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蘇 王成華 江蘇省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檢測
□ 宋蘇王成華江蘇省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氯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現(xiàn)已被我國和大多數(shù)國家從獸用藥物目錄中刪除并禁止使用,如果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有氯霉素,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做好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檢測工作至關重要?;诖?,探討動物源性食品中的幾種氯霉素檢測方法,以期對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健康起到保障作用。
當前,我國社會大眾日常飲食對于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極大,如各種養(yǎng)殖動物的可食性肉類組織和蛋、奶等,與此同此食品安全仍不可忽視,因此在大量供應動物源性食品的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檢測管理工作,保障市場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動物源性食品殘留氯霉素是一個廣受社會關注與重視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氯霉素已被明確禁止使用,但市場上仍可能出現(xiàn)殘留氯霉素的動物源性食品,因此氯霉素檢測成為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的一項主要內容。
氯霉素本是一種對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衣原體、立克次體等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廣譜抗生素,曾被作為獸用藥物廣泛使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氯霉素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因此氯霉素已被我國和絕大多數(shù)國家從獸用藥物目錄中刪除并禁止使用,對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殘留堅持“零容許量”的原則,因為如果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有氯霉素,人在食用后,食品中殘留的氯霉素會進入人體內,導致人們出現(xiàn)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惡性血液疾病,對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的氯霉素,防止存在安全問題的動物源性食品進入市場,對于保障大眾的飲食安全健康尤為必要。
微生物檢測法
微生物檢測法是利用氯霉素與特定菌株的作用反應,檢測氯霉素殘留量與種類的方法,目前較常見的方法有棉簽法、杯碟法、紙片法、瓊脂擴散法等。其中,棉簽法在實踐中最為常用,具體方法是用棉簽沾取動物源性食品檢測樣本的組織液,再將其置于涂滿枯草桿菌的培養(yǎng)基中,保持一定的溫度,觀察棉簽四周是否出現(xiàn)抑菌環(huán),如果出現(xiàn)則表示存在氯霉素,反之則無氯霉素殘留。該方法在操作上非常簡單,取樣僅需幾分鐘,16 h左右便可獲得檢測結果,適合條件有限的基層使用。但該方法的缺點是靈敏度較差,對于氯霉素缺乏針對性,所有抗生素都會出現(xiàn)相同反應,且檢出限較高。相比之下,杯碟法對于氯霉素檢測就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區(qū)分不同的抗生素,對氯霉素的檢出限為0.25 μ g/g,靈敏度更高。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一種基于抗體和抗原的可逆性、特異性結合反應的氯霉素檢測方法,其靈敏性和選擇性非常高,如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等都是當前較為常用的氯霉素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以125I、32P、3H等同位素作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用C-射線探測儀或液體閃爍計數(shù)器測定C-射線或B-射線的放射性強度,測定抗體或抗原量。但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同位素半衰期較短,同時有明顯的放射性污染出現(xiàn),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與工作人員造成健康危害,且所需的設備及操作過程復雜。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氯霉素主要利用的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免疫化學反應,檢測中反應呈色越深,其氯霉素的含量就越少,相反氯霉素的含量就越多,該方法的靈敏度高、回收率高、重現(xiàn)性好,檢測下限達0.05 μ g/kg。目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已有試劑盒出現(xiàn),操作更為方便、快速,可推廣性更高。
色譜法
色譜法可定量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殘留,是目前國際上認可程度最高的一種氯霉素檢測方法,主要包括氣相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其穩(wěn)定性高、靈敏度高、假陽性少、重復性好,并能準確測定氯霉素殘留量。研究發(fā)現(xiàn),氯霉素的紫外吸收性較強,所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便能檢測,實際的檢測操作中,一般用C18分析柱,少數(shù)用C8分析柱,操作過程簡便,制備樣品時,可不用衍生化過程。但其缺點是選擇性較差,其他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物質可能會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氣相色譜法檢測氯霉素,具有快速、靈敏度高、選擇性高和分離效能良好等特點,但因為氯霉素的分子結構中含有硝基和羥基,需進行衍生化操作,過程較為繁瑣,這就限制該方法的推廣和實踐應用。該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動物組織中的藥物,用含4% N aCl溶液的正己烷去除脂類物質,通過硅藻土色譜柱提純凈化,加入網(wǎng)甲硅烷衍生化,最后采用電子俘獲檢測器進樣檢測。
動物源性食品氯霉素檢測是應重點關注并探討實踐的問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檢測方法,提高檢測質量,防止存在安全問題的動物源性食品進入市場,切實保障大眾的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