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洲
教育界有句名言:要教給學生半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這里的“半杯水”和“一桶水”,是少與多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意思是老師只有做好了“一桶水”的儲藏,才能有高質(zhì)量的“半杯水”輸出。
其實,公文語言的運用和積累也是如此。寫作者的筆下要有一泓汩汩的語言清泉,就必須學會兼收并蓄,在語言的學習上一定要“尊古不賤今,喜舊不厭新”,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視野,古代的、現(xiàn)代的、典雅的、通俗的、時髦的、傳統(tǒng)的,統(tǒng)統(tǒng)可學;文學語體、科技語體、口頭語體,句句可讀。我們要本著廣而專、專而精、精而美的語言學習宗旨,潛心研究各類語言的技法,以豐富自己公文語言的表達,寫出“不一樣”“獨一個”來。
一、借鑒文學語言的豐富性,有助于提高公文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文學語言形象生動,描寫、抒情、修辭手法的廣泛運用,常讓人余香滿口,玩味不已。例如:
【例1】……趙大伯是個能干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墻、燒磚、箍桶、劈篾、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結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
……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支一支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例1”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受戒》中的兩段話。文章以白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的鄉(xiāng)野生活。語言清新如洗,人物純樸如現(xiàn),節(jié)奏簡潔明快。比如“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一連串的短句,調(diào)子舒緩,輕松愜意,令人如耳聆泉音;再如“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軟軟的,滑溜溜的”“青浮萍,紫浮萍”等,無一字有雕琢之痕,這樣的節(jié)奏感、音韻美,簡直是“大道至簡,渾然天成”,令人讀來美不勝收,如臨其境。此處真“無一字不美,無一詞不耐咀嚼,也無一句不可學”也,比如用詞的“淡”、節(jié)奏的“齊”、語句的“勻”、音韻的“美”等,能學到上述的語言精髓,公文語言運用,還有何難?
二、借鑒民間語言的活潑性,有助于提高公文語言的生動性。語言的源頭在民間。群眾語言是一切語言的“滔滔江?!?。公文的語言要多接地氣,善于從群眾的語言中汲取智慧,才能用群眾的語言反映群眾的事,寫出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好文章。群眾語言的最大特色是輕松、幽默、隨意、通俗、易懂、經(jīng)驗性強。如“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眾人拾柴火焰高”“兔子不吃窩邊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走一步看一步”“跨一步,帶一把”“抬頭看路、埋頭拉車”,這類“警策”特點明顯的俗語,還有“回籠、掛鉤、急剎車、踢皮球、耳邊風、小金庫、敲竹杠、一刀切、定心丸、解剖麻雀、兩條腿走路、紅眼病、常見病、會診、短平快、小兒科、保護傘、釘子戶”等,淺顯易懂又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生活味很濃。
三、借鑒學術語言的嚴謹性,有助于提高公文語言的縝密性。時下的不少學術文章,因過于追新逐異、玩弄高深,給人留下了晦澀難懂的印象,但這并不能全盤否定學術研究的生動局面。有些學術文章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很強,思維嚴謹,用語精到,思想深刻,給人很深刻的啟迪,值得在公文語言實踐中好好學習,參照借鑒。例如:
【例2】現(xiàn)今人們開始關注廣告可能帶來的社會負面效益。如果我們套用一百多年前的“公地悲劇”現(xiàn)象,把廣告環(huán)境看成是一片“公有地”,那么,現(xiàn)時的廣告狀況就應驗了……并由此產(chǎn)生廣告的“公地悲劇”現(xiàn)象。本文的研究主要分為四章,第一章引入主題,解釋“公地悲劇”概念的起源和發(fā)展,將經(jīng)濟學中的“公地悲劇”概念移植入廣告?zhèn)鞑ヮI域,并結合廣告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提出廣告的“公地悲劇”現(xiàn)象。第二章對廣告的“公地悲劇”現(xiàn)象進行分析……在接下來的第三章中,把連帶制造廣告“公地悲劇”的各行為主體比喻成亞當·斯密所提出的“經(jīng)濟人”,分析了廣告活動中的各“經(jīng)濟人”是如何將廣告這塊“公地”演繹成“悲劇”場的,以及他們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最后一章,借鑒經(jīng)濟學中已有的解決方法,結合我國廣告業(yè)的現(xiàn)實狀況,提出適合我國廣告環(huán)境的解決之道。
“例2”是一篇長篇論文《論廣告的“公地悲劇”現(xiàn)象》的摘要。先概述時下現(xiàn)實,繼而引入到對廣告負面現(xiàn)象的分析,由此引入“公地悲劇”的概念,兩相印證,邏輯性很強。從文章接下來的結構中,都可以看出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嚴密性,這正是提高公文寫作的嚴密性所需學習的。
四、借鑒流行語言的新潮性,有助于提高公文語言的趣味性。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和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作為人類最重要交際交流工具的語言,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形形色色的社會流行語層出不窮,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給公文語言帶來了強烈的沖擊。比較之下,網(wǎng)絡已成為民間語言創(chuàng)造的主陣地,每天我們都可接觸到眼花繚亂、異彩紛呈的“網(wǎng)絡語言”,有些已被廣為認可和采用。我們正是要學習網(wǎng)絡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性和趣味性。例如:
【例3】①“浪漫”是一襲美麗的晚禮服,但你不能一天到晚都穿著它。
②路見不平一聲吼,吼完繼續(xù)往前走。
③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
④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對即不簡單。
⑤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chuàng),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成了盜版。
⑥鐵公雞還會留點兒鐵銹呢,你根本就是只不銹鋼公雞。
⑦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樂。
⑧問候不一定要鄭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誠感人。
“例3”中有的比較有警策意味,如①④⑧,有的比較詼諧,如②③,這些都是網(wǎng)絡語言、流行語言中較有代表性的,其思想性、創(chuàng)造力、生動性、詼諧性,以及其中技巧,都值得玩味和學習。
五、借鑒民族語言的警策性,有助于提高公文語言的思想性。我國古代典籍中的語言精粹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從孩童到成人,從學校到社會,我們從民族語言寶庫中吸收了很多的語言營養(yǎng),包括古詩名句、名人格言等,都成了我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礦藏和寶庫。將這些語言精華適當用之于公文,能起到“蓬蓽生輝、境界全出”的良好效果。這樣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例如:
【例4】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③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⑤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⑥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⑦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⑨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例4”都是取自我國古代典籍的一些名句,其語言的工整性、思想性、藝術性,世所公認,在一些事務性公文和少量法務性公文中都有采用。
民族語言中的成語、短語、口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都可以成為我們語言學習的對象。
【例5】先是抓辮子,抓住辮子就從思想上政治上給戴帽子,從組織上打棍子,而這些都是從主觀的框子出發(fā)的,是從定義出發(fā)的,那種定義又是錯誤的,并不合乎馬克思列寧主義。
“例5”中運用“抓辮子”“戴帽子”“打棍子”等慣用語,極其形象而又生動地揭穿了在文藝工作中存在的主觀主義的工作方法及其產(chǎn)生的根源,指出了問題的實質(zhì)。
總之,公文種類的多樣性決定了其語言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語言雖然沒有文學語言那么“顯赫”,但不能因此而漠視它的作用。恰當并準確地運用多元化的語言形式,不僅有助于打破公文語言單調(diào)枯燥、機械呆板的偏見,而且可充分體現(xiàn)公文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使公文更有效地“表之于外,達及他人”,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