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花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65-01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順應素質教育體制下對教學要求的教學方法,其有效地推動了初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分層教學主要是教師依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其目的在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隨著分層教學法的作用日益明顯,很多教師開始加大對分層教學法的重視,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分層不明確等。
1.分層教學概念的解析
分層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受到知識基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興趣、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要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jù)學生際,規(guī)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利用分層教學去適應學生現(xiàn)有心理狀態(tài)、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變學生厭學為愛學,變不會學為會學,變無所作為為積極進取,使得每名學生都有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實施分層教學法,有利于使全體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初中的數(shù)學知識是以后學習的基礎,也是同學們真真正正學習數(shù)學的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學到數(shù)學知識,都能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分析學生情況,以學生為主,將學生分層
將學生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分層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十分重要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對學生分層時,教師主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僅把學習成績作為實施分層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生活態(tài)度等也要一并考慮在內。教師在進行學生分層之前一定要明確的告訴學生,這種分層的作用在于更好的實施教學,而不是人為的分等級,以避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原則,積極地與學生進行心理上的交流,在詢問并采納其他任課老師意見的同時,也要走訪學生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方式,心理動態(tài)等,再結合其平時的學習成績綜合考慮,然后進行學生的分組。具體來講,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可以按照這種方式,先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組,A組是需要以發(fā)揮其數(shù)學特長為目的而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以略高于大綱基本要求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學生;C組則是根據(jù)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層方式可以固定不變,但學生分于哪一組必須是動態(tài)變化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平時表現(xiàn)及時的進行調整,以便使學生得到更好地自身發(fā)展。
3.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學
過程的分層是分層教學的主要核心組成部分,即分層教學的實施。教學過程的分層指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教學要有層次性,但不是說非要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不同的教室或是運用不同的教材進行教學,而是教學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即可。具體在實施過程中建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教室教學,在內容上可以由易到難地進行備課,上課過程中對于簡單的知識著重進行講解,重點關注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也應對教學有知識上的深入,重點關注基礎較好的學生,問題的設置對于簡單獲取知識有平穩(wěn)的過渡,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有聽懂和掌握的機會。這樣一堂課下來,不論是哪個群體都會得到自己的所需,同時也可以加深基礎的鞏固,拓展基礎薄弱學生的提升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打破嚴格死板的分層帶來的學生之間的"身份懸殊",使分層教學更科學健康地發(fā)展。
4.教學評價的分層
教學評價的分層其實是對教學考核的延續(xù),經(jīng)過分層的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得以檢驗,但是如何科學看待學習結果及規(guī)劃今后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則關涉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學評價的進行需要老師和學生甚至結合家長多方面地進行,具體實施則是將分層學生的不同材料加以整理。首先是查看學生分層之初的情況.結合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表現(xiàn).再看學生最終的考核情況,三者進行結合得出學生的客觀整體情況,再進行學生自我評價的總結,得到在整個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收獲,然后制訂下一步的學習規(guī)劃,譬如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后可以考慮將其歸到較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