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蓮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評價的實施理念: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多維度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評價,幫助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的潛能,認識自己、擁有自信。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不同標準評價不同學生,多種評價相結合,善于保護學生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從而認識自我。
關鍵詞:課堂教學 評價 學生 教師 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06-01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開展,是對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水平、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做了以下實踐與探索。
1 注重導向,關注學生的水平差異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能夠幫助老師客觀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并對教學活動及時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促進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是的,學生知識水平有差異,理解能力有強弱,思維有快慢。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的變化和發(fā)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達到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學生跳起來都能摘到桃子。師生評價互為主客體,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走向教學相長。
2 注重語言,凸顯評價的激勵功能
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人人都希望聽到贊美的話,對于小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因為贊揚蘊含著老師的鼓勵,蘊含著老師的愛與期望。我們總是看到名師的課堂教學都有一種“魔力”,那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形成這種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善于利用課堂評價語言?!坝H其師則信其道”。名師的課前的熱身導語,都是以好朋友一樣的話語,學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歡他,師生融成一片,課堂氣氛輕松和協(xié),學生思維活躍,達到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課中稱學生為小伙伴、孩子們、小朋友等,都體現(xiàn)出親切性。筆者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評價標準。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時評價語言充滿激勵性。比如:“你還需努力”、“再細心一點,就更好了”等激樹起學生的自信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發(fā)生的情況而異,用愛心正確評價,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如:在復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張彤彤(學困生)回答說:“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高”,這時我微笑著說:“你聲音響亮,剛才有點緊張,把三角形的面積說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沒關系,再想一下?!彼芸斓卣f:“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高÷2”。此時,筆者和全班同學熱烈為他鼓掌。當他聽到筆者表揚他而沒有批評他時,整節(jié)課都很開心。此后,經(jīng)常能看到他積極參與課堂問題的研討。
3 注重過程,即時與延時相結合
《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數(shù)學的歷程,改進老師的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通過即時評價,老師可以把握課堂學習狀況,調控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也存在挫傷學生自尊心與錯過思維訓練的好時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上,筆者采用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模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引發(fā)學生間的討論和評價,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還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調動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稍縱即逝,教師要把握時機,適當延時評價,不能妄下結論。從學生各種思路中捕捉住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種。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巧妙相結合,靈活運用,既能及時掌握情況,做出反饋,又能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4 注重交流,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說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還能比較角的大小,找到生活中的角,并能評價自己及他人在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學生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自我激勵、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在教學中,筆者要求生生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只有當學習者自己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以及對達到的目的程度負起責任時,他才是真正的學習,才會對自己學習方面真正的負責。
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前進。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觀點進行反思。長此以往,學生不僅知己,而且知彼;不僅知對,而且知錯,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對方的評價中得到啟發(fā),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互評中,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實施有效的評價,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可以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自我教育、自我進步、建立自信,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及樂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