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泉
著名詩人流沙河,今年已85周歲,雖身子單薄、時有病生,但仍能精神飽滿地從事讀寫做工,新著頻出,這與他一貫堅持“極簡主義”養(yǎng)生之法關(guān)系很大。
資深宅男
晚年的流沙河先生絕少參加會議、活動,謝絕社交應(yīng)酬,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讀寫、待客,極少出門,屬“資深宅男”。偶爾出來,也只是去大慈寺里與老友喝茶,或到成都圖書館為市民講《詩經(jīng)》。
他一輩子沒搞過體育鍛煉,始終是“瘦肉型”,從來沒發(fā)過福,行走時步履矯健。他常說:“我是40歲的腿,80歲的面容,50歲的心態(tài)?!薄拔艺急阋耸且驗樨摀p,體重才兩位數(shù),99斤?!?/p>
飲食極簡風
流沙河先生日常生活極簡樸,原則只兩點:一是“吃少”,二是“吃營養(yǎng)”。他酒不沾唇,吃菜以素淡口味為主,偶染葷腥;主食是稀飯、面條、軟餅、玉米糊。
早晨7點多,他會起床親自下廚做玉米糊:先將玉米粉熬制到黏稠,再在里面加入蘋果碎塊一起煮,起鍋后再酌加一小勺芝麻醬和蜂蜜。這道早餐他堅持吃了20多年。
流沙河先生最愛莫過“芝麻醬”,近乎每餐必備,常拌于稀飯、面條或菜肴內(nèi)同食。他特地對芝麻做了考證:“過去有些道士,修到一定火候,不吃別的,專服胡麻,延年益壽。所謂胡麻者,即芝麻也,又稱脂麻、油麻。”
在《胡麻飯考》一文中,他說:“舊時老嫗信佛吃素,以脂麻醬佐餐。我雖不吃素,也嗜脂麻醬,月可4斤,自己覺得利于保健”,“我吃玉米糊放脂麻醬加蜂蜜做早餐,既有別于胡麻飯,亦稍異于胡麻餌,改善氣色有效,馀則非我所知”。
雖病猶健
流沙河先生曾以右派之身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身體時出“故障”。在《釋粥》一文中,他回憶說:“……我平生與粥有緣,見了粥字,心生歡喜。20世紀60年代三年大饑,吃了許多菜粥,賴以活命。80年代日子好了,又罹十二指腸潰瘍,食粥三載而愈。至今每晨仍食大米以外的粥類,捧啜之際,感恩知德。善哉粥也?!?/p>
2012年年初,老人遭遇了一場大病,醫(yī)生懷疑他胃里有腫塊,最后診斷是胃穿孔(胃底部有一個花生米大小的洞),隨之發(fā)展成腹膜炎,醫(yī)生連夜為他實施了搶救手術(shù),治療20多天才出院。有驚無險后,他的胃病已痊愈如初。
對農(nóng)事尤其關(guān)注
讀書、寫作和揮灑書法是流沙河先生最重要的3項日課。他的客廳壁上,懸著自書的兩個勁秀大字“知還”。年過八旬后,他完全保持低碳心態(tài),朝夕伏案,屬“活到老學(xué)到老并工作到老”的人。他平素慣以“調(diào)侃”口吻談世態(tài),具有典型的“川式幽默”性格。
流沙河先生年輕時曾就讀川大農(nóng)業(yè)化學(xué)系,故對農(nóng)事尤其關(guān)注,近年所寫亦頗多此類“書魚知小”文章(譬如他對胡麻、鹽豉、豌豆尖、魚腥草、大白菜、花椒、薇菜、蓋澆飯、糙米飯、小麥粥、大麥粥、饅頭、蒸餅、面餃、米花糖、生菜、馬苜蓿、荔枝、蕪菁、蘿卜、魔芋、葵等食品、菜蔬的考證)。他通過“考吃”抒發(fā)了對知識的純?nèi)粺釔?,也敘述了自己“清淡自甘”的飲食?xí)慣。
摘自《讀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