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華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1)
?
英語專業(yè)學生實時口語能力培養(yǎng)探析
江 華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1)
實時口語交際能力是衡量一個英語學習者能力和水平的最高標準。目前,因課堂條件和教學水平的限制,它成為廣大英語專業(yè)學生難以突破的障礙?!巴蝗恍约僬f”的提出,使得一線教師正視培養(yǎng)學生即席的、無準備的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在此理論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并運用SPSS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檢驗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實時口語能力;突然性
外語交際能力是使人有效運用語言的知識并使用該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這一術語最早由Dell Hymes在他的論文《論交際能力》中提出。Hymes把能夠回答語言的語法性、適合性、得體性和現(xiàn)實性,這四個問題的知識稱為交際能力的四個參數(shù)。一位能夠回答這四個問題的實際講話者或聽話者(與理想講話者相對)將能在一定文化環(huán)境中有效地使用這種語言或其它交流手段,即具有交際能力[1]。
Hymes的交際能力概念針對Chomsky理解的competence和performance的差別,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特別強調(diào)語言運用能力,并非要為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創(chuàng)立一個新標。但是他強調(diào)語言交際運用實際規(guī)律的研究確實與Chomsky的研究理想講話者抽象語言理論方向非常不同,這就使當時很多學者和教師深信,交際能力理論將對人類語言實際運用規(guī)律的探索甚至語言教學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直接給語言教學,包括一語、二語甚至外語教學的人們帶來黎明曙光和行動上的指引。在此基礎上,逐漸發(fā)展為外語交際教學思想并對外語教學實踐產(chǎn)生深遠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外語交際能力理論越發(fā)顯出指導教學的威力和良好效果[2]。
交際能力理論的提出與完善是世界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領域劃時代的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逐漸使外語教學工作者發(fā)現(xiàn),缺乏對外語交際能力本質(zhì)特征突然性的研究或將交際能力構成和本質(zhì)屬性混為一談,就是整個語言交際理論體系中被忽視多年的“短板”。開展交際能力本質(zhì)特征突然性的研究可以促進外語交際能力理論的完善和發(fā)展,又可以為交際能力培養(yǎng)實踐提供過程評價和方法調(diào)整的客觀標準及原則方法的指導,所以它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都很大。由于外語交際能力理論沒有重視其本質(zhì)特征,人們對交際能力理論的解釋和理解也有差異。明確人類交際活動和語言交際能力的本質(zhì)特征是具有突然性的,在實踐中按照交際能力本質(zhì)特征——突然性,要求糾正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整體思路,扭轉在一切準備好的思路上培養(yǎng)一切有準備的能力的做法,清楚明確地培養(yǎng)實時外語交際能力的正確目標是培養(yǎng)外語的突然性能力即非準備能力,這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應付課堂內(nèi)外真實交際需要的外語能力——外語交際能力[3]。簡言之,外語交際能力的本質(zhì)特征是突然性,在此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手段的變革和課堂模式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
2.1 研究問題
筆者嘗試用三種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時口語交際能力。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驗,檢驗這些方法是否有效。
2.2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進行定量分析并檢驗T值。
2.3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yè)大一年級2015級1班,共計15名學生。
2.4 研究步驟
有三位老師分別承擔這個班級的綜合英語初級、英語泛讀和英語初級聽力課程。在運用“what提問法”“隨進隨出法”“類同傳翻譯法”等教學方法后,在一年時間內(nèi)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口語考試,考試內(nèi)容為時下流行的隨機話題的討論[4]。先給學生一段30詞左右的背景材料,然后提出三個問題,請學生作答。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語速、時長和內(nèi)容分別給分并記錄每一次的考試成績,通過對五次口語成績的定量分析,得出結論。
這里僅列舉最后兩次的口語測試內(nèi)容,以便使讀者對測試的難度和深度有更直觀的認識。
(1)Shanghai Disneyland opened recently after years of anticipation,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Wang Jianlin who claimed that Disney is forcing Chinese people to become too westernized.
譯文:經(jīng)過多年籌劃,上海迪士尼樂園終于開門迎客,王健林對此評論說,中國人現(xiàn)在越發(fā)西方化了。
Q1: Will you visit Disneyland? Why or why not?
問題1:你會去迪士尼公園嗎?為什么去或不去?
Q2: Do you believe Disneyland is making Chinese people too westernized? Why or why not?
問題2:你同意迪士尼公園正在讓中國人越來越西方化嗎?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Q3: Do you think it’s bad to consume entertainment from another culture?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 global media market?
你認為消費另一種文化下的娛樂是壞事嗎?這對全球化的媒體市場有哪些好處及壞處?
(2)Even the tastiest food is always more delicious when you eat it with your friends. A beautiful meal shared with the ones you care about creates lasting memories and spontaneous moments of joy.
譯文:再美味的食物跟好朋友分享都會更加美味。跟你喜愛的人共享美食會留下經(jīng)久不衰的美好回憶和瞬間迸發(fā)的喜悅。
Q1: Are you the type of person that would take a picture of your food before eating? Why or why not?
問題1:你是那種就餐前會先給食物拍照的人嗎?為什么是或不是?
Q2: Talk about the best food moment that you have shared with your friends.
問題2:請談一談你跟朋友共享的一次美食經(jīng)歷。
Q3: What is your absolute favorite restaurant?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is restaurant?
問題3:你最最喜歡的飯店是哪家?這家飯店有何特別之處?
2.5 研究結果
經(jīng)過近一年的不斷踐行,學生逐漸理解并接受了基于突然性理論的教學手段,例如每堂課前的類同傳練習,即任課教師口述一段VOA正常語速的英文,約2~3分鐘,學生即席翻譯成中文寫到紙上,并在3分鐘內(nèi)收齊,由老師根據(jù)內(nèi)容完整性評分,整個過程控制在5~6分鐘內(nèi)。綜合英語初級課程周學時為8,也就是說,學生能在一周時間內(nèi)至少三次進行這種類同傳練習,鍛煉聽力和翻譯能力。經(jīng)過兩個學期的訓練,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很多學生甚至可以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中,不僅交際能力提高,而且學習興趣增強。
將英語專業(yè)班級學生在一年中五次的口語成績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五次口語測試的成績
此表為實驗對象15人五次口語成績的匯總表。其中平均值越大意味著成績上升越好;標準差代表著成績的離散程度,值越小即離散程度越小,代表成績趨于平均值,說明學生在考試中的臨場反應、口語表達在不斷加強。其中五次平均成績分別為71.27,72.6,74.07,75.93,78.53。這一年來,在突然性理論指導下,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課堂模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即席的、無準備的實時口語交際能力,學生的平均成績提高了大約7.2分,標準差由9.14降低到7.86,代表成績趨于一致,說明學生的成績有了整體穩(wěn)步提高。
為了進一步說明平均成績的提高是整體提高,筆者引入了小概率事件分析方法——T值檢驗。
表2 T值檢驗
其中,假設平均差為0,即兩組數(shù)據(jù)平均方差的值相等;所取雙尾顯著水平為0.05。通過對比成績一與成績五,得出雙尾概率P值為0.03,小于顯著水平0.05,證明此為小概率事件;雙樣本平均方差的值相等的假設不成立,也就是成績一與成績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從成績一到成績五有了顯著提高。
除了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證明在外語交際本質(zhì)——突然性理論的指導下,新的教學手段和課堂模式取得了成功,參與實驗的學生也真切感受到自己口語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作答時間已經(jīng)由最初不到10秒鐘發(fā)展到現(xiàn)在平均30秒。這說明在最開始的口語測試階段,學生“無話可說”,只能簡單作答;經(jīng)過兩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從“無話可說”到“有話要說”,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
交際能力從來不是孤立的,相反,聽、說、讀、寫、譯這五種能力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本文在突然性理論的指導下,改變了課堂模式,增加了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同傳練習只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手段,旨在通過對學生聽力和翻譯的培養(yǎng),強化其實時口語交際能力。加強口語訓練還應不斷擴大閱讀范圍,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精聽與泛聽共促進。讀得多、聽得多,自然會寫、會說,翻譯時才能準確流利。只有將這五種能力進行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外語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外文修養(yǎng)。
[1]Johnson K &Helen Johnso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Blackwell Publishers,1998:62-68.
[2]William,Littlewood. Developing a Context-Sensitive Pedagogy for Communication- Oriented Language Teaching[J]. English Teaching,2013,68(3):3-25.
[3]孫長順,孫壯飛.關于外語交際能力本質(zhì)特征突然性的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2013(8):128-131.
[4]江華.告別“聾啞英語”—基于突然性研究的大學生實時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初探[J].長春大學學報,2014(12):1806-1808.
2016-07-29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課題“基于實時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獨立學院英專生綜英課堂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研究”(JGJ2015D322)。
江 華(1982- ),女,講師,碩士,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6)10-01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