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義
在測試過不少大排量渦輪性能車之后,我對大排量渦輪發(fā)動機的好感度已經比過去提高不少,不過對于小排量渦輪發(fā)動機(1.6升以下)我始終抱持保留的態(tài)度,小排量要做到輸出線性、低轉速反應快速,除了先天功底之外,調校的功力更是關鍵,近來我試了包括斯柯達明銳1.4T、昂科拉1.4T、北汽BJ20 1.5T與比亞迪元1.5T,你一定很意外,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比亞迪元。
當然,我可以隨時告訴你100個元的缺點,比方變速箱頓挫明顯,反應遲鈍,比方配備都這么誠意了,為什么沒有后排出風口,比方中控臺的電容觸摸屏,我肥大的手指難以觸擊下方的字,比方座椅都有電動調整了,為什么腰靠不可調……。它當然不完美,但多年沒接觸過比亞迪的車,元卻也有許多優(yōu)點讓我印象深刻,比方這副比亞迪自主研發(fā)的1.5T發(fā)動機,除了變速箱的因素低速頓挫明顯外,多數時刻它都相當稱職,尤其在變速箱切入S模式之后。其次是整個行路質感相當優(yōu)秀,這是我很少給自主品牌的評價,元在時速120km/h巡航時不論穩(wěn)定性、濾震表現(xiàn)或是噪音的抑制,都讓我愿意重新認識比亞迪。哦!元的內飾雖然花哨成分多,但包括細到天窗按鍵、電動窗控制總成與每一個按鈕,都洗刷了我對自主品牌車款的印象。對了!它的電動窗升降非?;?,這些細節(jié)過去是自主品牌在成本優(yōu)先的前提下很難被重視的。
我認真搜尋記憶中的比亞迪,依稀記得他們在每一屆車展中,除了展示新車之外,總會有個不小的區(qū)域展示他們家自主研發(fā)的發(fā)動機、變速箱與大家熟知的電動車核心部件等。雖然一路走來步履蹣跚,我甚至很在意別人看我開比亞迪的眼光,但他們堅持自主研發(fā),不讓國外大廠或是廠商巨頭壟斷核心專利,這點我是非??隙ǖ摹?/p>
在剛剛結束的香港Formula E賽事中,大家感興趣的除了這無聲的速度戰(zhàn)爭之外,中國勢力在電動車領域嶄露頭角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老實說我對所謂互聯(lián)網造車一直帶著大大的問號!比亞迪在電池領域雄霸一方,耕耘電動車多年尚且不敢言之鑿鑿想要在電動車領域彎道超車甚至干掉特斯拉,為什么憑著幾個互聯(lián)網明星CEO光環(huán)加持的樂視汽車或是蔚來汽車,就能夠表現(xiàn)出如此強大的自信?
誠如我們首席分析師許鴻德所言,造幾輛概念車在發(fā)布會或是車展上熱炒一番難度并不高,但是要大量生產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姑且不論價格能否維持在消費者能接受的范圍,單是滿足汽車對安全性能復雜的要求便是一件特大工程,而樂視汽車與蔚來汽車不僅要造可以在全球合法上路的電動車,兩者還不約而同地將重心放在無人駕駛汽車以及電動性能車,完全沒有任何汽車生產經驗的品牌憑藉著大舉揮軍FormulaE展現(xiàn)實力,然后不斷創(chuàng)造對未來電動汽車的想像與藍圖,挾國人強大的民族情操,然后股價、資金、人才等,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我必須承認我一直堅持“沒有瘋狂、何來極致?”,但是對比透過炒作與金融手段來提高品牌價值的手法,其實我忽然覺得我還蠻欣賞這幾年比亞迪默默耕耘、積累底氣的作風,當然殘酷且近利的市場未必會給這樣的公司合理的待遇,就像很多人玩笑說“傻了才去做實業(yè),這十年來收益最高的行業(yè)叫做炒房!”,但是,市場終究會汰弱留強,泡泡吹大了終會破滅,浪潮退去,就會知道誰在裸泳。
我從來沒有用過這么多文字去寫一家自主品牌,衷心希望比亞迪有好的發(fā)展,但很現(xiàn)實的,他們必須克服我很在意別人看到我開比亞迪這件事,這是一道心理題,與技術無關。
2016.10.14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