;但不為人知的是,每一站展覽我都將之作為第一站來籌備。每一站的作品,每一程的出發(fā),每一次的揭幕,我都懷著虔誠的初心去做。
從中國美術館邁出世界巡展的第一步,三年的時間里,我走過了意大利的西西里,托斯卡納、都靈、米蘭、佛羅倫薩、錫耶納以及法國的巴黎盧浮宮、英國倫敦、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德國柏林、美國洛杉磯等地,當觀眾在雕塑前忘情地躍起、歡舞,當他們放下所有矜持,敞開胸懷地去接受這些來自東方的快樂“肥女”,有媒體會使用熱情夸張的語匯來形容這場展覽的成效,說我“征服了西方的觀眾”。我以為這樣的評價并不恰當,過于粗暴了。藝術無論是創(chuàng)作本身抑或交流的過程,于我而言都是思想情感、生活體現(xiàn)的表達和分享?!胺逝钡膭?chuàng)作于我而言更是對生活點點滴滴的藝術再現(xiàn)?!胺逝眰兏吒琛⑵鹞?、奏樂、戀愛、逗娃等等,每一幕都是我身旁形形色色的人們最真實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我將我眼中的中國本土婦女在隨時代變遷發(fā)展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生活的平實故事,以雕塑語言再現(xiàn),將他們樂觀自信、豁達開放的精神狀態(tài)傳遞給觀眾,是我對雕塑創(chuàng)作的理解和堅持,過程中因各中人性共有的情懷而與世界各地民眾產(chǎn)生共鳴。
誠然,現(xiàn)當代的審美里身軀“肥”并非一種時尚之美,當下瘦身、減肥才是“王道”。帶著“肥女”巡展世界之時,不少國外的觀眾都會好奇:中國的女人都這么肥?體型如此龐大?事實當然并非如此,當然我這“肥女”并非為了曲解當代中國人的形象而創(chuàng)作。中國在不斷進入國際的同時,整個世界對我們的好奇心也愈漸強烈。從巡展初期在墨爾本,當?shù)赜^眾心中的中國人印象仍然停留在留辮、裹腳的舊社會形象上。而身軀龐大而輕盈跳脫的“肥女”,卻以自由飛揚的精神面貌,沖刷走他們根深蒂固的原始印象。
回到藝術與審美的課題,藝術的發(fā)展進入到當代,一件作品具有當代性,審美的指向已不再是逼真描摹現(xiàn)實的外在形態(tài),而在于藝術家置身當下的文化環(huán)境,其作品反映出當下的時代特征和精神情感。而當下,中國女性不再是軀體上的豐滿,而在于思想情感上的獨立、自信和富足。這也是我一直醉心于“肥女”創(chuàng)作的緣由。中國當下百姓思想上的豐饒和自信,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時代精神。
近年,我一直帶著我的“肥女”周游列國,旨在將中國的藝術引入到世界各地,讓國際了解、欣賞當代的中國故事和藝術精神,同時也是我對外國文化觀摩和吸收的契機。而上海這座當代中國最為開放的國際性都會,思想上的豐滿更不在話下。因此,此次來滬,除了展覽,也旨在觀摩。一切如此嶄新,令人期待。
作為中國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先行者劉海粟先生,歷經(jīng)蒙受詆毀的破壞再行艱難的創(chuàng)造,最終成為美術時代的奠基人。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這樣能抵住逆向洪流而執(zhí)著前行的先驅(qū)。此次我的作品得以進入劉海粟美術館,無疑是向海老的學習和致敬,也是心懷惴惴地接受一場檢閱。為了這次展覽,一如我一貫的做法,我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件新作?!扼@起》《朋友圈》《忘情》《激情》都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亮相,我將它們帶到美術館內(nèi)作為首次亮相的作品,不得不說既有期待亦有忐忑——一切自然都源于重視。
赴上海之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同行的都是多年的朋友,一切正如最初出發(fā)前往中國美術館時的情景一般。
一切如舊,一切亦如新。藝術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