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議論文的針對性
名師檔案:陳秀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語文教改先進個人,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會員,天津市中語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濱海新區(qū)高中語文教研員。在 《語文教學通訊》 《語文月刊》 《語文考試研究》 《天津教育》 《北京高中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共計10余萬字。專著《中學語文生態(tài)型教學建構》獲天津市第三屆教育科學成果二等獎。編著、參編 《把欄桿拍遍..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 《四方城.賈平凹散文中學生讀本》 《新時文2 .文字精靈的舞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讀本》 《2015高考滿分作文名師特輯》等書籍。在“中華語文網(wǎng)”“名師大講堂”等網(wǎng)站設有名師專欄。主持6項省級教研課題。創(chuàng)建“物→意→文→改→發(fā)→人”生態(tài)型作文教學魔方模型。2013年天津市教委聯(lián)合中國教育報社召開“陳秀征教育思想展示研討交流會”,《中國教育報》、光明網(wǎng)等媒體對此進行專版報道。曾多次擔任全國作文教學比賽和課堂教學比賽評委,多次參加高考閱卷、參與高考評價研究。
同學少年 為什么您想把“議論文的針對性”這個問題拿出來談一談?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奔幢闶强紙鲎魑囊矐幸欢ǖ尼槍π浴W魑目碱}提供的話題一般比較寬泛,但具體寫作時,應該有更為詳細的構思,比如要針對什么現(xiàn)象、什么社會問題而談,主要說給哪些人聽等,在動筆前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同學少年您能不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有針對性地談一談?
好的。我們針對下面這個作文題具體談一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通常被理解為從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請結合你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處填入一字,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學而知之”為題;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文題要求結合自己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上填入一字,構成文章標題,要求寬泛,好像除了“學而知之”寫什么都行,但想寫好就不是隨便填個字就能實現(xiàn)的。首先要知道,文題中的“之”可不是一個虛詞,而是指“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作文時,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打開思路,根據(jù)自己對“之”的聯(lián)想和鎖定,從思維過程、生活體驗、求知方式、知行關系等方面展開思考,具體選定所填的那個字。
同學少年填一個字看似簡單,代表的卻是作者所聚焦的問題。
是的。擬定作文題目時要多方聯(lián)想,縱橫拓展,聚焦具體的現(xiàn)象和問題,明確立意的方向。比如,可以結合反復嘗試、多次出錯才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經(jīng)歷,談大膽嘗試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中的作用,再聯(lián)系一些中老年人因怕出錯而不愿接觸和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的實際,指出畏縮不前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可以聯(lián)系讀書過程中的種種經(jīng)驗與感悟,談一談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才能使自己獲益更多,通過閱讀有哪些收獲等;還可以聯(lián)系利用假期游覽名山大川、參觀人文圣地、考察游學等經(jīng)歷,記錄真實的感悟,思考游歷的意義等。審題之初,可能會想到不少方向和角度,但最終需要找到一個感悟深、體驗真、收獲多、可以展開和深化的話題來立意。在廣泛拓展的基礎上,尋找一個自己更容易把握的切入點。
同學少年能不能談得更具體一點,比如,以“行而知之”為題怎么寫?
寫“行而知之”,如果以“環(huán)?!睘橹黝},“之”可以指“環(huán)保的重要意義”。這似乎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真的都懂嗎?真的變成自己的真知、化為自己的行動了嗎?例如,普通塑料垃圾在土里一百年都不會降解,焚燒又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人們不乏這方面的常識,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不少人濫用塑料袋。所以,應從自我做起,拿出行動,使“環(huán)保重要”的“知”變成真正的知、有用的知。比如,對這個問題進行社會調(diào)研活動,統(tǒng)計一定時間內(nèi)去某個菜市場購物的人使用塑料袋的比例;做一個科學實驗,統(tǒng)計分析焚燒塑料袋所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的成分與數(shù)量;了解世界各地的環(huán)保習慣以及垃圾處理的經(jīng)驗與技術,等等。聯(lián)想和深挖之后再動筆,一定能寫出深刻而豐富的考場佳作。
(責任編輯 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