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娟(鎮(zhèn)江市仁濟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護患溝通應用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作用探討
張萍娟
(鎮(zhèn)江市仁濟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目的 探究護患溝通應用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雙盲法進行例數均等分組,將抽簽到偶數的患者48例作為參照組,將抽簽到奇數的患者48例作為研究組,前一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后一組在參照組的護理措施基礎上,給予護患溝通,對比兩組患者情緒評分、滿意度等情況。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的SAS評分(14.54±0.21)分,顯著低于參照組的(40.24±1.69)分(P<0.05);研究組的滿意例數為46例(95.83%),顯著多于參照組的40例(83.33%)(P<0.05)。結論 給予此類疾病護患溝通,具有提高滿意度、改善焦慮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護患溝通;老年糖尿病;護理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通常是因為患者胰島素異常而引起的一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人,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在患者生病期間,護理人員往往給予更多的護理以及關心,因此維護好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具有現實意義。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內容進行如下報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的全部病例都已經簽署自愿參與我科室研究的知情同意書,而且均符合DM疾病的診斷標準。依據雙盲法進行例數均等分組,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8例。參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7~75歲,平均年齡(61.25±0.25)歲。研究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6~76歲,平均年齡(61.86±0.34)歲。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等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運動指導、飲食護理、用藥指導等,其中在飲食方面,醫(yī)護人員應當為患者制定一個針對性的科學飲食方案,叮囑患者盡量按照計劃進行飲食,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進而改善其糖代謝紊亂的情況。在運動健康方面,醫(yī)護人員應當告知患者運動的意義,叮囑患者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適量運動,進而促進胰島素敏感性有效提高[2]。
研究組患者在以上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患溝通,包括:(1)心理護理。通常情況下,此類患者的心理都比較脆弱,極其敏感,而且病程較長,因此多數患者都存在嚴重焦慮情緒。為此,護理人員應當注意心理護理,熱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紹老年病區(qū)的住院環(huán)境、治療等情況,進而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于此同時,醫(yī)護人員應當及時為患者提供幫助,及時解答疑問[3]。(2)語言溝通。在護理前,我科室護士提前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愛好、病情等情況,然后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以及預見性。此外,我科室護士還告知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盡量多采用安慰的語氣語氣交流,而且講解一些糖尿病成功治療的病例給患者聽,使其重新樹立治療信心[4]。(3)非語言溝通。在護理過程中,我科室護士也采用非語言溝通,例如,在護理過程中,倘若患者向醫(yī)護人員傾訴痛楚,則醫(yī)護人員與其目光接觸,使其感受到關心與溫暖,進而使其主動配合我科室護士的護理工作。
1.3 療效評定標準
(1)情緒評分。護理前后,我科室醫(yī)護人員采用SAS量表對入選全部病例焦慮情緒進行評價,其中倘若患者評分低于50分,則判定為無焦慮情緒;倘若患者評分在50~59分,則判定為輕度焦慮;倘若患者評分在60~69分,則判定為中度焦慮;倘若患者評分在70分以上,則判定為重度焦慮。(2)滿意度。出院當天,我科室醫(yī)護人員采用我院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展開調查,其中該量表主要含有護理人員護理技能、態(tài)度等五方面內容,為百分制,劃分為十分滿意(≥85分)、基本滿意(≥60分且<85分)、不滿意(<60分)這三個層次[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9.0軟件對本次研究獲取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情緒評分
護理前,兩組的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焦慮評分都顯著改善(P<0.05);而且研究度的改善程度較大(P<0.05)。其中,研究組護理后的SAS評分為(14.54±0.21)分,顯著低于參照組的(40.24±1.6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對比情緒評分(±s,分)
表1 兩組對比情緒評分(±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8 68.54±2.25 14.54±0.21參照組 48 69.74±1.75 40.24±1.69
2.2 對比滿意度
研究組的滿意例數為46例(95.83%),參照組為40例(8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比滿意度 [n(%)]
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大的改善,生活習慣發(fā)生較大改變,導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對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因此,給予此類患者有效護理措施極其重要。然而,研究表明,現階段,患者、護士間存在嚴重的溝通障礙,原因在于護士流程表現出明顯流程化以及機械化的特點,導致患者感受不到護士的關心。本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護患溝通,與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緩解其焦慮情緒,進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我院工作的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的SAS評分(14.54±0.21)分,顯著低于參照組的(40.24±1.69)分(P<0.05);研究組的滿意例數為46例(95.83%),顯著多于參照組的40例(83.33%)(P<0.05)。在老年病區(qū)中,對其此類患者,我科室護士注意護患溝通,重視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溫暖以及關心,進而緩解其焦慮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綜上所述,護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注意護患溝通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情緒,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對我科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1] 顧 軍. 芻議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4,6(22):131,133.
[2] 李 妍. 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9(05):179.
[3] 范佳媚. 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4(20):251-252.
[4] 李 穎,井坤娟. Orem自護理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現狀及思考[J]. 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5,7(04):61-65.
[5] 王素芳. 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實踐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2014,3(21):137.
本文編輯:徐 陌
R471
B
ISSN.2096-2479.2016.07.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