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改云
河南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南陽 473009
?
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護理干預
高改云
河南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南陽 473009
目的 分析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護理干預。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40例,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予以消化道合并腦梗死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護理干預,觀察2組的治療效果及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結果 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為70.0%,觀察組護理滿意問卷調(diào)查評分平均(90.6±5.6)分,對照組為(72.0±6.0)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予以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提高護理滿意評分,值得在臨床推廣。
消化道出血;腦梗死;護理干預
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臨床常見癥狀,主要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的部位主要取決于病變的部位、病變性質(zhì)、出血量與出血速度,另外與患者年齡、心腎功能等也有很大的關系,在臨床中上消化道出血比較常見[1-2]。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發(fā)病率較低,一旦發(fā)病可引起急性潰瘍性出血,有較高的病死率,臨床治療的預后效果差,本次筆者主要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護理干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40例,均為上消化道出血,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9~81歲,平均(71.0±1.2)歲,其中胃潰瘍出血10例,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8例,胃癌2例;伴昏迷5例,肢體偏癱11例,語言障礙5例。觀察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57~80歲,平均(69.8±2.0)歲,其中胃潰瘍出血9例,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10例,胃癌1例;伴昏迷4例,肢體偏癱8例,語言障礙8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后予以完善相關檢查及對癥支持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定時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并動態(tài)測凝血指標,如有緊急情況發(fā)生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做出處理。減少探視次數(shù),限制探視人數(shù),保持病房區(qū)的安靜、整潔,患者病房內(nèi)保持適當?shù)臏囟群蜐穸龋磿r通風。
1.2.2 呼吸道護理:患者予以臥床休息,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及鼻腔內(nèi)的分泌物、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予以患者吸痰、吸氧以及氣管插管處理。
1.2.3 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發(fā)病急,出血量大,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病情不了解,使患者及患者家屬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心理,而患者家屬的心理又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影響,易使患者對治療沒有信心,心理負擔大。護理工作人員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解關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相關知識,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對于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恐懼心理予以疏導,同時和患者家屬相溝通,讓患者家屬多支持和鼓勵患者,護理人員要多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要,保持患者樂觀的心態(tài),增加治療信心。
1.2.4 皮膚護理:由于患者需長期臥床,肢體長時間不運動,新陳代謝緩慢,血液循環(huán)差,易產(chǎn)生壓瘡,因此要定期為患者翻身、按摩四肢,定時為患者清潔皮膚,注意保持患者病床的干燥和清潔,定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被套。
1.2.5 飲食指導護理: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營養(yǎng)為主,同時注意補充水果和蔬菜,保證營養(yǎng)的均衡攝入。急性出血期昏迷患者應禁食,待病人出血停止并意識清醒后再予以進食,病人剛清醒時以流質(zhì)和半流質(zhì)飲食為主,飲食的溫度要適宜;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可予以鼻飼進食,鼻飼液注入前要用紗布過濾,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時可予以營養(yǎng)支持;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以低蛋白、低鈉為原則,避免誘發(fā)肝昏迷、加重患者腹水情況。
1.2.6 功能鍛煉護理: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每天適當下床活動,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功能鍛煉計劃,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功能鍛煉,可帶領患者練習中醫(yī)經(jīng)絡養(yǎng)生操、慢走等有氧運動,避免大幅度的快速運動,運動量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以患者不感勞累為宜,運用量要保持循序漸進原則,不可急進。
1.2.7 語言及認知功能康復護理:患者腦梗死后語言功能及認知能力受到損傷,因此要對患者予以語言及認識功能的護理,可利用電視、書籍、報刊等訓練患者的語言功能,如定時讓患者觀看電視劇并把劇情敘述出來,鍛煉患者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讓患者閱讀書籍、報刊并朗讀出來,鍛煉患者的發(fā)音功能。認知功能的鍛煉可利用身邊的一切物品,告知患者物品的名字、用法,讓患者逐漸熟悉并應用,在指導患者語言及認知功能康復的護理中要多多鼓勵患者,以增加信心。
1.2.8 出院指導護理:幫助患者辦理相關出院手續(xù),指導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叮囑患者按時用藥,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功能鍛煉,同時禁煙、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情況。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停止,腦梗死的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有效: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停止,腦梗死癥狀稍微改善;無效: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仍舊存在,腦梗死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向患者發(fā)放自制護理滿意調(diào)查問卷,評分1~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越好。
2.1 2組患者護理后療效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為70.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后療效比較 [n(%)]
注:2組間相比,P<0.05
2.2 2組護理滿意調(diào)查問卷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調(diào)查問卷評分平均(90.6±5.6)分,對照組為(72.0±6.0)分,觀察組的護理滿意調(diào)查問卷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道是指從食管到肛門的管道,上消化道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結腸及直腸,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胃、食管及十二指腸潰瘍還有黏膜糜爛,另外食管和胃底部的靜脈曲張血管破裂出血、胃賁門黏膜撕裂、胃癌以及肝硬化等[3]。腦梗死主要是腦的局部動脈血流供血量減少,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臨床常見的腦血栓、腦栓塞都是引起腦梗死原因,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昏迷、肢體偏癱、吞咽困難、中樞性面癱、失語等癥。臨床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的發(fā)病率較低,但上消化出血合并腦梗死的發(fā)病急,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臨床的預后效果差[4-5],因此對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
護理干預主要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措施,主要包括:(1)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通過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可及時預防一系列的并發(fā)癥;(2)呼吸道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可避免患者發(fā)生窒息情況[6]。(3)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對于住院患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心理護理不僅能疏導患者的焦慮、壓抑心理,還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4)皮膚護理:皮膚護理可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有效的預防壓瘡[7]。(5)飲食指導護理:飲食指導護理可幫助患者及時補充所需營養(yǎng),為患者的恢復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6)功能鍛煉護理:改善患者的肢體偏癱癥狀,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7)語言認知功能康復護理:促進患者語言功能及認知功能的恢復。(8)出院指導護理: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可幫助患者預防疾病復發(fā)。
綜上所述,對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患者予以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提高護理滿意評分,值得在臨床推廣。
[1] 謝曉艷.56例腦卒中并發(fā)應激性潰瘍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11):103-104.
[2] 吳麗云,岳淑芬.上消化道出血并發(fā)腦梗死1例的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1):71.
[3] 李紅敏.腦梗死患者并發(fā)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20):158.
[4] 魯宗蘭.腦卒中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12).89-90.
[5] 張丹紅,董春梅,朱彥.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腦梗死17例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3(上):1 140-1 141.
[6] 文麗,張麗梅.20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9(15):27-23.
[7] 唐海雨,劉麗娟.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3(19):37-42.
(收稿2016-03-12)
R473.74
B
1673-5110(2016)22-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