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力,王東俠,劉巖
(1 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大連 116023;2 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
?
黃芪多糖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戴力1,王東俠2,劉巖2
(1 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大連 116023;2 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
目的 觀察黃芪多糖對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并探討其可能機制。方法 選取同期ICM患者103例,包括對照組49例,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黃芪組54例,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注射用黃芪多糖,隔日1次,250 mg/次,兩組均藥物治療20 天判定治療效果;檢測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guān)指標、6 min步行距離(6MW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短軸縮短率(FS)及心搏量(SV)等;24 h動態(tài)心電圖測定Q-T間期離散度(Q-Tcd);采用ELISA法檢測治療前后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結(jié)果 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85.7%,黃芪組分別為32、19例和94.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LVEDD均顯著降低(P均<0.05),F(xiàn)S和SV均顯著升高(P均<0.05);黃芪組6MWD和LVEF均顯著增高(P均<0.05),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均>0.05);與對照組比較,黃芪組治療后6MWD明顯增高(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Q-Tcd、血清MIF水平無明顯變化(P均>0.05),黃芪組則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jié)論 黃芪多糖能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為縮短Q-Tcd以及下調(diào)血清MIF水平。
缺血性心肌??;黃芪多糖;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Q-T間期離散度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因?qū)е碌男募∪毖?、變性、壞死、彌漫性纖維化,心肌舒張、收縮功能受損,出現(xiàn)以心臟擴張、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為典型癥狀的一種常見心臟疾病。ICM的治療因其病理過程復(fù)雜多樣,目前仍是臨床難題。藥物治療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ICM的主要治療手段[1]。黃芪多糖是中藥黃芪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病毒、降血糖、抗腫瘤、抗衰老等藥理作用[2]。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還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管內(nèi)皮損傷、抗心肌缺血、抗心肌重塑、雙向調(diào)節(jié)血壓、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tǒng)藥理作用[3~6]。目前關(guān)于黃芪多糖影響ICM患者心功能的臨床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黃芪多糖對ICM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及可能機制。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1月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二醫(yī)院收治的ICM患者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齡55~65(61.2±4.7)歲,合并高血脂46例、糖尿病35例、高血壓51例。ICM的診斷參照《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規(guī)定的診斷標準[10]。納入標準:①初次診斷,臨床癥狀出現(xiàn)3~6個月,且未接受冠脈介入治療;②NYHA心功能評級為Ⅲ級;③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5%;④超聲檢查可見左心室擴大。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及對注射用黃芪多糖過敏者。所選患者隨機分成黃芪組54例和對照組4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予ICM常規(guī)治療,包括靜臥、吸氧等支持手段,藥物治療包括應(yīng)用硝酸酯類、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洋地黃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在此基礎(chǔ)上,黃芪組予注射用黃芪多糖250 mg,以生理鹽水溶解后緩慢靜滴,隔日1次 。兩組均治療20天。
1.3 相關(guān)指標觀察 ①臨床療效:依據(jù)NYHA心功能評級標準判定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臨床療效,心功能評級達到Ⅰ級及以上為顯效,心功能評級達到Ⅱ級及以上為有效,心功能評級未改善或者降低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患者總例數(shù)×100%。②心功能相關(guān)指標:采用心臟彩超等檢查項目記錄6 min步行距離(6MWD)、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短軸縮短率(FS)及心搏量(SV)等指標。③Q-T間期離散度(Q-Tcd):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由心電工作站分析軟件獲取最小Q-T間期(Q-Tcmin,最慢竇性心律時的Q-Tc)和最大Q-T間期(Q-Tcmax,最快竇性心律時的Q-Tc)。Q-Tcd=Q-Tcmax-Q-Tcmin。④血清MIF水平: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IF。收集ICM患者治療前后檢驗科檢查殘余血樣(每例2~3 mL,-80 ℃保存)分離獲得血清樣本,利用MIF ELISA檢測試劑盒(ab100594,Abcam,上海),檢測血清MIF水平,具體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3例,總有效率85.7%,黃芪組分別為32例、19例和94.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2.2 兩組心功能相關(guān)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相關(guān)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Q-Tcd比較 對照組與黃芪組治療前Q-Tcd分別為(52.3±10.8)和(54.3±12.6)ms,治療后分別為(47.2±11.1)和(31.2±7.7)ms,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Q-Tcd無明顯變化(P>0.05),黃芪組則明顯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
2.4 兩組血清MIF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分別為(34.5±8.2)、(29.0±10.4)ng/mL,黃芪組治療前、后分別為(36.1±7.7)、(14.8±11.2)ng/mL,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血清MIF水平無顯著變化(P>0.05),黃芪組則顯著降低(P<0.05);兩組血清MIF水平治療前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治療后黃芪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動物實驗表明,黃芪多糖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對心衰具有顯著治療效果[7~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藥物治療20天黃芪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黃芪組LVEDD顯著降低,6MWD、LVEF、FS和SV均顯著升高,而對照組只有LVEDD顯著降低,F(xiàn)S和SV顯著升高,且改善幅度不及黃芪組。6MWT是一種具有簡便、安全、經(jīng)濟等優(yōu)點的,用于檢測患者心功能的臨床常用檢測項目,其客觀性和可重復(fù)性較高,亦常被用于評價藥物或干預(yù)措施的治療效果[10]。本項檢測中6MWD增高說明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LVEF是指SV占左室舒張末期容積(EDV)的百分比,可用于評判心臟疾病的嚴重程度、疾病預(yù)后、手術(shù)風(fēng)險預(yù)測以及治療效果,目前已成為評價左室收縮功能最常用的臨床指標。本研究黃芪組治療后6MWD和LVEF顯著增加,而對照組則變化不明顯,提示黃芪多糖可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與前述黃芪多糖可改善心血管功能的報道一致。
Q-Tc反映心室去極和復(fù)極的全過程時長,Q-Tcd是Q-Tc的離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復(fù)極的不均一性,即心肌細胞復(fù)極的均勻程度,該指標增加往往與惡性心律失常有關(guān)。研究顯示曲美他嗪可通過降低Q-Tcd改善ICM患者心功能[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組治療后Q-Tcd顯著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提示黃芪多糖可能通過降低ICM患者Q-Tcd、改善心肌復(fù)極的均一性,從而改善心功能。
MIF是一種重要的前炎癥細胞因子,參與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MIF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fēng)險[12]。MIF水平上調(diào)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也被發(fā)現(xiàn)[13]。本研究結(jié)果黃芪組治療后血清MIF水平明顯降低,這與劉援等[13]的研究一致。提示黃芪多糖改善ICM患者心功能可能是通過下調(diào)血清MIF水平實現(xiàn)的。另有研究[14]顯示,黃芪多糖可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或抑制Na+-K+- ATP酶活性等機制而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這些觀點在ICM患者群體中有待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黃芪多糖ICM患者的心功能有明顯改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縮短Q-Tcd以及下調(diào)血清MIF水平。
[1] 李新立,周艷麗.缺血性心肌病[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32(7):495-497.
[2] 何文涓,袁志堅,何曉升.黃芪多糖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5):692-694.
[3] 張灼,陳立新,宋崇順,等.黃芪多糖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7,2(14):33-34.
[4] 李冬方,何小麗,都基莎,等.黃芪多糖心血管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3):586-587.
[5] 吳梅,譚睿.黃芪多糖研究進展[J].川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3,28(1):17-22.
[6] 張舒,史平,馬麟.黃芪注射液對缺血性心肌病終末期心衰短期療效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42(2):297-298.
[7] 中華醫(yī)學(xué)會心血管病學(xué)分會.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5-16.
[8] 王意蘭.黃芪多糖對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四川醫(yī)學(xué),2010,31(6):719-720.
[9] 楊志霞,林謙,馬利,等.黃芪多糖丹參酮對慢性心衰大鼠MIF表達的調(diào)控作用[J].中國藥理學(xué)通報,2011,27(9):1214-1217.
[10] Rubim VS, Drumond Neto C, Romeo JL,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the six-minute walk test in heart failure[J]. Arq Bras Cardiol,2006,86(2):120-125.
[11] 程江濤,校衛(wèi)東,胡育才,等.曲美他嗪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及Q-T間期離散度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8):22-24.
[12] Zernecke A, Bernhagen J, Weber C.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irculation, 2008,117(12):1594-1602.
[13] 劉援,余細勇,林秋雄,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與心功能的相關(guān)性[J].第一軍醫(yī)大學(xué)學(xué)報,2003,23(11):1169-1170.
[14] 閔清,白育庭,勞超,等.黃芪多糖對大鼠心肌缺血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4):921-923.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81500304)。
簡介:王東俠(E-mail: wangdx1980@aliyun.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6.015
R541
B
1002-266X(2016)36-0049-03
2016-03-18)