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華
互動式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起到傳遞和反饋信息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注意細節(jié),對話應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基礎上。
一、立足當前,發(fā)現(xiàn)互動式教學有待解決的問題
1.忽視學生需要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動手能力較弱,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也不考慮教學是否符合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低效”互動式教學
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有不同,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幫助每位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部分教師不注重學生間的差異性,常做出無意義的詢問,致使互動式教學低效。如教師習慣在課堂上詢問學生:“你們聽懂了嗎?”“這道題會不會?”這種面對整體學生的詢問互動起不到任何效果。
二、高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互動式教學法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所以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從教育主陣地——課堂出發(fā),探討了如何提高互動式教學法的效率。
1.提升教師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學化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升自我,轉變教學觀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1)轉變教學觀點,以學生為主體
新式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提高學生實踐、質疑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猜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先布置好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預習并記錄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提高互動式學習法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化學必修一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種形式,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在教學《金屬鈉》時,筆者要求學生先預習,無形中促進學生拓展化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預習后會提出一些問題。如“鈉是如何保存的?”“實驗中如何處理廢棄材料?”等問題。
(2)創(chuàng)新教材,加強引導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聯(lián)系社會熱點問題,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形成具有創(chuàng)新性、啟發(fā)性、互動性的教學方案。
(3)增加實驗內容,實現(xiàn)實驗互動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演示和解說實驗內容,以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受傷。
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筆者曾經把兩個班級做對比,在一個班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另一個班級采用實驗互動教學。經過對比發(fā)現(xiàn),通過實驗,學生更容易理解化學知識,也喜歡在實驗中拓展新知識,實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
如在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后,筆者講解了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難點內容。在課后調查時,學生紛紛表示實驗可以幫助他們更形象地理解物質間的交換,也更容易理解配平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
化學是實驗性學科,需要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最后驗證。因此,教師應改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實驗互動,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思維。
(1)提出觀點,辯論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質疑。如在教學“膠體”時,筆者提出“膠水、墨水都是膠體”的說法。有些學生立即反對,也有些學生同意,筆者立刻引導學生雙方展開了辯論。從雙方的辯論中,筆者判斷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進而深層分析膠體的知識點。
(2)進行總結
由于學生還沒有形成學科知識體系,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和反思學習內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建立化學思維模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相結合,既能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避免一些有毒實驗可能造成的傷害。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分子運動,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抽象的化學知識。
目前,互動式教學法雖然存有一些問題,但未來發(fā)展趨勢良好。因此,教師不僅要加強師生互動,也要促進互動的多元化,真正讓互動式教學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厚德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