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瓊
英語課堂:培養(yǎng)學生話語能力的實踐與思考
文/張麗瓊
為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多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優(yōu)化課堂教學,可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依然保持沉默,沒有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的話語能力。而學生的話語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完成課堂任務和交際應具備的表達自己見解、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如果互動方式單一簡單,很可能造成學生缺乏興趣,缺乏深度思維,疏于言語建構。
教師話語的使用得當與否會對學習者的語言輸出和交際能力產(chǎn)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當前,教師說、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仍是課堂互動的主要模式,此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話語能力。教師話語過多將使學生在課堂上失去話語能力。
案例1
廣州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9 Look at this T-shirt對話當中,某教師想通過價格學習expensive“貴的”這個單詞,其依托教學情境與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T:Let’s go shopping. Ok?
Ss: Ok.
T: Look at this T-shirt. (男T-shirt) Do you like it?
Ss:Yes/ No.(個別女學生回答No)
T: Yes. I like it, too. Do you know how much is it? (一邊翻出價格牌)
Ss: It’s 150 yuan.
T: Wow, that’s too expensive.
Ss: No, it’s 便宜的.(由于不懂cheap這個單詞)
T: Cheap? Yes or no?(教師提高嗓門暗示學生)
Ss: Yes/No.(個別學生回答No)
T: Yes, it’s expensive. I won’t take it. (教師忽視了個別學生的回答,緊接著開始教單詞expensive)
分析
案例1中,學生在教師的示意下,機械地用僵化的語言應答?!癥es”“No”和“OK”成為學生主要的課堂話語輸出。師生語言互動機械,缺少真實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語言輸出違背了自己的真實情感。教師甚至忽略了某些同學的回答,并沒有多理會不同意見的同學。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機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覺得比較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強化小組合作學習。
給足思考時間,是保障表達的前提 教師是全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掌控者,是組內(nèi)研討的參考者,是小組研討的引導者。教師要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話語能力提高,在小組內(nèi)交流前,應該充分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每個學生先獨立思考,甚至可以讓學生寫出思考的要點。
案例2
廣州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2 What’s your father’s job?通過對話學習職業(yè)和各個職業(yè)的職責,教師給出了一下引導:
T: What’s your father’s job?
Ss: He’s a….
T: What about your mother?
What’s her job?
Ss: She is a….
T: Do you want to be a…?
Please think about what’s each
job’s responsibility.Please write down your thought.
分析
案例2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有一個深刻的自我思考時間。這個過程正是學生思維建構的過程,把自我獨立思考的東西表象化,為小組合作學習發(fā)言做充分的準備,從而有效地保證小組交流時每個人都有話可說,主動積極地發(fā)言。
養(yǎng)成傾聽習慣,是提升能力的基礎 教師和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小組匯報發(fā)言的重要保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樂于發(fā)言,知道如何把本組學習成果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匯報出來。對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以身作則,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后進生,無論對錯與否,教師都要耐心傾聽,不能輕易插話或打斷。只有老師全心地投入才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只有教師認真地傾聽,才能促進學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
案例3
T: If you were on the school way, you saw a cleaner sit down on the road.She looks like uncomfortable.She feels not well. What will you do?
S1: I will go away quickly. (現(xiàn)場觀眾大笑,甚至有孩子指責道:He is so selfish.發(fā)言的孩子委屈得眼淚奪眶而出,而這個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這一變化,連忙接著往下問)
T: Why will you do this?
S1: I want to walk ahead to the shop quickly and buy a bottle of water,go back to give to the cleaner.I will be back!(笑聲停止了,現(xiàn)場一片寂靜)
分析
試想,如果教師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表述,可能就失去了一次了解事情真相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可能傷害了孩子純真的心, 也許這位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了。這個案例不僅讓我們感覺到孩子心靈的純潔無邪,更讓我們懂得了傾聽是多么重要。教師和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基礎。
多樣交流形式,是提供說話的舞臺 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取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在小組內(nèi)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組內(nèi)交流方式要多樣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發(fā)言式、指定發(fā)言式、組內(nèi)議論式或兩兩配合式??傊?,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案例4
T: Here is a form for you. Please ask your classmate’s parents’ job. Discuss in group and finish the form.
Who Job ResponsibilityEx.S1farmergrowfoodforpeople S2 S3 S4
分析
案例4中,教師通過任務驅(qū)動,采用學生與學生個體間互動的方式,這樣的小組交流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教師問、學生答這一簡單的互動模式。這樣的課堂不僅給學生搭建了互動的平臺,而且使他們獲得了交流的機會,提供了發(fā)言舞臺,從多個維度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機會。
學會客觀評價,是激活課堂的渠道 在日常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上講臺匯報的小組匯報完畢,臺下的同學會對發(fā)言的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常會使用這樣的語言,如“I think so.”“I appreciate you.”“I have a question.”“I understand your thought.”“I agree what you said.”“I would like to put up another method.”等等。這些重復與質(zhì)疑的語言是建立在學生認真傾聽的基礎上的,學生首先認真傾聽了,然后用規(guī)范的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習慣,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來自同學們的評價和肯定,會讓匯報員信心大增,樂于發(fā)言,其他傾聽的孩子們也能各抒己見。孩子們學會了客觀評價,不同的話語渠道就使整個課堂變活了。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話語能力。
(作者單位:廣州開發(fā)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