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于春聯(lián)
1980年,我出生于大別山革命老區(qū)安徽金寨縣的農村。祖父、祖母都沒有文化,父親兄弟四人也都沒有讀完小學,整個家庭差不多是個文化沙漠。在山區(qū)農村,過春節(jié)能寫“對子”就算是文化人了。從我剛上學起,祖父就不停地嘮叨,要我好好寫字,將來春節(jié)好寫“對子”。因此,我寫字一直是班上比較好的,初二時我就能寫春聯(lián)。盡管寫得很稚嫩,卻也讓祖父從此在村里挺直了腰桿,因為家里有了讀書人,寫春聯(lián)這個“大事”不用求人了。
1996年,我考入高中。入學前,我用積攢了很長時間的零花錢郵購了龐中華硬筆書法函授的全套教材。一個暑假我都在家中認真臨寫,開學后竟在學校組織的硬筆書法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這更加增強了我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學校的幾位老師提醒我,不能僅練龐中華的硬筆字,要臨習古人的優(yōu)秀作品、優(yōu)秀碑帖,這使我走上學習書法的正途。在高中三年里,盡管學習非常緊張,我還是堅持臨習了《玄秘塔碑》《九成宮》《靈飛經》《樂毅論》等碑帖,還訂閱了《青少年書法報》等專業(yè)報刊,了解了書法基本理論和技法知識,實現(xiàn)了從“學寫字”到“學書法”的轉變。
題書(行書)
2000年,我考入太原理工大學后,第一時間加入了校書畫藝術協(xié)會。因為發(fā)表過作品,被推舉為協(xié)會南校區(qū)分會的負責人。我?guī)е粠蜔嵝牡耐瑢W、書法愛好者,開展書法講座、舉辦書畫展、贈送書法作品、高校書畫聯(lián)誼筆會等活動,把書畫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成了學校最受歡迎的學生社團之一。同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堅持臨帖,作品也有了提高。一年之后,我成為校書畫藝術協(xié)會的第四任主席。
人書共成長
在大學我是學法律的,但是因為愛好書法藝術,注重學習與書法藝術相關的知識,如古文、繪畫、美學、文史、地理甚至哲學,我掌握了更寬泛的知識,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繼而改變了我的氣質、性格。
通過學習書法,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繁忙學習工作之余,我找到了最好的精神歸宿——在夜深人靜之時,流連于古人留下的筆墨世界中,揣摩前人法書的絕妙,體會那些書法巨匠留下的只言片語背后的種種情懷,品味那些或激越、或婉約、或悲憤、或歡快、或凝重的線條。
學習書法,臨帖是基本功,也是訓練觀察力的有效途徑;書法的美學原則是和諧,用筆與結體,用水與用墨,輕重、提按、轉折、緩急、欹正、長短、虛實等等,無不體現(xiàn)著哲學上的辯證統(tǒng)一,這無疑會培養(yǎng)人的辯證思維;書法的字法與章法,筆法與墨法,整體與局部,內容和形式,繼承與創(chuàng)新等等,無不體現(xiàn)著作者的全局觀念、把握能力、取舍能力。所以,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持之以恒精神的過程。
書法給我自信。我出生在農村,從小沒有好的條件學習,除了書法,沒有什么特長,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因為有了書法這個特長,我開始找到平衡,覺得自己還有一些長處,自信的意義不言而喻。書法使我更好地展示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
世事歸來聯(lián)(行書)
最為重要的是,書法使我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除了交流書法藝術,更學到了他們從藝、為人的專注、寬容、正直、善良、分享。通過參加各類書法活動,我學會了許多處事方法,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綜合素質。我學會了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學會了處理矛盾、解決問題;學會了理解、寬容、奉獻、堅強,正確看待得失等等。
書道亦漫長
人生最大的幸運,是在最關鍵時候遇見良師益友。2010年9月,經著名書法家張公者先生引薦和晏園王家新老師嚴格考核,我有幸成為王新先生在中國國家畫院工作室招收的惟一一屆書法班的8名學生之一。家新先生的人品、學識、風度,在書法界乃至整個文藝界都有口皆碑。有人說,“名師出高徒”;也有人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還有人說,“名師未必出高徒”。毫無疑問,老師的人品道德、學識修養(yǎng),甚至為人處世,都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進入晏園,我眼界大開,對書法,甚至對人生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家新先生曾說:“書法看似門檻最低的藝術,誰都會寫字,好像人人可成書家。歷代寫字好的不乏其人,但大浪淘沙,歷史上真正留下的書法家卻寥寥可數(shù)。書法的偉大之處是要超越技術,達到‘道的層面。真正成功的書法家,絕對不只是字寫得漂亮,而是道德人品、學識閱歷、稟賦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研習書法尤其講求學養(yǎng)和內心的修為統(tǒng)一,這種追求是無限的?!彼€說,“在全球化的今天,視覺藝術的泛起,使書法的形式感顯得非常重要,而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獨特屬性,要求我們必須關注和堅守它民族的、文化的、精神層面的博大內涵。”家新先生要求轉益多師,不追趕流行書風,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廣泛吸取經典作品的長處為我所用,天長日久自有面目。
在這個超快節(jié)奏的大都市里,選擇書法作為一種愛好,是一件奢侈的事。書法是一個需要時間、靜下心來研究的事情。既然喜歡,就要堅持到底,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書法是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選擇,書道漫漫,如同人生之路,我將會堅持、努力,更上一層樓。
藝術簡歷
陳先郡:男,1980年生于安徽金寨,號鈞正齋,別署固廬。法學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大講堂導師。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ōu)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毛筆、硬筆書法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xié)、中國硬筆書協(xié)主辦的國家級展覽并獲獎,曾受特邀入展第31屆國際蘭亭筆會書法展等,論文曾獲全國第一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學術論文獎。毛筆、硬筆書法作品、論文、專題推介見于《書法報》《青少年書法》《師范硬筆書法教程》《中國文化報》等。著有《2小時寫好鋼筆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