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蚌埠學院 外語系,安徽 蚌埠 233010)
?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綜述(2005-2015)
——基于國內20種CSSCI學術期刊的數(shù)據(jù)分析
王婷婷
(蚌埠學院 外語系,安徽 蚌埠 233010)
通過對2005-2015年期間國內20種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學術期刊中刊登的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文章的梳理發(fā)現(xiàn):從研究方法、對象和內容上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比例較高;以往普遍存在的研究方法和對象欠缺科學化、多元化、個性化等問題已得到顯著改善;但同時還存在教師發(fā)展研究較少、中國文化的“失語”、個性化研究不深入、研究層次不高等問題。因此,建議今后的研究應以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并借助于科學的研究方法,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更上一個臺階。
大學英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綜述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自2002年啟動至今已歷經15年。改革十余年間,眾多學者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綜合解讀,如,2011年王守仁在“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方向”一文中指出:“教育部正式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主要內容包括‘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實施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盵1]也有部分學者對一段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狀況進行了回顧和分析,如蕭好章、王莉梅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一文中,搜集整理了1979-2006年發(fā)表于核心期刊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著重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模式進行歸納、比較和述評[2]。趙慶紅、徐錦芬通過2000-2009年國內11種外語類核心期刊發(fā)表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論文的統(tǒng)計和文獻研究,分析和預測了未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3]。姜秋霞、俞婷在 “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描述分析與反思”一文中,對2004-2010年國內8種外語類期刊有關大學英語教學的論文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總結出改革背景下該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特點及發(fā)展變化趨勢,并提出相應建議[4]。
縱觀改革至今的各類文獻,既看到了近15年大學英語教學所取得的成績,如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升、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外語課程的有效整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革新、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等;也看到了長久以來大學英語教學所存在的“費時低效”等問題。當前,適逢新《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即將出臺,舊的體系與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有必要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情況進行系統(tǒng)梳理。本文通過2005-2015年中國知網收錄的國內20種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學術期刊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論文的研讀整理,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人員提供參考,并勾勒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未來發(fā)展脈絡。
(一)文獻選取
根據(jù)學術刊物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選取國內20種CSSCI收錄的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發(fā)表的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相關度較高的外國語文類和高等教育類核心期刊的論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其中外國語文類11種,高等教育類9種。
(二)數(shù)據(jù)收集
該研究以“大學英語”“公共英語”“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公共英語教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等為主題、篇名及關鍵詞對CSSCI收錄的2005-2015年20種外國語文和高等教育類期刊進行手工檢索,排除英語專業(yè)教學或教學改革類文獻。為避免遺漏,又再次瀏覽2005年1月年至2015年12月收錄于20種CSSCI期刊的目錄及部分摘要,將與本研究相關的論文再次篩選挑出,經分類和整理后共得到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相關文章134篇,其中外國語文類104篇,高等教育類30篇(見表1)。
根據(jù)檢索結果,查閱134篇文獻的摘要及全文內容,分析比較后,參照束定芳教授所提出的外語教育問題的范疇以及研究現(xiàn)狀[5],最終確定2005-2015年間各學者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7項研究內容,分別為:教學定位、教改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現(xiàn)狀及對策、他山之石、會議述評、精品課程等。
表1 2005-2015年外國語文及高等教育類核心期刊刊登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論文數(shù)量
(一)教學定位
這里的“教學定位”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外語規(guī)劃的范疇,包括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等綱領性文件的分析和解讀,旨在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形成綱領性指導作用。從近十年對“教學定位”的年發(fā)文看(見表2),自2008年開始年發(fā)文數(shù)量相當,共計21篇,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總發(fā)文量的15.7%,另外,此項研究內容除了“其他”以外發(fā)文量排名第三。由此表明,學者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處于持續(xù)關注狀態(tài)。
表2 各項研究內容的年發(fā)文情況
從目標、定位看,有的學者從需求分析出發(fā)提出自下而上的“專業(yè)或興趣主導”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教學目標定位[6],有的指出應目標定位在學術英語而非基礎性英語[7],有學者從德國高校學位課程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發(fā),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定位[8],更有學者直指目前現(xiàn)行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含糊性,并提出修訂具有清晰具體教學目標的《課程要求》的必要性[9],束定芳2013年再次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國家“走出去”發(fā)展戰(zhàn)略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10],此外,還有從國家戰(zhàn)略視角對大學英語進行教學規(guī)劃[11-12]。
從對《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等綱領性文件的分析和解讀看,大多學者均從貫徹、推進和完善《指南》《綱要》等著手,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13-17]。
(二)教改實踐
“教改實踐”指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一般以某所大學為試點,建立教學模型、教學試點、教學示范點或者推行某種教學模式,多為實證研究。該類論文共計26篇,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總發(fā)文量的19.4%,該項研究內容除了“其他”以外總發(fā)文量排名第一,其中2006年發(fā)文量相對最高,共計7篇。該主題的論文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指導,建立某種教學模型,從而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提供依據(jù)。如自建大學英語語料庫及自主測試語料庫[18]、踐行依托式語言教學模式[19]、建立“大學體驗英語”教學實踐[20]等。二是研究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改革實踐,如建立三個互相銜接、逐步過渡的教學模塊組成的新教學模式[21]、“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模型[22]、“三維一體”教學模式[23]等。三是提倡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改平臺,如推行課堂教學和基于校園網運行的英語教學軟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24]、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實踐[25]等。四是教學內容定位的教改探索,如通識英語課程和專業(yè)英語課程相結合的模式[26],以及開設學術英語“項目研究課程”的模式[27]等。
(三)教學內容改革
關于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革,學界存在三種觀點:一是普通英語疊加通識教育類英語;二是專門用途英語;三是普通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通識教育類英語共存[28]。
就所搜集的十年來國內20種CSSCI期刊論文看,該主題的文獻研究內容如下:第一種觀點,普通英語疊加通識英語。如從外語教育的本質屬性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等角度論證普通英語加通識英語為主導、學術英語為輔的教學內容改革[29]。第二種觀點,專門用途英語。如從外語專家觀點和世界公共英語教學趨勢論證了大學英語教學方向應是專門用途英語而非通識英語[30],還有學者倡導以專門用途英語為內容的依托式語言教學[31]。關于第二種觀點,也有部分學者就專門用途英語的分支學術英語教學開展論證,如以中英合作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學術英語教學特色啟發(fā)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的設想[32]。 也有學者提出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延伸,是銜接大學英語與雙語教學的橋梁[33]。第三種觀點,普通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通識英語結合。如提出以培養(yǎng)“全人”為目標,將普通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通識英語結合,按層次、按階段培養(yǎng)[34]。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論證了在“后閾值效應時代”,建設“大學英語通識核心課程的必要性”[35];分析北大、浙大、同濟大學高級階段大學英語現(xiàn)狀,提出通識教育和專門用途英語可同步發(fā)展、相輔相成[36],只有通識教育是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37]等。
(四)現(xiàn)狀及對策
“現(xiàn)狀及對策”這個主題的論文是除“其他”之外發(fā)文量排名第二的一個主題,共計25篇論文,一般模式為:首先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包括存在的問題,同時肯定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其次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即相應的對策或建議。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成效主要有:《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頒布實施、立體化教學系統(tǒng)的推出、教學模式試點的推行、考試評估方式的改革等[38]。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視[39]。在肯定改革成績的同時,很多學者也提出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最集中的體現(xiàn)在如“費時低效”問題、“趨同化”問題、定位的方向性問題、基礎英語過長問題[40]等。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學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如加強領導,調整大學英語教學政策;尊重教育規(guī)律,處理好語言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采取措施,構建更加完善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避免一刀切,改革大學英語考試評價體系;加強師資,培養(yǎng)專業(yè)化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等。
(五)他山之石
這里的“他山之石”是指借鑒“他人”的改革成果,“他人”不僅指其他國家,也包括國內一些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此類主題的文獻近十年間研究范圍內的期刊論文共計7篇。如德國高校授課學位課程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定位的啟示[8],寧波諾丁漢大學“學術英語”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改革建議[41],德國的英語教學體系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發(fā)[42]。其中一個啟示就是應該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準確定位,蔡基剛2012年也提出借鑒日本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進行調整[43],陳乃琳提出美國外語學習的5C標準,即語言交流、文化溝通、相關知識、比較能力和社團活動等新理念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44]。
(六)會議述評
本研究期刊范圍內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會議述評共有4篇,其中有兩篇是關于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篇從國家戰(zhàn)略和外語教學現(xiàn)實角度展開外語教學相關問題探討,一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008年9月19至20日在聊城大學召開全國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會上,東南大學李霄翔教授結合東南大學大學英語教改實踐——研究性教學,在大會報告中提出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程整合的三原則[45]。2009年7月10日高教司在北京召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高教司原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堯學院士指出,改革的方向以聽說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46]。同年12月5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首屆中國外語戰(zhàn)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其中一項會議主題就是“中國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該論壇主要探討了外語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改革的得失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47]。2012年1月4日至7日在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召開的全國大學外語課程及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改革是進一步深化外語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48],該研討會主要探討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七)精品課程
以“精品課程”為依托的相關論文在統(tǒng)計范圍內的共計3篇,其中有學者在總結各高?!按髮W英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后提出,“通過對課程內容、師資隊伍、教材、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從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49],以期對兄弟院校的課程改革起到一定指導作用;還有的總結了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對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主要有教學觀念的更新、師資隊伍向教學科研型的過渡、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立體化教材建設以及教學管理的優(yōu)化。
(八)其他
無法歸入前面提到的“教學定位”等七項研究內容的本研究將其均納入了“其他”項,此類論文共計34篇,所占比例最高。
其中僅有3篇討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一篇從首屆“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競賽出發(fā),提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另一篇以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入手,從態(tài)度、行動、學習、實踐以及研究等方面提出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的方法和途徑;最后一篇著重闡釋教師信念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
“其他”主題下還有研究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角度,如何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者三方主觀能動性,形成相互支撐和督促的互動機制,從而探索我國當前外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也有學者從課程價值論出發(fā),提出當前大學英語改革的關鍵是課程的合法化價值,從而構建新的課程價值體系;還有學者從跨學科和超學科的視野,辯證分析我國外語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爭論問題;馬瑞香從語言哲學、認知語言學和語言本體論的理論缺失角度論述這三種理論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50]。還有學者從中國文化教學、多元化教學范式、交際語言教學、空心課程論等方面探討其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本研究搜集了國內20種CSSCI收錄的從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發(fā)表的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相關度較高的外國語文類和高等教育類核心期刊的論文134篇,從研究方法、對象和內容上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比例較高,以往普遍存在的研究方法和對象缺乏科學化、多元化、個性化等問題已得到顯著改善。另外,很多學者提到的宏觀層面的研究數(shù)量較少問題也有了改觀,如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并關注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但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教師發(fā)展問題研究較少。統(tǒng)計范圍內僅有3篇專題討論大學英語教師問題。眾所周知,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學改革的動力,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對學生培養(yǎng)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僅有科學的課程體系、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介、先進的教材教法,而沒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中國文化的“失語”現(xiàn)象成為外語學習的瓶頸?!叭魏瓮鈦碚Z言文化的學習,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語文化為基礎,脫離了母語文化的外語學習,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51]。已有部分學者提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中國文化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然而從所搜集的文獻看此類論文數(shù)量極少,唯有一篇是2009年顧衛(wèi)星“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試論晚清英語教學特點及其啟示”一文中提到了這個問題。由此可見,中國文化與外語文化的融合意識還需加強。
另外,個性化研究還需深入探索和實踐?!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等全國性綱領性文件,在各地區(qū)各高校執(zhí)行中呈現(xiàn)出本土化特征,因此有必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個性化研究。
最后,研究層次還需提升。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文獻的總量看,博士論文、基金文獻所占比例不高,其中含基金項目的共計52篇,僅占統(tǒng)計文獻發(fā)文總量的38.8%。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層次并不高,且重復研究現(xiàn)象較普遍,大多數(shù)研究仍舊以借用國外英語教學理論為主。
當然,以上所提到的研究欠缺問題也許跟所搜集范圍內的期刊發(fā)表的此類論文是否完整有一定關系,例如不同期刊的定位有所不同,收錄的文獻也有一定指向性等。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傳承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改革正朝著國際化、多元化、個性化的路上闊步前行,期待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者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為引領,尊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以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更上一個臺階。
[1] 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8(5):4-11,17.
[2] 簫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26-29.
[3] 趙慶紅,徐錦芬.新世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外語界,2011(1):30-37.
[4] 姜秋霞,俞婷.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描述分析與反思[J].中國外語,2011,8(4):9-18.
[5] 譚業(yè)升.中國外語教育問題的癥結與出路——記“第三屆中國外語戰(zhàn)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J].外國語,2015,38(1):107-112.
[6] 龔曉斌.客觀需求觀照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8):35-38.
[7] 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4):306-308.
[8] 束定芳.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德國高校英語授課學位課程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3(1):137-144,160.
[9] 蔡基剛.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再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5-8.
[10] 束定芳.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 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學刊,2013(6):90-96.
[10] 蔡基剛.國家戰(zhàn)略視角下的我國外語教育政策調整——大學英語教學:向右還是向左?[J].外語教學,2014,35(2):40-44.
[12] 王銀泉.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審視我國外語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外語,2013,10(2):13-24,41.
[13] 王守仁.進一步推進和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修訂[J].中國外語,2008,5(1):4-10.
[14] 王守仁.全面、準確貫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外語,2010,7(2):4-7,20.
[15] 劉長江,何江勝.大學英語教育創(chuàng)新之解讀[J].江蘇高教,2008 (6):154-155.
[16] 賈國棟.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修訂[J].中國外語,2012,9(6):11-15.
[17] 賈國棟.繼承改革成果與構建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習《大學英語教學指南》[J].中國外語,2015,12(4):4-9.
[18] 戈玲玲,李廣偉,劉朝暉.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教學平臺建設及其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界,2011(5):2-8.
[19] 袁平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J].外語界,2010(3):7-13.
[20] 張虹,王娜,曹紅暉.“層次化立體交互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研究——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報告[J].中國外語,2009,6(3):79-84.
[21] 鞏啟光,陸小英.公共外語課堂教學模式試驗研究——上海體育學院大學英語教改探索[J].外語界,2006(S1):87-91,95.
[22] 曲文燕.大學英語探究式教學模型的建構[J].中國外語,2006,3(2):56-59.
[23] 徐錦芬,唐芳,劉澤華.培養(yǎng)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三維一體”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2010,31(6):60-64.
[24] 禹奇才,何建勛.以生為本,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外語界,2006(S1):13-16.
[25] 金成星.基于校園網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淺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1(21):57-58.
[26] 黃芳.以培養(yǎng)“卓越工程人才”為核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學的改革實踐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1(1):15-19.
[27] 王學華,陳美華,李霄翔.以學術英語為新定位的大學英語教學轉型——問題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4):55-58,54,94.
[28] 張珊珊.對大學階段英語教學內容改革的一點探討[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1):55-58,96.
[29] 胡開寶,謝麗欣.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fā)展方向研究[J].外語界,2014(3):12-19,36.
[30] 蔡基剛,廖雷朝.ELE還是ESP,再論我國大學英語的發(fā)展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0(5):20-26.
[31] 俞理明,韓建俠.內容驅動還是語言驅動——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點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1-4.
[32] 鄒斌.從中外合作大學學術英語教學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J].外語界,2015(6):69-76.
[33] 韓金龍.EAP:大學英語改革與雙語教學[J].高教探索,2007(S1):24-25.
[34] 裴霜霜.從教育哲學角度看改革時期大學英語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4):59-63,94.
[35] 楊楓,吳詩玉.大學英語教學通識化轉向的“邏各斯”[J].外語電化教學,2013(1):9-14.
[36] 殷和素,嚴啟剛.淺談大學英語通識教育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關系——兼論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1(1):9-14.
[37] 馬彥.大學英語應該成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9(4):103-107.
[38] 賈國棟.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外語界,2006(S1):42-47.
[39] 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外語界,2013(6):9-13,22.
[40] 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jù)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3):3-12.
[41] 束定芳,陳素燕.寧波諾丁漢大學英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發(fā)[J].外語界,2009(6):23-29.
[42] 束定芳.德國的英語教學及其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發(fā)[J].中國外語,2011,8(1):4-10.
[43] 蔡基剛.從日本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看我國外語教學目標調整[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3):1-7.
[44] 陳乃琳.美國外語學習的 “5C”標準及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江蘇高教,2012(6):93-94.
[45] 谷志忠,張?zhí)靷?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研究的發(fā)展、應用和跨學科思考——2008全國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述評[J].外語電化教學,2008(11):75-80.
[46] 總結經驗,明確思路,全面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綜述[J].外語界,2009(4):2-5,37.
[47] 安琳,王蓓蕾.著眼國家戰(zhàn)略 立足外語教學現(xiàn)實——首界“中國外語戰(zhàn)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紀實[J].外國語,2010,33(1):18-33.
[48] 劉輝.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基于學科研究的大學外語教學思考——2012全國大學外語課程及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12(3):76-80.
[49] 許霄羽,王潤孝.國家精品課程“大學英語”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45-148.
[50] 馬瑞香.論外語教學改革的三種理論營養(yǎng)[J].外語學刊,2010(5):88-90.
[51] 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41-48.
[責任編輯、校對:李 琳]
A Review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2005-2015)——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20 Domestic CSSCI Academic Journals
WANGTing-t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Bengbu University,Bengbu 233010,China)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rticles regard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published in 20 domestic CSSCI academic journal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5-2015 leads to the findings that:1) there is a high percentage of empirical studie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methods,objects and contents;2) such situations as lack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ies,diversities and individuation that prevail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dramatically improved;3)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studies on teacher's development,lack of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insufficient studies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universities and a low percentage of high-level research.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e fuller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ologies so as to promote further progress of the studi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English;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research review
2016-09-1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113052015SK17);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國內訪學研修重點項目(gxfxZD2016280)
王婷婷(1980-),女,四川中江人,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
H319
A
1008-9233(2016)06-00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