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展訊
波普、極簡和具象藝術
地點: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時間:2016.05.14-至今
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60年代,除了波普和極簡藝術,還包括一些以具象為主的重要藝術家的作品。這一時期的作品對當時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予以重點關注,創(chuàng)作的形式也逐漸發(fā)生變化,很多藝術家采用合作或委托工作室及助手的方式,以此引發(fā)有關藝術本質(zhì)及其在文化中地位的討論。
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去世
根據(jù)法國媒體報道,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Marc Riboud)于當?shù)貢r間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歲。作為瑪格南圖片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馬克·呂布從1957年起22次訪問中國,見證了新中國的變遷。馬克·呂布的黑白影像盡管呈現(xiàn)了很多人性與世界丑惡的一面,但這位大師拍攝這些作品的意圖不帶有任何偏見,用他的話來說:“只喜歡拍攝很細節(jié)的東西,因為上帝是存在于細節(jié)中的。”
馬克·卡米爾:秋季詞典
地點: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 倫敦 時間:2016.09.29-11.20
藝術家馬克·卡米爾(Marc Camille Chaimowicz)因其在20世紀70年代先鋒性的作品而聞名,過去40年間,通過表演藝術和裝置作品,卡米爾形成了個人的獨特風格。
他對優(yōu)雅的曲線、精致的形式、個性而柔和的光影色彩組合的偏愛展現(xiàn)了他對美好、光亮、優(yōu)雅的信念。這種微妙的方法反映了其作品的多義性,經(jīng)常處于一種“中間地帶”。他對于摧毀定型的藝術等級充滿樂趣。他的圖案設計植根于現(xiàn)代主義的繪畫語境,微妙變化呈現(xiàn)出多重意義。如藝術家所言:“我們應該拒絕線性時間的專制,而追求一種更難以捉摸、更復雜,而一旦理解之后,也許更為友好的藝術。”
現(xiàn)代之路
地點: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時間:正在進行
這次展覽展出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先驅(qū)者們的作品,從弗里達(Frida Kahlo)到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呈現(xiàn)這些在美國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藝術家們是如何受同代人、老師、對手和朋友的影響發(fā)聲。吸收了各種不同的靈感源泉,20世紀的畫家們在全新的方向展開了自己的藝術實踐。
從克魯埃到庫爾貝:法國肖像作品展
地點: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倫敦 時間:2016.09.08-2017.01.29
這次展覽展出數(shù)百年來總計65件法國藝術家的肖像作品,藝術家從讓·克魯埃(Jean Clouet,1480-1541年)及其子弗朗西斯的早期素描,到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guī)鞝栘悾℅ustave Courbet,1819-1877年)的精細素描。展出的肖像除了素描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媒介,包括版畫、像章和瑪瑙雕刻等。作品匯總之后,我們可以整體了解法國肖像素描從文藝復興至19世紀的演變和發(fā)展。
弗朗茨·馮·斯圖克在維也納
地點:美景宮美術館(Galerie Belvedere) 維也納 時間:2016.07.01-10.09
弗朗茨·馮·斯圖克(1863-1928年)是一位德國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家。1897年,古斯塔夫·克萊門特(Gustav Klimt)創(chuàng)立了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zession)。同一時期,斯圖克在慕尼黑創(chuàng)立了分離派。展覽通過斯圖克的繪畫、雕塑和攝影術這些互相關聯(lián)、終成一體的藝術實踐,來呈現(xiàn)他對維也納藝術廣泛的影響。
羅曼尼·布魯克斯作品展
地點: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華盛頓 時間:2016.06.17-10.02
美國畫家羅曼尼·布魯克斯(Romaine Brooks,1874—1970年)以創(chuàng)作女性人體畫和肖像畫在現(xiàn)代繪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畫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巴黎,在那里,她有著上層的社會地位,在巴黎的美國僑民中也是具有領導性的藝術家。在布魯克斯的畫面中,微妙色彩變化加上一氣呵成的簡練線條,創(chuàng)造出奇幻的精神氛圍。
庫奈里斯作品展
地點: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 倫敦 時間:2016.09.23-10.29
藝術家?guī)炷卫锼梗↗annis Kounellis)1936年出生在希臘,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羅馬創(chuàng)作。受阿爾貝托·布里與盧西奧·豐塔納的影響,庫奈里斯把繪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的創(chuàng)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石頭、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袋、裝滿玉米的袋子、飛快的氫氧火焰、古典雕塑、石蠟燈、鐵片等元素甚至是鐵路的軌道。他打破了藝術語言的地位、現(xiàn)狀、圖案,作品大多表達自己對大規(guī)模城市符號、工業(yè)文明和個人價值的關注。
旋風覺醒:20世紀50、60年代的日本藝術
地點:京都市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Kyoto) 時間:2016.07.29-09.11
1956年,一批最新的西方藝術,其中包括非定型藝術(Art Informel)被法國批評家米歇爾·塔基耶(Michel Tapié)傳入日本。它強調(diào)藝術家行動的痕跡,使用各種讓人印象深刻的媒材進行創(chuàng)作,對日本的藝術家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后來這種無具形的藝術就不只表現(xiàn)在西方風格的繪畫和雕塑中,對日本風格的繪畫、陶藝和花道這樣的傳統(tǒng)領域都有所滲透。這次展出的約100件作品,即呈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流行。
威廉·肯特里奇?zhèn)€展
地點:白教堂畫廊(Whitechapel Gallery) 倫敦 時間:2016.09.21-2017.01.15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1955年生于約翰內(nèi)斯堡,其繪畫和影像作品因探索時間、殖民史以及革命的成敗而知名??咸乩锲?歲時,他在父親的書桌上看到了沙佩維爾大屠殺遇難者的照片,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種無法接受的震驚。在后來的藝術生涯里,他將大部分精力都致力于使觀眾們也能感覺到他童年那一刻的感受,從長時間生活在暴力之中產(chǎn)生的麻木中蘇醒過來。
克萊拉·佩特斯的藝術
地點: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馬德里 時間:2016.10.25-2017.02.19
17世紀的比利時女畫家克萊拉·佩特斯(Clara Peeters,1594-1657年)擅長靜物畫,在當時的歐洲藝術界獲得了女性難以取得的地位。這次展出30余件佩特斯作品,呈現(xiàn)了這位極有天賦的女畫家的創(chuàng)作面貌。
西蒙娜·福爾蒂個展
地點:波恩博物館(Kunstmuseum Bonn) 時間:2016.09.11-10.23
藝術家西蒙娜·福爾蒂(Simone Forti)1935年生于佛羅倫薩。在上世紀中葉抽象繪畫和極簡主義運動中,福爾蒂都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關鍵人物。她是一位舞蹈家、視覺藝術家和音樂家,她將自己定義為一位“運動藝術家”(movement artist),從人類靈魂深處獲取原初意識為靈感。她的作品為雕塑與行為藝術的交叉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且促進了人們對“我們通過身體所知道的事”的意識的認識。
莫迪里阿尼回顧展
地點:匈牙利國立美術館(Hungarian National Gallery) 布達佩斯 時間:2016.06.29-10.02
這次展覽通過雕像、繪畫和素描等作品,呈現(xiàn)對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年)創(chuàng)作的主要階段和風格轉(zhuǎn)變期的探索,并同時展現(xiàn)其與同代人的關系。展覽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作為雕塑家的莫迪里阿尼,作品時間跨度為1909至1914年;第二部分是“回歸繪畫”,莫迪里阿尼逐漸尋找和建立自己的風格;第三部分“先鋒的肖像”,藝術家回歸肖像畫,這也成了其創(chuàng)作的一個主要部分;第四部分呈現(xiàn)意大利的藝術家們對古典傳統(tǒng)的熟悉以及他們是如何理解繪畫的;最后一部分是“南方的魅力”,包括了藝術家去世那年的創(chuàng)作。
1852-1870年:波瀾壯闊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地點: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巴黎 時間:2016.09.27-2017.01.16
法蘭西第二帝國(The Second Empire),是拿破侖建立的君主制政權(1852-1870年),德國的崛起改變了歐洲的平衡,導致帝國只維持了18年。然而在藝術領域,這一時期卻是極為璀璨的,展覽通過繪畫、雕塑、攝影、建筑素描以及珠寶等藝術作品,為觀眾盡力描摹了這個多產(chǎn)時期的面貌。
紙上:維利·包麥斯特作品展
地點:斯圖加特博物館(Kunstmuseum Stuttgart) 時間:2016.06.04-2017.01.22
2013年,斯圖加特博物館曾經(jīng)做過一次藝術家維利·包麥斯特(Willi Baumeister,1889-1955年)的大型回顧展,在國際藝術界的語境中呈現(xiàn)他的藝術創(chuàng)造。這次展覽則聚焦其紙上作品,總計70余件,創(chuàng)作于1919至1955年間,均很少被展示。除了版畫、素描和草稿等作品,還包括一些舞臺場景的設計,以及攝影和檔案文獻,以此完善對包麥斯特整個藝術生涯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