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臺州學院,浙江 臺州,318000)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內育”雙螺旋藕合模式研究*——基于浙江臺州市高校的調查分析
張英杰
(臺州學院,浙江 臺州,318000)
該文構建了一個“外引內育”的雙螺旋藕合模型,應用對浙江省臺州市高校教育類教師的調查數(shù)據(jù),對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之間具有顯著正向相關關系,且外引效應與內育效應是以雙螺旋形式相互藕合。提出促進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內育”雙螺旋藕合發(fā)展的建議,為高校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內育;耦合;雙螺旋
隨著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教育類教師(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學、公共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公共教育技術學課程專兼職教師)成為高校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和實踐的核心力量,承擔著培養(yǎng)師范生的特殊而重要的任務。加強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促進我國教師隊伍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重要著力點,高校只有在不斷加強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外引與內育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外引與內育兩者的關系,才能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促進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當前對教師教育類教師的研究從不同視角闡述了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但關于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且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忽視了對“外引內育”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認識,導致了我國高校對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著厚此薄彼的現(xiàn)象,阻礙了我國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的不斷發(fā)展與提升,因此,準確把握我國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之間的相互關系,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兩者之間的互動和耦合模式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是指為加強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面向校外吸引人才,聘請素養(yǎng)深厚、實踐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離退休教師等做外聘教師,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不斷優(yōu)化教師教育類教師資源配置?!皟扔敝傅氖侨绾纬浞职l(fā)揮學校內及其所在地區(qū)內的潛在教育優(yōu)勢,通過不斷強化校本教師教育類教師培養(yǎng)力度,促進教師教育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問題。它不僅包括對專職教師進行科學的培養(yǎng),更強調對兼職教師進行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指導和培養(yǎng),讓教師在促進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中發(fā)揮聰明才智。
物理學中,“耦合理論”(Coupling)是指兩個或多個系統(tǒng)緊密配合與相互影響的一個量度。[1]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外引與內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存在復雜的互動關系。
1.1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對“內育”的促進作用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是高校師資自由流動的產(chǎn)物,為了緩解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師資的不足,強化師資力量,提高學校教育類教師整體教學科研實力,近些年來,一些高校紛紛出臺優(yōu)惠政策甚至不惜重金從外部引進優(yōu)秀的教育類教師?!巴庖辈粌H僅能增加高素質師資的數(shù)量,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還會帶來信息資源、人脈資源等有形和無形資源的集聚,隨著這些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不斷存儲,“鯰魚效應”開始顯現(xiàn),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的內外因條件逐漸形成,從而大大促進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內育。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 “外引”對 “內育” 有正向影響。
1.2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對“外引”的反哺作用
“內育”對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升產(chǎn)生巨大推動作用,教育類教師通過學校的培養(yǎng),在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才層次逐漸提升,這時優(yōu)秀人才之間的磁力效應開始逐漸顯現(xiàn)。優(yōu)秀教師之間知識和能力的碰撞更有助于教師個人更快的成長,因為越是優(yōu)秀的教師越喜歡和同層次甚至更高層次的同行進行溝通和交流,基于這種人才磁性吸引效應,高校內育出的優(yōu)秀教師會因為自身的優(yōu)秀而對外部優(yōu)秀的教師產(chǎn)生吸引。高校內部教育類教師培養(yǎng)能力提升幅度越大,人才提升層次越高,其對外部優(yōu)秀的教育類教師的吸引力就越大,教育類教師內育的反哺作用越明顯。
從高校的層面來看,高校對于教育類教師培育關注和支持力度持續(xù)增大,如通過實施“千人計劃”、“領軍人才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培育措施,使得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數(shù)量和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教育類教師的內育效應將更加突出。教育類教師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極大地增強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對優(yōu)秀教育類教師的引進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對“外引”有正向影響。
1.3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對“內育”的互動
“外引”與“內育”存在相互的促進與反哺作用(見圖1)。教育類教師的“內育”產(chǎn)生的效應使高校原有的教育類教師專業(yè)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成長為符合高校教育類課程和實踐實施需要的教師教育者。另一方面,教育類教師通過內培提升了專業(yè)知識和素質能力,無形中產(chǎn)生了磁力效應,逐漸吸引外部的優(yōu)秀教育類教師資源,并與高校內部資源融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形成更優(yōu)秀的資源,為孕育教育類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而教育類教師的“外引”產(chǎn)生的規(guī)模效應、競爭效應和集體學習效應等,并且在資源集聚和優(yōu)秀教育類教師集聚情況下,形成了有利于改善優(yōu)化孕育教育類教師的成長環(huán)境、競爭氛圍和學習氛圍。高校原有的教育類教師在上述三種效應的推動和三種氛圍的熏陶下,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開始逐漸適應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發(fā)展的需求。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校內部教育類教師數(shù)量和人才質量都有進一步的改善與提升,而在提升與改善高校教育類教師能力和素質的過程中,又進一步促進了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內育。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與“外引” 之間呈現(xiàn)雙螺旋耦合關系。
圖1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 對 “內育”相互作用理論模型
2.1 問卷設計
該研究以臺州地區(qū)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參考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編寫《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對“內育”關系的調查》問卷,了解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對“內育”的關系。問卷分為兩部分:①關于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效應的調查,包括“信息共享效應、知識溢出效應、激勵效應、規(guī)模效應”等方面,共設16項選擇題。②關于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效應的調查,包括“人才效應、環(huán)境效應、競爭效應、協(xié)同效應、知識溢出效應”等方面,共設12項選擇題,所有量表均采用Linker五分制量表的方式,即“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不清楚(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
為了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本研究首先對浙江省臺州地區(qū)兩所高校進行了預調研,結果顯示,問卷的設計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有效的。
2.2 數(shù)據(jù)收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分析的數(shù)據(jù)來自臺州市椒江區(qū)和臨海市、黃巖市等相關高校,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98%;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5%。
調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
3.1信度與效度分析
研究對問卷信度的檢驗采用Cronbach's a系數(shù)法,通過計算,結果(表1)顯示:a>0.7,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在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內容關聯(lián)效度法,即根據(jù)研究主題和研究目的,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設計具體問卷,并請有關專家、高校教授和人社局領導對問卷設計的內容及指標提出意見,并反復修改,直到符合要求為止。同時,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選擇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最大化旋轉后顯示,因子載荷都大于0.5,說明因子與該類變量有密切的關系,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50%,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1 Cronbach's a系數(shù)
3.2 假設檢驗
根據(jù)你的描述,分析可能是液力變矩器鎖止不緊,或者變矩器內部摩擦片磨損所致,更換液力變矩器,一般應該能夠排除該故障。但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建議對閥體也進行一次解體清洗,消除隱患。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是影響教師教育質量的兩種要素,這兩種要素投入到高校教師教育發(fā)展中將有效提升我國教師教育的質量。由此,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內育和高校教師教育質量的關系模型為:
EP=TCαTMb
其中,a、b分別表示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成熟度的彈性和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成熟度的彈性。對上式兩邊取對數(shù)并應用最小二乘法,分別得到a、b估計值。
以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效應與內育效應為聚類變量進行聚類,對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培進行聚類分析,我們可以將高校聚為四類,計算出每類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效應和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的相關系數(shù),SC表示標準化系數(shù)。
表2 不同類型高校發(fā)展水平下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的相關性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分值數(shù)的增大,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外引對教師教育質量的相關系數(shù)也在不斷增大。上述理論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出,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的外引是高校教師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效應同樣如此,也就是說隨著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力度的增大,其內育作用會越來越大。這就是說,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作用的發(fā)揮,是建立在一定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基礎上的,并且高校教師教育質量是隨著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之間交替發(fā)生著主導作用而不斷提升的(如圖2),并且兩者圍繞高校教師教育質量相互纏繞,互相推動向前發(fā)展。由此,假設H1、假設2和假設3通過檢驗。
圖2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雙螺旋模型
(1)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是相互耦合的關系,假設H1和假設H2的研究證實,高校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在螺旋運動交互發(fā)力過程中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動態(tài)關系,并且兩者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形成、發(fā)展及作用過程是相互耦合、互為基礎的,共同推動高校教育類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
(2)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是以雙螺旋形式相互耦合。從圖2可以看出,“外培”與“內育”是相互耦合在一起的,并且是以雙螺旋形式實現(xiàn)的?!巴馀唷迸c“內育”之間存在互為基礎的耦合關系,并且兩者呈現(xiàn)出相互交替螺旋纏繞的曲線;另一方面,“外培”與“內育”是循環(huán)發(fā)生作用的,這也說明了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在自身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都是螺旋上升的。
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自身效應的主要特點使它們出現(xiàn)螺旋發(fā)展的趨勢,而耦合關系又將兩者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內育”之間的雙螺旋耦合關系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培與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內育作為促進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建設實現(xiàn)的雙鏈條,圍繞著高校教師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螺旋上升。
5.1 結論
本文通過對浙江省臺州地區(qū)部分高校的調研,理論分析并驗證了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與內育之間存在長期的互動耦合關系。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外引”與“內育”動態(tài)影響著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隊伍發(fā)展的程度和方式?!巴庖焙汀皟扔辈⒉皇仟毩⒋嬖诘?,政府及相關部門政策的扶持與高校內部培養(yǎng)力度都可以對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產(chǎn)生刺激與激勵,而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同樣也會刺激和推動內育,兩者在發(fā)展及作用過程中以雙螺旋的形式耦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且互為基礎的關系,共同推動高校教師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5.2 建議
(1)高校應該完善人才引進配套政策。政府財政在高校引進教育類教師時應在資源分配上給予適當?shù)恼邇A斜,一方面要通過多元化、多層次的方式引進優(yōu)秀的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用不同的引進政策,各政策之間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擴大引人渠道。與此同時,高校要不斷創(chuàng)新合作方式,加強多元化合作力度,借助科學技術交流平臺,積極引進高層次的優(yōu)秀教育類教師。
(2)高校應根據(jù)各崗位的實際要求,以及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明確各類教育類教師的培養(yǎng)方向,建立各層次、各類型的培養(yǎng)體系。一方面,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定期到學校舉辦各種專業(yè)知識的講座及培訓會,與此同時,組織相關專業(yè)教育類教師到中學去掛職鍛煉,零距離地感受學校管理、新課程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成效與做法,充分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推進專業(yè)的發(fā)展。
(3)高校及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創(chuàng)建競爭性激勵機制。高校及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完善激勵制度,對教師教育者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教學科研貢獻進行綜合評估,在落實高層次優(yōu)秀人才政策的基礎上,依據(jù)評估結果,對優(yōu)秀的教師教育者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激勵,留住人才和發(fā)展人才。
[1]張英杰.民間金融與中小微企業(yè)耦合協(xié)調發(fā)展的關系研究——基于浙江省臺州市數(shù)據(jù)的檢驗和分析[J].臺州學院學報,2013(05):22-24.
On the Double-helix Coupling Mode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for the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
ZHANG Ying-jie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f those college teacher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aizhou by applying a double-helix coupling mode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It studies the interrelation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positive and the coupling of them is double-helix.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leg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college; teacher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coupling; double-helix
G65
A
1674-3083(2016)05-0041-05
2016-10-08
本文是省級“十二五”教師培養(yǎng)基地建設項目“高校教師教育類教師“外引內育”雙螺旋藕合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
張英杰(197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臺州學院教務處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